物业“小诉求”牵动民生“大服务”

2023-03-07 09:11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支部生活 2023年2期
关键词:业委会物业管理物业

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以绣花功夫治理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物业管理是以高质量城市治理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小事”。北京市以落实《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为契机,推动赋权街乡,完善业主自治,强化科技赋能,开展专项治理,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发挥业主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开创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新格局。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首都物业管理新篇章,全市物业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北京市以《条例》实施为契机,落实接诉即办工作要求,以群众诉求为切口,聚焦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推动《条例》落地。

1.丰台区怡海花园业委会在统计选票

主要做法

坚持党建引领,把好物业管理工作“方向盘”。一是全面贯彻,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若干措施(试行)》中明确要求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以高质量物业服务推进美好家园建设。《条例》将党建引领作为重大改革创新举措,提出将物业管理纳入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科技支撑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涵盖行业监管和业主自治监督指导,打破了行业管理的局限性。

二是全面延伸,实现党组织覆盖“零死角”。为推动《条例》尽快落地,北京市制定了《关于加强北京市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提出物业服务覆盖率、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党组织覆盖率的物业管理“三率”目标,坚持应建尽建,积极推动在业主自治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北京成立了市、区两级物业服务行业党委,以群众诉求为牵引点,以党建工作为发力点,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良性发展。截至目前,党组织覆盖率已达99.6%,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是全面推动,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街道(乡镇)全面统筹和加强对业委会选举的组织领导,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委员、社区党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并鼓励其担任业委会主任,推荐业委会委员、物业服务企业或项目负责人中的党员担任社区“两委”委员。通过党课联上、活动联办、工作联抓,推动各个党组织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工作体系。

四是全面跟进,把控“关键节点”。社区党组织在街道(乡镇)的指导下严格监督业委会组建及履职,把好业委会“选人关”、议题“公示关”、决议“出口关”等关键环节。在程序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提高业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真正把组织认可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推到前台,做到从源头上掌握主动权。

推动赋权街乡,打通社区治理“末梢神经”。一是搭架构,沉职权。《条例》实施后,赋权街乡、重心下移,在街道(乡镇)和社区层面健全机构、明确职能、配置人员,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组织架构。通过赋权,明确街道(乡镇)物业管理职权清单,物业管理工作在街乡层面由“看得见,管不着”变为“看得见,管得着”。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多级培训平台,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的专业队伍,为赋权街乡保驾护航。

二是勇突破,敢创新。《条例》围绕群众反馈的成立业主自治组织难等诉求,大胆突破创新,如调整申请成立业主大会的条件;对于不具备组建业委会的小区首创“物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物管会”)作为临时性过渡组织,在业委会组建之前由物管会“补位”组织业主开展自治,并推动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委会。

三是搭平台,建机制。街道(乡镇)统筹领导,搭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村)委会、业委会(物管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指导社区党组织抓好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建设和联动服务机制建设,打造多方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共同协商,建立健全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例如,朝阳区六里屯街道晨光社区紧扣群众的突出诉求,创新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将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融为一体,成立晨光社区物业服务融合中心,面向业主设立办公点,实现合署办公、联席接待、联手协商、联动服务。通过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管理机制,把物业企业打造成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把物业队伍打造成社区党组织的重要力量。融合中心一站式解决物业管理难题,切实做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道门”,大大提升了接诉即办的工作效率。

3.昌平区华龙苑北里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共同美化社区

完善业主自治,变物业管理旁观者为主人翁。北京市稳步推进业主自治组织组建,明确业主在物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业主的主人翁意识。当前,全市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96.9%,业委会(物管会)作为业主“代言人”,与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形成治理合力,寻找多方共建下的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积极参与物业管理工作,组织发动业主履行义务行使、共同管理权利,引导业主从“我不管”“不会管”向“我要管”“我会管”转变。

4.东城区东中街36 号社区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在小区阳光议事亭召开议事协商会议

