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影响因素及推广优化策略

2023-03-09 08:28
南方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虫害技术推广农作物

马 莉

(临朐县东城街道办事处,山东 潍坊 262600)

1 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

1.1 种植时间

农作物生长周期不同,合适的种植时间也各不相同,农户要掌握合理种植时间,才能确保作物成活率、生长速度及最终产量情况。一直以来,农业谚语揭示了农作物种植规律,种植时间合理,不仅能够提升作物自身防护能力,减少成本投入,还能提升产量、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例如,常见的黄瓜、茄子等蔬菜以春秋两季为合适种植时间;而耐寒蔬菜如菠菜,则以冬季播种为宜。因此,农户在明确种植作物种类后,需要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确保作物生根发芽,成活率高,抗病虫害等其他能力也会增强[1]。

1.2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水分、阳光等的吸收,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速度及产量。一旦种植密度过高,农作物之间相互争抢营养,部分作物可能会出现生长过慢或中途死亡情况;即使枝叶都能发育,但往往过于矮小,未来的授粉、结果都会受到影响。如果种植密度过低,则会出现种植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上不去的情况。因此,想要农作物高产,在种植密度上就要讲究科学性,确保间距、行距合理,有效提高作物营养供给和吸收能力,提升结果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2]。

1.3 种子

种子质量决定了种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从出苗成活率到最终单产产量,都与种子品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另外,对于同一作物的不同种子,种植成活苗的特点、能力各不相同,如耐旱水平、抗倒伏能力等[3]。因此,在选择作物种子时,要积极考虑当期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更强的种子,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减少农作物受各种病虫害的影响。

1.4 水分

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要素之一,根据作物生长特性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水阶段、需水量也不一样,有的是在出苗期需水,有的是在拔节期,而有的作物则是在果实成熟期。因此,根据不同作物需求,合理安排灌溉工作,确保作物生长水分供给充足,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另外,农作物水分需求情况可以通过周边土壤进行判断,要确保灌溉合理,既不会导致干旱,又不会产生内涝,才能有效提高农作物品质[4]。

1.5 光照

光照是农作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作物开展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尽管农作物种类不同,需要光照强度、时间也不相同,但所有农作物都需要在光照下合成叶绿素,促进根系生长,促进作物拔高。另外,农户还要根据种植作物不同,调整安排高矮作物的套种和间隔种植。例如,胡萝卜需要光照时间较多,而水稻、玉米等相对较少。因此,胡萝卜不可以套种,而玉米则需要保持水分、阴凉,更能满足其生长需求。

2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2.1 加强土壤管理

土壤是开展土培种植的基础,更是农作物生长中营养的重要来源,因此,强化种植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营养、土壤质量,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首要条件。首先,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的肥力、环境等指标都会下降,逐渐呈现贫瘠状况。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农户根据种植作物特点,强化田间管理工作,既要满足作物生长,还要通过使用有机肥、土壤菌类等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环境中有益菌群数量、种类,为农作物生长奠定基础[5]。其次,减少杂草及虫害影响,选择合适有机肥料。及时开展人工除草,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能够有效提升作物生长速度。还要关注土壤中害虫、虫卵的清除,尽量以生物方式开展,避免直接使用杀虫剂,对活化土壤具有重要作用。杂草和虫害都会争夺土壤营养,间接减少作物生长能量,影响作物产量与质量。最后,做好科学管理,多向种植技术人员学习,应用农技技术,在换茬期间深耕土壤,使用农家肥增强地力,促进土壤条件向好转变,营造良好生长环境。

2.2 科学施肥

作物生长中营养吸收情况各不相同,会导致土壤某一类营养元素相对缺乏,不利于后续其他作物种植。在确定种植作物种类后,要根据营养需求,对土壤开展科学施肥,提高土壤中此类化学养分浓度,确保作物生长需求。另外,科学施肥,还要讲究施肥方式,不仅要参考化肥种类和化肥使用方式,还要结合作物长势、苗情等情况选择撒施、喷施、灌根等不同施肥方法,确保肥料应用效率。例如,磷肥能够提高作物开花结果速度,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钾肥则会促进根系生长,增强作物抗倒伏性。因此,结合作物生长情况及营养需求,使用科学方式施肥,能够有效促进作物高产[6]。

2.3 合理灌溉

首先,掌握作物灌溉规律,满足作物生长用水需求。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都需要水分,但每个阶段需求量都不同。农户要通过合理灌溉,保障水分供应,避免农作物出现生长缓慢或停滞情况。其次,农作物种植灌溉,还要结合天气情况开展,避免出现灌溉充足又连续降雨情况,以免造成土地内涝,反而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7]。再次,水分过多,影响了土壤透气能力,会产生“烂根”情况,影响农作物抗倒伏能力;而根系呼吸产生的硫化氢、甲烷等,也会降低作物生长速度。最后,给农作物灌溉,也要掌握合理方法,对需要浇灌的,避免水量过大、冲力过大,对作物根系造成影响;对于需要随时灌溉的,建议安装节水灌溉系统,科学供水,及时供水,确保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2.4 选择适宜的种子

