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茴鱼人工繁育技术初探

2023-03-13 01:34胡军陈朋杨茂源邢君霞李立伟孙建伍仕焱郭焱
中国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催产亲鱼鱼体

◎文/胡军 陈朋 杨茂源 邢君霞 李立伟 孙建 伍仕焱 郭焱

北极茴鱼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近些年由于人为活动和生存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其资源量急剧衰退,该鱼2021年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丰富该物种资源,团队用两年时间开展了人工繁育试验,旨在为北极茴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初步的技术方案,并为今后的规模化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打下基础。

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为冷水性河道型鱼类,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支流哈巴河、布尔津河,以及上游卡依尔特河和库依尔特河等水域,每年春季有短距离的生殖和索饵洄游,以及秋季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洄游。北极茴鱼曾是额尔齐斯河重要土著经济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近些年,受人为活动和生存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其种群资源量急剧衰退,2004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21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为了使北极茴鱼种质资源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开展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势在必行。目前,北极茴鱼野生亲鱼的人工繁殖已有过报道,但驯养野生亲鱼的人工繁殖方面还未有研究。2021年和2022年,团队对2020年~2021年采集和驯养的北极茴鱼进行了人工繁殖技术探索。

一、材料与方法

(一)亲鱼的来源及培育

2021年开展了驯养组和野生组人工繁殖试验。驯养组A,是于2020年4月~5月和9月~10月在额尔齐斯河支流布尔津河及输水渠道通过拉网、垂钓等方式采集的北极茴鱼亲鱼。从中挑选腹部柔软饱满、生殖孔外凸的雌鱼和有较小生殖突的雄鱼共50尾,暂养于养殖车间内,放养密度为35尾/m3。暂养缸为直径2m、高1m的PE圆桶,驯养前用高锰酸钾对PE桶浸泡消毒,PE桶水深为0.8m,桶周围上方用竖网围住,防止亲鱼跳出。每日投喂黄粉虫和大麦虫驯养,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2%~3%,每日投喂3次(10:00,14:30,19:30)。野生组A,是于2021年4月~5月在额尔齐斯河支流布尔津河通过拉网方式采集的野生北极茴鱼亲鱼,筛选出15尾,暂养于槽形池(4m×1m×0.8m),上方覆盖铁丝网防止鱼跳出,本组亲鱼采集后不驯养直接用于人工催产繁殖。暂养水源为井水,PE桶内和槽形池内均放置抽水泵,使PE桶内形成环形水流,槽形池内形成单向水流刺激,水流速度为(0.37±0.1)m/s,水温为9.8℃~11.2℃。采用增氧设备增氧,保持水体溶解氧大于6mg/L。每三日换一次水,并刷洗PE桶和槽形池,保持水质清洁。

2022年设置驯养组B开展人工繁殖试验,该批亲鱼为2021年驯养组A产后康复培育、促熟后再次使用。康复培育与再促熟在恒温车间PE桶内进行,保持水体循环,水温12℃~14℃,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首月投喂黄粉虫,其余时间投喂配合饲料。

(二)人工繁殖

选取成熟度较好、体表无伤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本次用于催产的雌鱼平均体重(312.89±53.52)g,雄鱼平均体重(256.62±42.72)g。

1.雌雄鉴别

北极茴鱼雌性个体(见图1)背鳍高小于头长,背鳍前缘轮廓较方,有棱角,背鳍整体形状呈平行四边形;雌性个体生殖孔呈圆形,繁殖季节腹部柔软、圆润饱满,生殖孔发红或外凸。雄性个体(见图1)背鳍高大于头长,背鳍前缘轮廓较圆润,后部长而高,整体较高大;雄鱼背鳍及体两侧的斑点数量较多;雄性个体生殖孔有较小生殖突,繁殖季节轻压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2.催产剂选择

催产药物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100μg)和地欧酮DOM(100mg)。用浓度为0.033g/L的MS-222麻醉鱼体,麻醉时间2min~3min,苏醒时间3min。将催产剂配置好后,在胸鳍基部45°进针约0.5cm,雌鱼按照每千克鱼体质量注射LRH-A25μg,DOM 5mg,间隔24h注射一次,成熟度较好的雌鱼注射2次相同的剂量,成熟度相对较差的雌鱼注射3次,第3次剂量减半。雄鱼剂量为雌鱼剂量一半,注射1次,与雌鱼第一针同时注射,轻轻挤压能流出少量精液的不注射催产剂。