科技赋能,点亮首都物业管理“智慧之光”。北京市坚持走“科技赋能”之路,多点发力,大力推动“智慧物业”建设。完成了全市住宅物业小区在房屋全生命周期平台上的“落点落图”,确保物业项目底数清、位置明、范围准。在此基础上,各区结合本区实际创新智慧物业建设。海淀区打造城市大脑“时空一张图”,将人、车、地、事、物的时空动态信息一图展示,实现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智能关联;西城区结合“西城大脑”打造“数图合一”的智慧化物业管理系统,深度挖掘“三率”数据、居民满意度、物业费收费率等指标与12345物业管理类投诉的内在关系,精准聚焦群众的突出诉求,指导基层党组织“对症下药”。全面升级北京市物业管理系统“智慧通”信息功能,搭建市、区、街乡镇和物业企业四级沟通体系,将重要通知、提醒等以文字或图片方式通过系统及时发送至物业企业接收人,确保信息通必达、达必知。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广使用业主共同决定线上投票系统(即“北京业主”手机软件),集成业主身份自动认证、投票行为突破时空限制、投票信息全程可追溯、投票进程实时掌握、投票结果自动计算推送等传统纸质投票所不具备的优点,电子表决确保了投票的真实性,大大提升了共同表决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00余个小区使用“北京业主”手机软件,支持小区各类电子表决逾千次。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长效实抓物业管理专项治理。面对老百姓反映集中的物业管理急难愁盼问题,北京市以“聚焦突出问题,聚焦高频诉求,秉承标本兼治原则,持续滚动治理”为基本方向,开展了物业管理专项治理行动。坚持对人民群众来电诉求量进行月监测、季汇总,精准锁定物业管理诉求位列前100名的小区,每月定期召开市、区、街道三级调度会,按照“见人见事”原则分析研判形势,提出治理对策,按季度滚动推进专项治理,重点对物业服务不规范、停车秩序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业委会运行不规范、违规使用维修资金等一批群众诉求集中的问题“开刀”。建立市、区常态化督导机制,采取“包项目式”全过程督导,会同市委督查室开展“点穴式”督导,统筹公安、规自、城管、交通、园林等多个部门参与,严格落实“一小区一方案一台账”的基本工作思路。通过点面结合的系统治理,既攻克具体难题,又探索一套办法,推动小区建立党建引领下的议事协商机制,建立健全物业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实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昌平区北七家镇冠华苑小区因开发商遗留问题较多、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等原因,12345诉求多样且量大。北七家镇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党支部成员、物业公司和北七家镇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现场调研,梳理业主投诉重点问题清单,社区党支部对物业服务进行整改监督,积极与业主共同开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因地制宜,助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焕发新生机。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一直是全市物业管理工作的痛点和难点。由于建成年代久远、规划不完善、设施设备老化、环境卫生较差、物业服务不规范甚至没有物业服务、居民缴费意愿不足等问题,老旧小区普遍面临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问题,产权单位多数成了“甩手掌柜”,居民拨打12345的投诉量居高不下。为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困局,北京市深入分析群众突出诉求,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为契机,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区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综合整治和物业管理“两手同步一起抓”,特色化治理模式“百花齐放”,涌现出“四管模式”“四个一点模式”“劲松模式”“牛王庙模式”等一批有效模式,推动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旧貌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石景山区探索出“四个一点”模式,充分调动产权单位、属地政府、物业企业、居民等多方资源和力量,采取“政府奖励一点、产权单位出一点、物业服务单位在公共收益中贡献一点、居民个人出一点”的四方众筹模式,解决了物业管理费用。朝阳区劲松街道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精细服务为抓手,率先试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小区综合整治,并协同社会资本形成治理合力,按照先服务、再体验、后收费的原则,让居民“先尝后买”,逐步建立起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劲松模式”。

经验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是物业管理工作之“魂”。要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物业管理,贯穿物业管理全方面和全过程,加强党的建设,以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解决群众突出诉求为突破口,加大统筹和领导力度,充分发挥街道及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推动业主自治是物业管理工作之“源”。业主是物业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物业管理良性发展的“源头活水”。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点之一在于选好业主“代言人”,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业主自治队伍,充分发挥业主自治组织的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业主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业主积极参与物业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凝心聚力,真正实现共建共治。

构建队伍体系是物业管理工作之“基”。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管理架构,配齐人员力量、加强专业培训,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物业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物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要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对业主自治组织的监督指导水平。

多方协商共治是物业管理工作之“本”。坚持在党建引领下推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等多方资源统筹、多方力量联动,筑牢横向联系节点,畅通竖向意见反馈,通过搭建平台、多方议事、联动办事,积极解决物业管理难题,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加强路径创新是物业管理工作之“策”。北京市小区数量多且情况复杂,在推动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的工作中,难以将同一种模式覆盖至全部小区,尤其是对于占据一定数量的老旧小区,要坚持从小区实际情况和业主切实诉求出发,在遵循《条例》的大框架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路径创新,探索符合小区实际、满足业主诉求、体现管理特色的个性化物业管理路径,实现共性治理和个性管理的有机统一。

加大科技支撑是物业管理工作之“翼”。科技化、智能化是物业管理手段发展的方向所在,建立“智慧物业平台”为物业管理工作开展注入了新动能,让物业管理工作“如虎添翼”。要持续加大科技支撑,加快推动智慧物业建设,继续完善智慧平台功能,打造人性化更强、功能性更全、融合面更广、智能化更高的智慧物业管理平台,为物业管理工作持续优化插上科技之“翼”。

5.西城区樱桃园社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猜你喜欢
业委会物业管理物业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物业服务
地铁车辆段及上盖物业开发一体化探讨
加强业委会建设 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论物业管理企业外包服务及监督管理
“难产”的业委会
编读往来
加强细部处理,提升物业品质
加强医院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