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课程发展现状浅析

2023-03-12 08:11韩鑫婷
互联网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课程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产学研”合作深度推进。应用型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都花了大工夫、下了大力气。纵观多所学校相关课程,发现存在课程定位模糊、教材过于陈旧、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更加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加贴近时代,课程安排方面应更加逻辑紧密,课程实践方面应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关键词:高等院校;互联网创业;课程

引言

在新阶段背景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新的力量、新的思维、新的创新意识联合推动。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创业热情高涨,高校系统性讲授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为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提供了非常契合的发展时机,为其开拓出另一片广阔天地。

1. 技术环境方面

我国互联网发展在社会影响、技术提升等方面全球领先,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1.1 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卫星互联网商用部署加快

全球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1.2 数字技术发展提速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拓展

2021年,全球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的比重达到45.0%。同时,数字经济头部效应仍然明显,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差距仍在继续拉大。

1.3 互联网媒体多元化发展,社交媒体快速发展

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全球正面临政治、经济、教育全方位转型,互联网媒体行业步入新发展时代。社交媒体入场,成为就业、创业重要阵地。

2. 课程教材方面

针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课程的教材在当前适配度较低。

2.1 出版时间方面

从出版时间来看,高等院校通常采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互联网创业相关教材,时间集中于2018年以前,如表1所示。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所发生的颠覆性、转折性事件没有能够及时选入教材。例如《助农脱贫 重庆云阳县42乡镇40名公务员上阵直播带货》《斜杠青年下乡记:一名会直播带货的基层公务员》等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重大事件皆没有及时收录进入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22年8月出版《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教学案例集》,其中内容以案例呈现,并未对整体创业思维进行具体表述。

2.2 教材内容方面

由于出版时间较早,导致教材对大学生了解当前创新创业热点的指导作用较为有限。以2021年出版的《互联网思维与创业》[1]为例,其中详细介绍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创业计划等内容。在互联网创业计划方面以网店开设为例进行介绍,但目前互联网创业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如仅仅是教会大学生网上开店,仅仅是将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应属于电子商务的内容,而非创新创业的内容。《互联网爆技术:快速掌握互联网运营全链条实战技巧》[2]一书中强调重视数据分析、聚焦重点等内容。其中案例部分以雀巢咖啡、小米“橙色星期五”、王老吉等典型案例为主,虽能为大学生带来一定启发,但其问题在于大型企业的互联网革新与当前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具有本质区别。从资质、资源、资金等方面来看,大学生所拥有的与大型企业不可同日而语。

2.3 适配授课方面

高等院校通常采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的教材,与互联网创业相关的内容且专门适用于高等院校的教材,目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官网中显示关于互联网的相关图书数据共计80条,筛选“本科”关键词后剩余25条,其中与互联网创业相关的内容集中于互联网金融方面,更多的是为互联网创业提供支持,并非创业本身。明确标注出适用于学校授课使用的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3]。高等教育出版社官网中显示关于互联网的相关图书数据共计32条,涉及内容包括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互联网金融、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南三个板块。以上图书内容的整理部分来源于出版社官网,虽数量较少,但以上出版社所出版图书具有一定代表性。原因有二:第一,高等院校所选授课教材基本出自以上出版社;第二,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无法收集所有相关图书内容,故以上图书极有可能已经被用于当前授课。综合而言,当前高等院校所使用教材存在内容陈旧、适配课堂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利用以上教材进行授课可能出现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

3. 发展更新教材内容

针对当前图书所存在的内容陈旧与适配课堂程度较低这两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更多角度思考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性,从教材内容与教材案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西方经济学》这类教材的内容,其经典理论、历史发展脉络可能会长期不变,但创新创业类内容应及时做到常用常新。创新类教材如果在不改变内容案例的基础上更新版本,其再版意义非常之小。鉴于出版图书周期较长,无法及时更新图书内容,出版社及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出版社官网等平台实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材内容、教材案例的更新。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互联网思维与创业》,在其每一章开篇时总会有一个开篇案例,开篇案例中关联微信平台“RUC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案例”。RUC平台在2021年5月14日对“奈雪的茶”的盈利模式进行了分析,此时正是高端奶茶价格备受争议之时。2022年7月12日对“雪糕刺客”进行深度解析,当时正是天价雪糕与老牌雪糕市場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2022年9月20日该平台对非常火爆的网络游戏“羊了个羊”的成功模式进行了学术探讨,当时正是“羊了个羊”连续霸占微博热搜榜单、微信朋友圈的时刻。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前沿的学习资料,也反向印证了互联网创新创业这门课程的实效性。

