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桂花情

2023-03-11 10:06采蕾
课外语文·上 2023年2期
关键词:桂花香桂花树桂花

采蕾

郑板桥说过,一枝一叶总关情。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能化为千言万语,寄托千般风情。不妨以台湾作家琦君的优美散文《桂花雨》为例来谈谈作家如何借物抒情的吧。

谈起桂花,想必大家隔着千里都能嗅出淡淡的香味来。是的,桂花飘香的季节,只要闭上眼睛,就能联想起一幅幅美丽的桂花飘落的画面,丝丝缕缕的淡淡芳香萦绕在我们心扉。头脑中也会不自觉地吟诵“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杨万里《咏桂》)等千古流传的唐诗宋词。而看到“桂花雨”,同学们又想到了什么呢?自然是摇动桂花树时鲜花飘落的画面。确实如此,纷纷桂花飘落时,正是儿女情长时。而这个“情”,从何说起呢?

一、文本初探,知晓其人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浙江永嘉人,1949年离开家乡赴台湾,后来一直在美国定居。在这篇文章里,琦君回忆了童年时代的趣味生活——摇花乐和阵阵桂花雨。阅读这篇散文,就像在翻阅一本旧相册,一页一页充满温馨与暖意,字里行间充满着回忆的意味。桂花不过是一个意象,一个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事物,然而这个平常的事物与中华文化史上的“乡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与众不同、意味隽永。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步入老年,而“落叶归根”的中国传统观念在她心里早已经生根发芽,但时过境迁,对故乡的怀念化成了清新的文笔。一时间谈起的乡愁,让“桂花”这个平常、平凡、平淡的事物在无形中更显暖暖的温情,这段桂花时光里的浓浓温情,更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

二、借物抒情,情感细腻

(一)闻桂花香里缕缕“乡愁”

作者开篇写道:“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中秋佳节本身就是寄寓“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时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曾发出对世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说世间的一切美好都比不过这个。作者很自然地将故乡与桂花联系了起来,赋予了桂花新的意蕴—乡愁。为什么作者不选择其他的花呢?要知道梅花怒放于傲雪之间,是花中坚毅者;木兰花执着于山间开放,尊贵优雅。虽如此,作者还是喜欢桂花,因为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花有姿态,高调、张扬。桂花不开花,只看见满树的叶子;即使开花,也只能细细寻找,才能寻觅到一些小花来,原来作者就喜欢它的低调,不张扬,这也许是作者品性的反映,也意味着对故乡的怀念在作者的内心深处生根、萌芽,静待花开,而花开花香的那一刻绝对惊艳世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是直白的、毫无隐藏的,对桂花的期待也是发自内心的。桂花开时常常伴随着台风天的到来,而母亲总是担心台风的到来,因为台风天往往会带走本来就难以采摘的桂花,整整一年的漫长等待不就成了泡影了吗?多么可惜啊!只要台风不来,就能收获几大箩筐,分给各位邻居,让各位都能享受难得的桂花香,或用来泡茶,或用来做糕饼,都是难得的家乡美食。少时关于桂花的一幕幕刻尽了作者的心扉,让她几十年都不能忘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怎样不想念这缕缕的桂花香呢?她多么希望能够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啊。所以,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是因为作者身居宝岛台湾;游子之思,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本是千古之谈,而此时此刻,童年、故乡,已经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地方了,唯有在心中长存这缕缕的桂花香,闻着这一缕缕的“乡愁”,芳香依然扑鼻,只是身在他方。

(二)说摇花乐里淡淡“乡愁”

开始接触这篇文章,想必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摇花乐”,毕竟花开花落总有时,何必苦苦求飞花?作者特意选择的“摇花乐”的故事,很不平凡,因为在作者的心中“摇花乐”不但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怀念。桂花香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里的“浸”应该说是沉浸,桂花的香气已经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将收获的桂花放在太阳底下晒,泡茶、做年糕,于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作者特意强调“浸”这个字,这个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无尽喜爱。但如果花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落到土里面去,这个香味就差太远了,于是“摇花”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趁花未全开之时将其摇落下来,更好地保存花的香气,这不但是经验,更是智慧的显示,久而久之,就成为村里面约定俗成的工作了。而年少的“我”更是无尽地期待着能够参与到“摇花”当中,几十年过去之后,作者对这一幕依然刻骨铭心:“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是作者珍藏心底一生的有趣的回忆,此时,母亲、故乡也与桂花同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桂花也就成了心底里打开母亲和故乡印象的钥匙,作者能够在年老时仍然记得这个快乐的画面,可见桂花的意义非同一般。只可惜,时光流逝、岁月不再,桂花、桂花香、母亲、“摇花乐”、故乡也只能化为这淡淡的“乡愁”,长存心间了。

(三)忆桂花雨里阵阵“乡愁”

桂花雨,顾名思义,就是摇动桂花树时,桂花朵朵从树上飘落下来,仿佛一场雨。连作者都发出内心的赞叹:“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阵阵的桂花雨掀起了作者淡淡的乡愁,作者远离故乡祖国已经多年,飘零海外,蓦然回首,多少繁华如梦流逝,如同浮云一般,或许作者阅花无数,但纵使万紫千红的群花,依然不敌故乡浅浅白白的桂花。实际上,细细品味这篇课文,作者笔下的桂花不就是作者自己吗?她感怀自己成为孤悬海外的、飘零的花朵,在这个尘世中其实无从寄托,风吹雨打静沉默,散发着淡淡的“乡愁”,就像余光中的《乡愁》一样,“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抹不掉的是思乡之情。后来,作者回忆青年时代,全家人去了杭州,杭州的一处小山上满是桂花树,也香飘十里,但即便如此,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游子心思,亘古流传。其实啊,故乡的桂花一直都没有消失,它一直存在于作者的心中,或许某年某月某日,当家乡再次摇落桂花的时候,纷纷桂花飘落,也会香飘万里,飘向作者的心。似水流年、流年似水,这流水悠悠匆匆过,作者也难以免俗。在尘世中,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这阵阵的桂花雨悄悄静默在作者的心间,似水长流、似雨点滴。

三、曲终收罢,乡情绵绵

都说“散文如诗,散文如画”,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事物,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到七彩亮丽、意味隽永的人生。善于阅读的读者,常能从文字里读出美丽的画面来;而善于品味文字的读者,更能从文字里读出淡淡的情味。散文,总善于借物抒情,这是散文的特性,也是它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物是“桂花”,寄寓的情是无尽的“乡愁”。所谓“月是故乡明”,其实“香也是桂花香”,不但在作者的心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里,都有一片神圣的土地——故乡,外面的花再香也比不过故乡的桂花,水再甜不如家乡水,情再浓不如家乡情,人再好不如家乡人,琦君的这篇《桂花香》满载着的是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桂花香里说故乡,道不尽的故乡情。

猜你喜欢
桂花香桂花树桂花
桂花
八月桂花香
缅桂花树下的校园生活
做桂花糕
桂花树
风吹桂花香
种桂花树
小獾的桂花树
桂花蒸
打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