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探究

2023-03-09 21:44王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王萍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湛江 524000)

新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学生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教育实习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师教育课程,是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实习评价是检验教育实习效果,提升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注重评价的诊断功能等,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从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的背景

1.1 新时代评价政策的要求

结合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评价的定义,教育实习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实习过程中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判断和评定。它作为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教育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实习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育实习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教育实习评价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不足,为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提供改革依据。

新课改对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提出了要求,特别指出了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潜能。2016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多方参与的教育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以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实践基地评价,综合运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及教育实践档案分析等多样化的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师范生教育实践[1]”。以上要求彰显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2]”。这体现了新时代的教育评价观。因此,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也应遵循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评价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地判断和评定,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准幼儿教师未来的专业化发展。

1.2 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简单化。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一般分为见习、实习和研习几个模块,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园日常保育、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班级环创等,评价内容虽然涵盖教育实习的主要技能和能力,但是其他专业素养如反思和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涉及较少,每块内容的指标较为简单,不够细化,在对学生教育实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很好地评定学生的能力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评价主体单一性。

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教育实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实习评价同样要体现校企合作,保证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有效参与评价,但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实习评价往往以学校指导教师的成绩为主,虽然也会参考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意见,但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分都较高,评价寥寥几句评语,这样就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评价忽视过程性。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教育实习评价最后的成绩通常以见习、实习报告为主,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实习报告的写作情况评出成绩,虽然也会参考学生日常的表现,但由于某些原因,指导教师往往实地指导较少,对学生的实习观察也较少,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以简单的总结报告代替最终的评价成绩, 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缺少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表现情况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实习成长过程,使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4)评价方式单一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实习评价一般会采用纸笔评价的方式,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统一填写实习相关的鉴定表格,根据表格填写情况,由指导教师撰写评语和评定成绩,教育实习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这样也造成了评价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的理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埃贡·古贝(Egon G. Guba)提出第四代评价理论,该理论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改变了以往注重甄别的功能[3]。同时期,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纳托尔(Natal)和克利夫特(Clift)提出了“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重视评价的过程,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以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的多元化为手段,属于形成性评价。与传统的评价理论不同,“发展性评价”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实习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鼓励学生挖掘潜能,促进专业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实习生的主体差异性和创造性,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们。要明确教育实习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了解学生教育实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进步、成长与发展,从而使教育实习评价成为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4]。该理论为本文教育实习评价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的策略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代评价观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高职院校应不断改革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专业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

3.1 拓展评价内容,使教育实习评价目标更具全面性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评价内容以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等幼儿教师所需的一些专业能力为主,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关注,也就没有很好地发挥教育实习评价的发展性作用。根据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高职院校要拓宽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还要在实习中评价学生的专业理念、反思能力、发展能力、研究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这样才能使教育实习评价目标更具全面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2 细化评价指标,使教育实习评价更具操作性

评价标准是评价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评价标准不科学、不全面,指标体系不完整,就无法得到可靠的评价信息与结果[5]。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拓宽教育实习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细化评价的指标,将教育实习的每块内容都赋予明确的评价指标,建立具体科学的评价指导体系,包括指标内容、评价方式和如何操作等,这样便于教育实习评价的实施,使教育实习评价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

3.3 加强多方合作,使教育实习评价主体更多元化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豪斯(E.R.House)认为:“教师评价是一个民主的价值协商过程,应当反映各类人群对教师工作的不同价值认识和实际需求。”[6]因此,教育实习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不仅包括高职院校和学生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还应该发挥学生同伴、实习单位领导、幼儿和幼儿家长、专家等的作用,同时发挥实习生本人的主体作用,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反思和成长。这种多元主体的合作,通过评价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教育评价更客观。

3.4 重视过程评价,使教育实习评价更关注学生发展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也有过程性评价,但过程中更注重教学能力的实习,总结性评价也以书面评价为主[7]。根据发展性评价理念,教育实习评价应该更重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在教育实习的过程性评价中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反思和发展[8-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记录实习学生的实习过程,比如建立教育实习网站或电子档案袋等,将学生实习过程的教学视频、照片、教研活动等记录下来,这样也便于评价和反思,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专业发展[10]。

3.5 更新评价理念,使教育实习评价方式更多样化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评价的复杂性,教育实习评价不能仅采用纸质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应该更新评价理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重[11]。比如除了实习报告外,还可以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实习档案、学生访谈、同伴评议、教育研习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价[12]。这样过程性的定性评价方式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实习的全貌,有利于指导教师针对性地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情况。当然,也要重视实习的终结性评价,除了通过定量方式量化学生的实习成绩,也要让实习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习评价真正发挥诊断和激励的作用[13]。

4 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实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日益重要。教育实习评价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育实习效果、提升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14-15]。总之,教育实习评价对教育实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改革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探究科学合理的教育实习评价策略,对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