3.2教材理论设计贴近实际

少一些“喊口号”似的心灵鸡汤,多一些理论分析与实践印证;少一些事件的罗列,多一些事件背后逻辑的分析。在教材案例方面,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收录。如果能将每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赛”等赛事中的优秀获奖案例进行梳理,运用到教材中,则比大型企业互联网创新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4. 课程体系方面

在互联网创业的课程体系方面,现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4.1 课程设置方面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课程在多数高校中为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其课时量为16课时居多。在这16个课时中通常一半时间进行理论讲解,另外一半时间作为课内实训。在8个课时理论讲解中涉及:第一,当前互联网创业的各种方法及手段,包括如何使用平台、如何利用大数据、如何利用“互联网+”;第二,如何打造个人IP,如何直播带货,如何网上开店等内容。这些板块随便一个拿出来讲解都是非常耗时耗力的,用8个课时去进行讲解可谓是“纸短情长”,只能粗浅罗列。完成理论讲解后,学生对互联网创业或许有了初步的概念和想法,但接下来8个课时的实训课程往往又建立在虚构的企业和模拟的环境中。想要设立一个现实的企业案例,往往却卡在资金、资质、时间等问题上。除课程时长方面的问题,前后课程衔接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例如当大学生选择最原始的互联网创业方法开设网店进行实践时,就会碰上企业注册、域名注册、网站设计、客户数据处理、营收分析等一系列该门课程无法解决的问题。

4.2 师资能力方面

每一门学科都有相关领域的教授、副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进行指导,由于课程特性不同于传统学科,针对互联网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相关的指导老师可能拥有非常多的比赛或實践经验,但其理论功底或学术成就可能相对匮乏。另外,更大一部分教师仍以课堂教育为主,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经验,不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

5. 发展加强产学融合

5.1合理设置课程

将互联网创业课程按当前行业风口进行分解,用16课时具体讲解某一细分创业领域,由学生按兴趣进行选修。例如将互联网创业课程分设为打造个人IP、互联网平台创业、“互联网+”创业三个不同课程,分别就其特点进行具体教学规划,如表2所示。

5.2建立专业互联网创业课程小组

由电子商务、管理科学、智能科技等多方专业力量加入,共同探索课程设计,将互联网基础理论、互联网操作、互联网创业三方面融合。将互联网创业课程进行分解,以16课时“互联网+”创业为例,如表3所示。

5.3 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开展企业宣传活动,针对有意向创业的同学优先安排培训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提升创业技能。

5.4使用弹性学制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尝试允许在校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适时使用弹性学制。

5.5校企方面,邀请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大学生打造个人IP为例,利用成都作为“中国IT第五城”的地缘优势,抖音前十MCN“洋葱视频”、国内最大女性美妆时尚MCN“摩卡视频”、国内最大的美食垂直类MCN“瘾食文化” 均位于成都。梳理相关企业名录,邀请以上企业走向课堂,将市场化视角与校内理论课程进行融合。同时可与以上企业对接学生校外实训项目,让学生了解实际创业环境。

5.6政研方面,紧密结合政府支持政策互联网创业课程小组成员中有专人负责密切关注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相关政策,及时获取相关资讯并进行整理分析,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当前相关政策包括《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2021年版)》《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深化产教融合、产融结合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支持工业互联网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储备。《成都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6. 学生兴趣培养方面

6.1现状:有激情但缺乏恒心

作为高校课堂主体的大学生拥有两大特点: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对走向社会就业创业有着一定向往。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恰巧满足大学生以上两点追求。但课堂上的激励由于课时较短,往往“昙花一现”。如果不是参加相关竞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一般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就中断了。教师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就此止步于头脑。

6.2发展:增加外力持续激励

利用电子商务、管理科学、智能科技等多方专业力量成立课程建设小组,由小组搭建QQ群、微信群等校内沟通平台,在平台上实时推送互联网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并解答学生各项实操问题,持续激励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结语

我们了解当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正处于“风口”,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互相联系,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帮助,从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目标。本文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以强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彤彤,蔡婕.“互联网+”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及意愿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2,(6):90-92.

[2]朱晓东.“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破解之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39(2):116-119.

[3]李彩霞.“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4):62-68.

作者简介:韩鑫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经济学、管理学、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