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三位一体”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

2023-03-08 23:52王晓莉施盛威李作栋
科技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模式三位一体劳动教育

王晓莉 施盛威 李作栋

摘要:劳动教育虽然在“五育并举”中“排行老五”,但是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当前亟待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短板。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行合一。苏州城市学院努力为高校劳动教育拓宽新思路,构筑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推动劳动教育新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

关键词: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长期以来,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劳动意识薄弱、依赖性强以及不愿意参与劳动的现象。基于以上种种现象,苏州城市学院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思想观念,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已经远不是单纯性的基础实践活动,而是以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如何提升大学生劳动价值观,使他们具有主动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问题。

我们要使新时代社会发展特点与大学生思想观念相结合,依托高校的教学资源、社会资源,引导大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甘于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大学生从劳动中获得幸福感,强化劳动理念、夯实劳动成效,最终目标是把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要做到身体力行,主动发扬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精神,为社会、为家庭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世界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要以无私奉献的社会劳模为榜样,奋发进取,唱响劳动人民最美丽的主旋律,弘扬劳动品质,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校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积极开拓思路,引导大学生居家期间参与家庭以及社会劳动,使其从中体验快乐。大学生参加居家劳动:第一,有助于培养独立生活技能,提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二,有助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促进智力开发,提高学习质量;第三,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参与社会劳动实践还能够增强大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前接触社会,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好铺垫。

三、构筑“三位一体”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新举措

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精神,为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决定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实际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劳动实践教育管理模式,将丰富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形式相融合,将大学生参加家庭劳动、社会劳动教育纳入劳动实践项目,紧紧抓牢家、校、社互动的“连接线”,打造扎实稳固的劳动教育“新阵地”。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开展大学生自主劳动实践,提升主動劳动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此,居家期间,我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劳动教育契机,以大学生居家生活劳动、企业实习实践、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展开,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转化,从而有利于推动劳动实践的深入展开。

为实现大学生居家期间劳动教育培养,本文从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模式。学校发挥劳动教育主导地位的作用,发挥党组织、团组织等力量共同搭建劳动教育新平台。结合实际开设创新劳动教育的线上理论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在家庭以及深入社会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第一,居家劳动:大学生可以在家学习如何营养烹饪、做饭以及居家清洁整理等家务劳动;第二,尊老爱幼:探访高龄孤寡老人、照顾老人、陪伴锻炼,辅导中小学生功课及身体锻炼等;第三,实习实践:大学生凭借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前往企业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第四,志愿者服务:参加社区环境清理、开展公益事业宣传等,切实提高大学生动手以及团队协助的能力。家庭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延展和补充,大学生参与居家劳动、社会劳动,家长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首席老师,是孩子的管理者、策划者,更是榜样者,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配合学校做好指导与督促学生居家劳动,将大学生的居家劳动实践落到实处。学生从居家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谅家人,在增进学生与家人间情感交流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社会劳动教育的多样化为大学生劳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大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参加实践,结合专业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3]可以提升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参加企业劳动不但能够体会劳动的艰辛,更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抑或是在居家学习过程中,社会更是为大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供了难得的户外课堂,为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做好心灵与体能上的准备。

四、大学生劳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理论学习要取得成效,必须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关键,用实验验证理论学习成果,努力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劳动实践课程即学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创新实验。劳动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注重评价内容多维化。我校以构筑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造热情,这对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并且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是相当不利的,大学生只有剔除懒惰,不断锤炼自己,才能激发伟大青春斗志。我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协同合作,齐抓共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大一学生开设“三位一体”创新劳动实践。本文现针对苏州城市学院2021级部分大一新生居家期间的劳动表现,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和当前劳动实践现状等方面开展调研分析。从本次调研以问卷星的方式进行,累计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301份,有效率97%,其中男生194人,女生107人。

在此次有效问卷当中,大学生居住的城市占比率大于农村,为62.46%;在回答问题“家庭经济状况”的问题时,1%的同学表示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富裕,84.39%的同学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14.61%的同学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

大学生们根据学校“劳动2”课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所有同学均能按时、认真且多方位地参加大学生劳动实践。在多选项回答“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模式调查表”的调查中发现,选择“居家劳动”的同学占96.68%,选择“尊老爱幼”的同学占47.18%,选择“志愿者服务”的同学占1462%,选择“工厂实习实践”的同学占8.31%。这表明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的同学居家做菜,展示厨艺犒劳父母、主动关心家中老人、整理房间;有的同学去田间播种、挑水、灌溉与父母协同劳作;有的同学去专业对口的工厂实习,对课堂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提升专业技能;还有的同学去社区参加志愿者,通过此次志愿服务的经历,大学生有了更深的感悟,特殊的大学生活经历,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一线接受洗礼!大家在不同的劳动实践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学习和历练,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这真是一次丰富、生动的劳动实践课程。如图1所示:

在“客观评价自己劳动价值取向”的调查中发现,399%的同学选择享受安逸生活,好吃懒做,15.28%的同学选择视金钱回报参加劳动,80.73%的同学选择愿意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这充分表明参与问卷调查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思想上拥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甘于奉献、吃苦耐劳,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如图2所示: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客观评价本人劳动意识”问题上,选择“经常在家干家务”的同学占43.85%,选择“偶尔在家干家务”的同学占54.15%,选择“不用在家干家务,父母包干”的同学占2%。由此看来,参与调查的多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观念,在成长的过程中愿意参与家庭劳动,服务社会。若在培养劳动习惯参与劳动实践方面能进一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鼓励,学生在劳动意识上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图3所示:

在选择“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中,选择“父母的溺爱”的同学占41.53%,选择“当今轻视劳动的社会风气的影响”的同学占53.82%,选择“学校教育缺失”的同学占4.65%。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最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和家庭。当今轻视劳动的社會风气影响导致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如何引导大学生尊重劳动行为,提高主动劳动意识,提升劳动价值观念是眼下第一要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育孩子,不仅仅是在生活上抚养,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就够了,要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学习成绩优异更为重要。如图4所示:

结语

通过上述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依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社会对其重视不足,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相对滞缓,家庭劳动教育缺失。[3]因此,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融合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生理机能提升、理想信念增强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健康正向成长的护航人,高校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大学生健康发展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校、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次特殊且形式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与价值观念,更能提升劳动技能,强健体魄。让大学生主动提升劳动意识,锤炼意志品格,引领大学生坚定信念,提升政治素养,为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2]董伟武,龚春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26-28.

[3]曹梦珂.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0.

课题:2021年的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研究——以大学生下乡支教、支农为例(编号YB162)

作者简介:王晓莉(1984—),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实习研究员,从事教育研究管理;

施盛威(1967—),女,汉族,江苏海门人,法学硕士,副研究员,从事高等教学管理;

李作栋(1986—),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研究管理。

猜你喜欢
新模式三位一体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