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护理任务管理在护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2023-03-10 01:13祁少锷
互联网周刊 2023年5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硬件技术喷涌向前,智慧护理作为智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日常护理工作繁杂又琐碎,部分护理任务可以通过医嘱形式加以体现,而诸如生命体征采集、日常护理评估、不同级别护理所对应的护理工作等非医嘱类护理任务,只能依靠护士通过护理常规与工作经验主观记忆去执行,既增加了非医嘱类护理任务执行遗漏的风险,也不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本文论述了北京妇产医院智能护理任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与系统架构,该系统通过将医嘱类与非医嘱类护理任务进行整合,为护士定制“基于任务驱动的专属护理任务工作站”,构建任务模型,帮助护士及时获知自己须执行的护理任务,从而避免任务遗漏,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智能护理;任务管理;护理信息化

引言

經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社会向高质量、高标准看齐,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日益攀升的服务需求与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使得医院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信息化已不能满足当前医院的需求,需要更高质量层面的信息化。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医院信息化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挖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构建智慧护理体系可以持续推进医疗服务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发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医疗安全、用户感受、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搭建智能化的护理系统对于繁重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将医嘱类与非医嘱类工作按具体的之间频次分解成具体的护理任务清单,对于执行者和管理者都是清晰明了的。已执行护理任务,未执行护理任务严格用标识区分,这对于护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了差错,避免了遗漏。

1. 项目实施背景与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正在使用信息化手段,在智慧护理框架下系统性地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护理工作流程优化与再造的重要抓手[2]。

护理工作繁杂又琐碎,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既包括医嘱执行、护嘱处理等医嘱类任务,也包括护理评估、生命体征采集、腕带打印等非医嘱任务,不同患者所对应的护理任务也不尽相同。以体温采集为例,常规住院患者每日测量2次体温(6点、14点),入院前三天患者每日测量3次体温(6点、14点、18点),术后三天的患者每日测量4次体温(6点、10点、14点、18点),重症患者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此复杂的护理任务体系目前仅仅依赖于护士人工记忆,通过对院内护理常规的了解来决定需开展的工作[3],既增加了非医嘱类护理任务漏执行的风险,也不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护理工作依赖于护理常规的制定与操作者个人工作经验,难免出现遗漏;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也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临床急需智慧化的护理任务管理系统来改变传统业务流程[4]。为护士定制“基于任务驱动的专属护理任务工作站”,通过任务模型的构建,将护士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医嘱执行、护嘱作业、常规护理任务等非医嘱作业转化成护理任务,帮助护士及时获知自己须执行的护理操作,避免任务遗漏,最大限度提升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

2. 智能护理任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总体架构设计

遵照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和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要求,依照北京妇产医院业务特点开发智慧护理系统,以智慧、互联、共享为宗旨,建设以智能护理任务为驱动的、以护士管理和临床护士工作站为核心的护理任务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见图1)。

该系统由底层的规则库为支撑,包括生命体征规则库、护理规则库、护理知识库、护理公式等。以护理病历模板编辑器、打印模板编辑器为辅助工具。核心业务系统是智能护理任务为驱动的临床护士工作站、护理病历系统与护理管理系统。住院移动护士工作站、门急诊移动护士工作站作为临床护士工作站、护理病历系统的延伸,为护理任务执行确认提供移动端技术支撑。

2.2 护理任务模型的构建

智能护理任务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总线将医嘱、护嘱等医嘱类信息与分散于生命体征规则库、护理规则库、护理知识库等规则库的非医嘱护理任务统一集成为护理任务模型,通过与护理工作站集成,按时间维度、患者维度实现护理任务的统一展现(见图2)。其中既包括按频次执行的医嘱与护嘱任务,也包括护理级别所对应的非医嘱任务、压力性损伤与导管滑脱风险等评估任务、生命体征采集任务等。

2.3 智能护理任务总览

为护士定制“基于任务驱动的专属临床工作站”,护士在临床的护理作业包含医嘱作业、护嘱作业、常规护理任务作业等。通过任务模型的构建,帮助护士及时获知自己需执行的护理任务,避免任务遗漏,最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之前的护士工作以任务为中心,该系统上线后,护理工作越来越智能化,用智能护理系统来安排每个患者的用药、治疗、护理等操作业务。一段时间内护士只接触一位患者,一次性完成所需的护理操作,而不是一项任务转完整个病区后再执行下一项任务,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护理任务作为基于任务驱动的专属临床工作站的核心模块,集中展示了护士在临床的护理作业。护士根据任务总览,可以清楚地知道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有多少医嘱未执行,并且按单据看出是输液、注射、治疗、检查、检验哪类任务尚未完成。此外还可以通过未打印任务展示有哪些业务单据没有打印,极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避免了任务遗漏(系统界面见图3)。

