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防冻抗旱促稳长技术意见

2023-03-11 09:11
农民文摘 2023年2期
关键词:弱苗苗情保苗

受多股强冷空气影响,小麦主产区大部气温低于常年同期1℃左右,部分地区出现极端低温,个别麦田发生冻害;华北、黄淮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5 成,淮北、西北、西南部分丘陵山区麦田旱情较重。最近,西南地区小麦开始拔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陆续返青起身,黄淮海、西北地区小麦即将返青。冬春季“旱寒”叠加造成小麦死苗,而且部分麦田苗情不均衡、旺苗弱苗并存现象突出,病虫草害威胁较大,增加了春季田管难度。针对当前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条件,当前要以“防冻抗旱、促弱控旺”为重点,坚持一个“早”字,抓好一个“防”字,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搭好丰收架子。

镇压划锄,增温提墒。早春镇压可弥封裂缝,沉实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增温保墒。要抓住晴好天气,适时适度镇压,注意土壤过湿不镇压,以免造成板结;有霜冻麦田不镇压,防止损伤麦苗;三叶前和拔节麦田不镇压,以免伤苗死苗。结合镇压开展划锄,先压后锄,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麦苗返青和根系生长。对冻害较重的麦田,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枯叶,促新生叶早生快发。

灌水补墒,抗旱保苗。对旱情较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麦田,指导农户根据早春温度条件,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3℃时,浇水补墒,促进表墒和底墒相接,抗旱保苗,为返青拔节创造有利条件。有喷灌条件的麦田可采取微量喷灌或滴灌。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要及时清理“三沟”,疏通沟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预防冻害,及时补救。注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倒春寒”防控准备。在低温天气来临前,对土壤塇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防止透风跑墒,控制旺长。对缺墒的麦田,寒潮到来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缓冲降温影响,预防冻害发生。对已拔节或孕穗抽穗小麦可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生长调节剂,减轻低温影响。寒潮过后2~3 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分类施肥补救。对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 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 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 公斤,促进恢复生长。

肥水运筹,促弱控旺。早春是促弱控旺、保苗健壮生长的关键时期。弱苗以促为主,对叶片落黄、茎蘖数不足的弱苗和冻害较重的麦田,温度回升后适时灌水施肥,一般亩施尿素6~8 公斤、磷酸二铵3~5 公斤,并因苗施好拔节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旺苗以控为主,返青至起身期采取镇压化控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滋生,减轻冻害风险;推迟春季肥水管理,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一般亩施尿素8~10 公斤;对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麦田,在拔节前中期因苗追肥浇水。

防病治虫,化学除草。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小麦纹枯病、条锈病、麦蜘蛛、蚜虫、地下害虫和杂草陆续进入始发期,特别是干旱有利于麦蜘蛛、蚜虫等发生,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压低病虫基数,减轻春季为害。对小麦条锈病,及时挑治,防早防小。对冬前未进行化除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 点至下午4 点,及时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猜你喜欢
弱苗苗情保苗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农业农村部部署冬小麦抗旱保苗工作
扇贝保苗池水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上)
凌海市创建玉米高产示范区技术措施
苗破土 查看苗情
盐城市小麦出苗不齐原因及补救措施
河南省小麦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苗情向好转化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洮北区构建三个体系全力抗旱保苗
不同苗情下冬小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和追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