首先,明确种植作物种类,根据要求选种。农户要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种植作物,了解所选作物生长周期、种植时间、生长过程管理知识,从而强化选种要求。要积极配合当地环境、气候情况,根据作物生长高度、抗虫害、产量高低等特点进行选择,才能为农作物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其次,种子成活率是保障高产的基础。质量高的种子成活率较高,生长中的防御能力也会更强,更容易适应土地情况,有效减少水土不服和“橘生淮北则为枳”之类情况发生。再次,种子抗病害能力也是选择的重要条件。在买种时,要确保种子抗病害能力,例如北方的玉米,抗病害能力将直接影响玉米亩产量。这就需要农户及时掌握种子信息,向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学习,才能选到合适的种子。最后,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霉变、残缺的种子,对于有包衣需求和药物包衣需求的,及时做好播种前准备,为农作物种苗成活率提高打下基础[8]。

2.5 合理密植

农作物在播种前,就要根据科学种植密度进行播种方式选择,确保农机设备播种间距,确保种植密度合理。播种完毕出苗后,农户也要及时关注出苗情况,对于密度过大的种苗,及时剔除修整,达到合理密度;对于密度过小的、缺苗的,要及时补种或挪苗,调整种植率,为作物后期养分吸收提供便利。同时,也要确保种植密度利于后期田间管理,特别是除草、施肥时,一定要保障养分的充足性,才能为增产、高产奠定基础。

2.6 防治病虫害

1)病害。当前,农作物病害是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及时防治,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出现植株死亡情况,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病害防治需要根据不同农作物开展,针对不同生长时期使用不同农药产品,将常见病害遏制于萌芽阶段,避免影响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针对农作物根系、植株、叶面病害的防治,要积极联系技术人员,及早进行预防和诊治,避免出现农作物大面积病害情况。

2)虫害。虫害会伴随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从最初播种开始,土壤中害虫和虫卵就会影响出苗率;随着作物生长,各种虫害直接啃食叶片、茎秆;到了授粉、结果后期,虫害会通过啃食果实降低产量,降低作物品质,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农户要从播种开始,及时通过农药拌种、喷洒化学农药、灯光诱捕等方法驱除虫害,减少虫害带来的损失,并针对不同阶段虫害特点,投入时间、精力,开展有力、有效的虫害防治工作[9]。

3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3.1 完善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却并不到位,从理论知识到技术应用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基于此,相关部门、人员应重视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和流程,重视技术传播,重视思维观念转变,以促进农作物高产增产为目标,逐步提升农户农作物种植规范、科学、现代化培训,才能为农作物高产奠定基础。建立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既能保障农作物种植的标准化、科学性,更能从专业、技术角度指导农户,提高农户技术能力,在面对各种种植问题时轻松解决,积极参与到病虫害防治、科学种植中,为农作物高产增收打下基础。另外,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真正落到实际,就要从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制度出发,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制定专属管理制度,确定技术推广内容,保障流程、方式等,保障农户获取高效指导,保障技术应用实效性。同时,还要实行技术推广人员责任制,以精细化管理要求他们,提高责任心,提高农技知识普及全面性,不断提升推广质量[10]。

3.2 保障资金投入

任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研发与推广,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也是如此。因此,要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增加资金投入量,保障农技研发深入开展,解决推广中遇到的难题。还要在结合种植实际的基础上,开展各方面技术的学习、培训,提高农技推广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政府及农业部门的支持,需要社会资金的参与,在保障资金前提下,增加政府补贴、政策扶持,才能有助于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开展。

3.3 发挥网络技术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要结合时代特色,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增加技术推广渠道,提升推广范围。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应该与互联网科技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设备来完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通过专业视频、农技节目等,提高传播效率。另外,政府相关农业部门也可建立各种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等,在介绍农产品、农作物的同时,宣传推广农技,号召、鼓励新时代农民不断提高智能化学习能力,为农作物高产、增产提供全面保障。

3.4 推广方式多样化

当地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深入分析工作,掌握农民实际需求,主动创新推广方式。首先,将传统推广与现代渠道推广相结合,既有上门服务优势,又可通过视频等直观介绍农机技术,提高农户知识掌握情况。其次,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种植特色,做好重点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优化农作物种植品质,提升农作物附加值和含金量。最后,重视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专业的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只有构建专业队伍,才能保证完成推广任务。因此,要积极引进、培养技术推广人才,与相关高校联合,为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打下基础,助力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积极发挥人才推广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更是促进我国快速进步的重要产业。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各地相关农业人员应利用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做好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让农户掌握各种高产、增产技术,在提升作物产量、品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经济收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虫害技术推广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