2.4 统计任务数据直接链接护理业务系统

智能护理任务和护理应用模块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衔接。这些模块包括护理病历、医嘱执行工作站、体征记录单、护理评估系统等。

智能护理任务展示各种任务,并显示待执行的任务数量。不同任务类型对应了不同的护理业务系统。医嘱任务对应护士执行系统、常规护理任务体征任务对应体征采集系统、护理评估任务对应护理评估系统。通过数据链接,传递相应的参数直接跳转到对应的业务模块,方便护士操作。

2.5 移动护理端任务延伸

将护理任务与移动护理设备(PDA)结合,既可以横向在移动护理设备上按患者展示每个患者的护理任务,也可以纵向按照任务类型定位患者。体征任务可以帮助护士梳理某个时间点都有哪些患者需要采集体征数据,输液任务帮助护士定位需要输液的患者,采血任务定位需要采血的患者。这些任务的执行直接在相应护理业务系统中进行执行确认并消减任务数量,例如输液任务在临床执行操作之后,消息会传到主班护士电脑,动态减少输液任务。此外,临时护理任务消息也会在移动护理设备及时提示避免遗漏。

2.6 智能护理任务查询功能

护理任务的查询分区块直观展现,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时间维度或患者维度进行统计查询,既满足了以任务为核心的传统护理业务模式,也可以满足以患者为核心的新护理模式。此外,系统还根据护士的常规班次,按照白班、大夜班、小夜班、副夜班等进行相应班次的定制查询功能,可以方便护士及时了解本班次需要进行的护理任务。

3. 智能护理任务管理系统实施成效

3.1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护理任务总览,按不同维度展示护理任务。可以按照日期时间维度、病区维度、责任组维度、患者维度梳理护理任务,满足了不同护理模式业务操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之前护士梳理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体征等非医嘱任务还需要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唯恐遗漏。通过智能护理任务管理系统,各种任务一目了然,并且任务还能按照班次定制查询,更加清晰明了。

3.2 提高患者看病体验

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主班护士安排病房患者的各种护理任务,然后按照时间点安排工作,完成一项任务再进行下一项任务,例如护士每天会在5点测体温,6点擦洗、测血压,7点抽血等,这样轮巡工作,完成一次晨间护理会打搅病人3到4次,严重影响患者休息与就医感受。在新的智能护理任务模式下,系统将护理任务按患者进行梳理,医嘱任务、护嘱任务、常规护理等任务,按班次、按床位、按责任组进行梳理。护士可以一次性完成一个患者的全部晨间护理任务,避免多次打扰患者,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5]。

3.3 提高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

通过将不同规则库中的护理任务集成于智能护理任务管理系统,系统按照规则库完整梳理出患者所有医嘱类与非医嘱类护理任务,并清晰展示在移动护理设备中,护士可以同时完成同一患者的全部护理操作,而不用担心医嘱漏执行,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保证了医疗安全[6]。

结语

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医院高质量、高标准的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智慧护理作为智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智能护理任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与系统架构,将医嘱类与非医嘱类护理任务进行整合,为护士定制“基于任务驱动的专属护理任务工作站”,通过任务模型的构建,系统智能的将护理任务按时间频次划分,按护理班次筛查,清晰标识需要执行的任务和已执行任务,从而避免任务遗漏,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武阳.智慧化护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6):201-203.

[2]杨桂方,徐卫清,宋林玲,等.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21,(6):102-106.

[3]韩冬.分析护理流程优化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36):67.

[4]程涛.浅谈医院智能生命体征智能护理信息系统[J].软件,2021,(6):59-61.

[5]韩俗,汪新建,刘艳.智慧病房设计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0,(12):56-59.

[6]方燕红,王美芳,肖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1,(5):696-700.

[7]张秀霞,彭琳,易世清等.智慧护理在我国护理学科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及展望[J].護理实践与研究,2021,(17):2580-2584.

作者简介:祁少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及应用;通信作者:冯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与急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