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者的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

2023-03-11 05:49钟海琴蒋鲲蒲田石双魏真真董晓艳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普通型胸膜胸部

钟海琴 蒋鲲 蒲田 石双 魏真真 董晓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临床分型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轻型无肺炎表现,其它三型伴有肺部炎症表现[1]。从疫情初始至今,病原体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毒力和传播力变化的毒株,如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Omicron株等[2]。Omicron株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和免疫逃逸等显著的特点,已成为主要流行株,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3-4]。目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儿童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并出现了新生儿感染病例。胸部CT是COVID-19诊疗方案中制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早期诊断COVID-19[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0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患儿的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于2022年4月25日~6月13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确诊和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诊断标准[1]:①经实时荧光RT-PCR反应检测咽拭子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未经治疗的初诊病人,所有病例首次外周血常规及胸部CT检查均于入院前一天或当天完成;②普通型:有发热或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全部病例均由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复核确诊,并确定病毒株为Omicron毒株。排除标准:①其它病原体感染者;②新冠复阳再入院患儿;③胸部CT图像质量不佳,影响图像分析者。本研究经上海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2R127-E01),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二、观察指标

通过院内电子病历系统获得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性别、年龄、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史、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胸部CT、治疗及转归情况。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胸部CT图像进行独立阅片,主要包括病灶部位、分布、形态及胸部其它受累等情况。阅片结果不一致时,经双方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阴为治疗有效,统计治疗有效率。

三、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

40例感染Omicron株的普通型COVID-19患儿中,男24例(60.0%),女16例(40.0%)。年龄范围为5天~10岁1月,中位数年龄1岁2月,其中<1月5例(12.5%),1月~1岁12例(30.0%),1岁~5岁18例(45.0%),≥5岁5例(12.5%)。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有发热症状37例(92.5%),平均热程2.3天,咳嗽23例(57.5%),腹泻9例(22.5%),呕吐1例(2.5%)。

40例均有明确的家庭密切接触史,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38例(95.0%)患儿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1人(2.5%)接种2剂次,1人(2.5%)接种1剂次。9例(22.5%)患儿有基础疾病史,3例(7.5%)有惊厥史,2例(5.0%)有哮喘史,1例(2.5%)既往为孕34周早产儿,1例(2.5%)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2.5%)为胆道闭锁术后,1例(2.5%)为G-6-PD缺乏症。

二、外周血检查

患儿首次外周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5.7(4.3,7.3)×109/L,其中正常34例(85%),降低6例(15%);淋巴细胞计数为2.0(1.5,3.0)×109/L, 其中降低31例(77.5%),正常7例(17.5%),升高2例(5.0%);33例(82.5%)CRP正常(≤5mg/L),7例(17.5%)升高,最高为30mg/L。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

三、胸部CT特征

病变分布:40例患儿初诊胸部CT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影像学改变。双肺受累21例(52.5%),单肺受累19例(47.5%),累及上叶22例(55.0%),中叶10例(20.0%),下叶28例(70.0%),其中3个肺叶受累7例(17.5%),4个肺叶受累5例(12.5%),5个肺叶受累2例(5.0%)。21例(52.5%)病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

影像特征:斑片状渗出影者34例(85.0%),实变6例(15.0%),磨玻璃样影4例(10.0%),网格状影2例(5.0%),透亮度不均匀12例(30.0%),胸膜增厚8例(20.0%),受累区域支气管壁增厚2例(5.0%),叶间积液1例(2.5%),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典型病例影像(见图1~图6)。

图1 患儿,男,1岁1月,CT平扫示右肺上叶后段可见斑片状渗出影 图2 患儿,女,3岁3月,CT平扫示左肺上叶前段部分实变 图3 患儿,男,11月,CT平扫示左肺上叶可见磨玻璃样影 图4 患儿,男,27天,CT平扫示双肺下叶可见磨玻璃影及网格影 图5 患儿,女,2岁3月,CT平扫示右肺下叶肺野局部透亮度增高 图6 患儿,女,1岁,CT平扫示右侧水平裂少许积液

