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2023-03-09 23:21
奋斗 2023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现代化制度

■ 孙 平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并将其作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这是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重大原则的重要意义、时代内涵,对于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重大原则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变革的历史大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跃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十年的改革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出台一系列改革的顶层设计,坚决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党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时至今日,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优质的投资环境备受国际资本青睐,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目标任务包括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等。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对外开放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还不少,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动力和活力。

二、深入理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重大原则的时代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改革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利益关系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物质需求快速增长,各类商品供不应求,解决“有没有”问题成为主要矛盾,在渐进式改革和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性实践中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践,我国总体上已经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框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制度体系逐渐成熟和定型,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在现有大的制度框架之内探索和完善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联系更加紧密,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创新,通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创新将新时代生产力的活力进一步释放出来。应将改革创新贯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以改革创新应对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将自身的产业基础优势、生产要素优势与国际市场、资源相结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日益走向国际经济舞台的中心。但近些年来,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对外开放何去何从成为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新征程的改革开放要统筹好内与外的关系,统筹好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的关系,统筹好量与质的关系,统筹好开放先导与区域协调开放的关系,统筹好中国开放与世界开放的关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要聚焦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和瓶颈、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重要能源资源和产业链安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民生难题、生态环境保护、干部能力作风等重大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变革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以及不合理的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以激励各主体干事的热情和合力。在改革攻坚过程中,要注重坚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这一显著优势,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定能永远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公民福祉的基本方式。治理效能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国家治理是相关主体执行国家制度、达成国家目的以及展现治理效能的过程,制度的执行质量至关重要。要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治理效果进一步推动制度发展,形成科学执行制度的激励约束体系,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优势切实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三、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重大原则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资本。对于黑龙江来说,就是要着力破解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偏弱的问题,从政策、法治、市场和社会环境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便利。坚决打击一切错误歪曲和否定民营经济发展的声音和行为,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将更多优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倾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构建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深化改革的始终。

加快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新时代新征程,面临对外开放新的机遇,黑龙江省要通过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专项行动,发挥好对俄合作“桥头堡”的作用,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过程中打造黑龙江省立体化互联互通综合运输体系。通过深入落实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平台,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要统筹推进理念开放、产业开放、要素开放、制度开放,通过系统开放、协同开放、安全开放,促进黑龙江省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注入强劲动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要着力加强对各类产权的保护,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在市场准入等方面消除不必要的门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通过一系列简政放权,打造适应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系统,提升领导干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处理经济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构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汇聚良好营商生态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现代化制度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