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写“海上日出”

2023-03-10 18:29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万寿山于洋颐和园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朗读课文《海上日出》,于洋读道:“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齐国琳问道:“初升的太阳为什么那么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宋楠槐沉思了一会儿说:“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透过水蒸气折射出七色光,而红色的穿透力最强,所以才那么红。”齐国琳接着问道:“为什么没有光亮呢?”宋楠槐想了想,继续说:“太阳刚升起半边脸,说明阳光还没有直射到这里,同时天空还有水汽,所以只看到红却看不到光亮。”听了宋楠槐的解释,同学们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谭老师走到教室中间说:“看来,宋楠槐同学结合科学课的知识解决了语文课文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你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同学们一个个陷入了沉思。

“老师,还有一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好。”张梦欣拿起课本,指着课文说道,“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很好。这句描写好在哪里呢?”谭老师问。张梦欣回答道:“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有了太阳拼尽全力冲出海面的动态感。”张金宝接着说:“从‘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太阳的喜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突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这句描写也抓住了日出的特点。”李洋举手说道。谭老师点头:“这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太阳已经完全跳出海面,阳光灿烂的景象。而深红的圆东西,再一次提到太阳的颜色,说明作者对日出颜色变化观察细致。”

雷舒涵站起来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谭老师问道:“这句描写好在哪里?”雷舒涵接着说:“作者用镶、冲、染等动词,描写出日出的奇特景象,更让读者感受到不同角度的云,被阳光照射时呈现出的不同颜色。”

王佳盈指着课文说:“你们看,海上日出的不同阶段,颜色会有不同变化。‘蓝天,出现‘红霞,‘蓝中有‘红,煞是好看;有‘黑云镶‘金边,后来又成了‘紫云、‘红云等,作者将海上日出的景色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非常壮观。”

“海上日出真让人向往。”李洋说。

雷舒涵听后说道:“咱们这里没有大海,到处是大山。等能看到太阳时,天已经大亮了。”

谭老师在一旁微笑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我们看不到海上日出,但我们可以看到大山里的日出啊!或许会有另一番景象。”同学们高兴地点头。

体会“日出”的时间顺序

第二天,同学们一早起来观看大山里的日出,回到教室后纷纷开始进行描述。

于洋:早上五点的天空呈浅蓝色。

安佳琪:我看到太陽在山间露出小半边脸,红红的,并且发出温和的亮光。

徐静涵:太阳升起时也像负荷着重担似的,一步一步向上爬,当跳出山头时,光芒万丈,红得发黄,周围的一切都被染成了橘红色。我感觉自己也被染成了橘红色。

谭老师:你们能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观察日出的形状和颜色变化,非常棒!

宋楠槐:早上起来的时候,山里有雾。

谭老师:有雾的时候,日出是什么样子的?

徐静涵:太阳像披着一层银纱,阳光在雾里被分割成一个个斑点。

谭老师:对!同学们要注意,有雾和没雾时的日出各有特色,我们在描述的时候要抓住其特点,才能生动地描写出一幅日出美景。

“承上启下”写游记

课堂上,于洋朗读着:“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谭老师:大家读到这些数字时有什么感受呢?

徐静涵:具体数据能让人感受到长廊的“长”。课文中,我进入颐和园的大门,先看到了长廊,穿过长廊来到万寿山,登上万寿山又看到了佛香阁,走下万寿山最后观赏昆明湖。

谭老师:这种写作手法叫“移步换景”,我们之前学过。如何将这些零碎的景点串联起来呢?

于洋:用过渡句。

谭老师: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衔接自然。在课文《颐和园》中,作者是如何用过渡句进行衔接的?

徐静涵:“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谭老师: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徐静涵:这些过渡句像一张地图,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谭老师:过渡句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逻辑合理,有层次。

于洋:老师,我发现《七月的天山》和《颐和园》有很多相同之处。

谭老师:你来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

侯新颖:结构都是“总——分——总”;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顺序;都有过渡句。

谭老师:那不同之处呢?

田欣:《颐和园》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景物的具体情况。《七月的天山》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山的美。

谭老师:是的。写景时,先确定结构,然后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再用过渡句将从远及近,从上至下的景物进行衔接,并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的形状、颜色和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样读者就有身临其境之感了。

猜你喜欢
万寿山于洋颐和园
杨晓霖《佛香凝翠万寿山》《潭柘寺》
颐和园
万寿山
Little Women (V)
Little Women (IV)Retold by M. Albers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Little Woman(III)Retold by M.Albers
基于现状的万寿山野生地被管理与应用
万寿山庄一日游
颐和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