1例日龄5天新生儿,为足月顺产出生,出生体重2870 g,Apgar评分正常,因父母均为COVID-19确诊患者而感染,主诉发热1天就诊,确诊第2天完善胸部CT示左肺下叶大片渗出及部分实变(图7A),经头孢他啶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示炎症基本吸收(图7B)。

图7 A:4月15日(确诊第2d)首次胸部CT示左肺下叶多发斑片渗出影,伴部分实变 B:4月29日(确诊第16d)复查胸部CT示左肺炎症基本吸收

四、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儿均接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热量;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化痰、止泻等。25例(62.5%)使用儿童抗疫1号方中药治疗,20例(50.0%)根据病情使用口服抗生素(头孢克洛或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6例(15.0%)使用静脉抗生素(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9例(22.5%)使用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好转,且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的连续2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满足出院标准顺利出院。住院天数范围为5~20 d,平均住院天数(11.0±3.5)d,无危重及死亡病例。

讨 论

上海COVID-19暴发流行以后,儿童感染病例不断增多,上海市儿童医院作为儿童确诊病例收治的定点医院之一。儿童感染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呼吸急促、反应差[6-7]。

南非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发现并向WHO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8],此后迅速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目前,Omicron变异株已成为传染性最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毒力减弱等显著特点[9]。Zhang等[10]对上海本次疫情期间129例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均属于Omicron变异株BA.2.2亚系。本文中所有患儿均为家庭聚集性病例,说明家庭密切接触是儿童感染Omicron株的主要方式。且5岁以下儿童感染占多数,提示可能与接触家庭照护成员确诊病例相关[11]。

本研究观察到普通型COVID-19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还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数症状轻微。王雪琳等[12]研究显示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或咽干、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为主。马文洁等[13]研究显示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患儿以发热最常见(73.1%),咳嗽并不常见(25.6%)。美国CDC[14]研究发现,Omicron变异株感染后的常见症状依次为咳嗽、疲劳、鼻塞流涕、发热、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腹泻、失去味觉或嗅觉等。

儿童COVID-19感染者通常表现出病毒感染的血象特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儿CRP升高。本文Omicron株感染患儿多以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病毒感染血象特征,与指南[15]报道一致。患儿胸部CT特征性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实变影或磨玻璃影,靠近胸膜下居多,还有部分表现为透亮度不均匀、网格影、气管壁增厚、胸膜增厚、胸膜牵拉影等征象,表现呈多样性。与成人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不同的是,儿童普通型COVID-19的胸部CT特征有以下特点:①斑片状渗出较多,多出现在靠近胸膜处,少数伴有胸膜增厚或胸膜牵拉影;肺部实变影较小,呈小片状或边界不清结节样改变。②磨玻璃影不如成人典型,病变范围较小。③可表现为小气道病变,显示为透亮度不均匀、局限性气肿,提示可能存在小气道粘液分泌阻塞所致。考虑到为减少对儿童CT的检查次数以及减少辐射,仅1例患儿因病情需要复查CT。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观察研究,样本量小,胸部影像学有待进一步追踪复查。

患儿入院后均予对症治疗,其中25例口服中药汤剂辅助治疗,疗效较好,均痊愈出院。近年来中药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均有良好的作用[16],多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诊疗规范中推荐使用中药或中成药作为治疗COVID-19[15]。干扰素α可降低病毒载量,尽早使用有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本组有9例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周帆等[17]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有助于改善部分症状及肺部渗出,但干扰素α-2b喷雾剂在儿童COVID-19中使用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40例普通型COVID-19患儿中有38例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疫苗接种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因此,疫苗接种仍然是我国面对Omicron株引起的COVID-19流行的重要策略,建议适龄儿童全程接种2剂次疫苗,基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考虑,该群体亦有必要接种疫苗[18]。

综上所述,本次上海Omicron株感染引起的COVID-19疫情,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家庭内接触,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症状轻微,肺内病灶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多分布于胸膜下,治疗效果满意。早期发现并隔离患者,及时行胸部CT检查,对患儿的早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普通型胸膜胸部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周大勇从湿论治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