3.人工授精

采用干法授精。亲鱼麻醉后,擦拭干净鱼体,轻拍腹部多次,从上至下将卵子和精液先后挤入干燥的盆中,羽毛顺时针搅拌均匀,向盆内加入少量生理盐水,搅动静置3min~5min,使鱼卵充分受精。加入清水,羽毛轻轻搅动洗卵2次~3次,后补足清水,静置40min,期间换水2次,使受精卵充分吸水膨胀。待受精卵完全吸水膨胀后计数,并放置至孵化器中。

4.孵化

将受精卵置于方形孵化槽(80cm×50cm)进行微流水孵化,孵化槽上方用遮阳网遮盖,避免强光照射,定时挑出死卵。随时观察水流速度,避免水流过大将受精卵冲出孵化槽。

5.产后亲鱼护理

挤卵后及时使用碘制剂或4%高锰酸钾溶液擦拭雌鱼生殖孔消毒,防止因挤压造成亲鱼受伤死亡,再将亲鱼放入池中,以流水刺激加快麻醉的亲鱼恢复,待游动正常后减小水流。

(三)苗种培育

1.水源

采用井水,溶氧8mg/L以上,水温9℃~13℃,微流水。

2.培育池的选择及处理

鱼苗培育采用长形水槽,将水槽刷洗干净并用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浸泡24h消毒后,用水冲洗干净,加水待用。由于仔鱼较小,为防止鱼苗从出水口漏出,出水口加装筛绢。前期水位保持在0.15m~0.2m,待鱼苗生长至20mm~30mm,再加高水位至0.3m~0.5m。

图1 雌鱼(左)与雄鱼(右)特征

表1 亲鱼体重及怀卵量

图2 北极茴鱼幼鱼全长

3.饵料选择及投饲

在水温10.5℃~12.8℃条件下,受精卵孵化13d左右开始陆续破膜,初孵仔鱼体长约9mm,卵黄囊较大,行内源性营养。10日龄左右,卵黄囊吸收过半,选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开口饵料,每天投喂4次,每次每万尾投喂量1.2g~1.6g,饵料密度为600ind/ L~960ind/L。30日龄后,用卤虫和粉末饲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完全摄食饲料,每日3次,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10%~15%。饲料主要营养成分为:粗蛋白≥51%,粗脂肪≥9%,粗灰分≤18%,粗纤维≤3%。投喂40min后清理残饵粪便,保持水质清洁。

二、结果

(一)雌鱼怀卵量及卵径

统计了6尾鱼怀卵量,如表1所示。绝对怀卵量为2105粒/尾~3911粒/尾,平均(3182.8±700.4)粒/尾;相对怀卵量为7.2粒/g~13.2粒/g,平均(11.3±2.3)粒/g;未吸水卵径为(2.46±0.14)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3.14±0.18)mm。体重在277.6g~300.0g时,体重与绝对怀卵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2=0.8054)。

(二)卵子质量

驯养组A及野生组A的亲鱼卵子均呈金黄色。驯养组B的亲鱼中,有部分亲鱼卵子呈白色,另有少量亲鱼卵子呈白黄相间,白卵卵径大于黄卵,白卵形状较规则(卵径2mm),黄卵较干瘪(卵径1mm)。

(三)雌性亲本催产效果

人工繁殖共分为8组(见表2),在水温10.68℃~11.56℃条件下,雄鱼注射1次或不注射,雌鱼注射2针~3针,效应时间72h~120h。2021年共有8尾雌鱼产卵,共计采卵20000余粒,平均受精率为65.22%,历时301h,获初孵仔鱼5360尾,平均孵化率为40.50%。2022年共有10尾雌鱼产卵,采卵18000粒,获初孵仔鱼280尾。整体来看,野生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驯养组。

(四)幼鱼生长情况

如图2所示,北极茴鱼幼鱼全长生长曲线公式为:L=0.4418d+9.4206(R²=0.9957)。表明,180日龄前北极茴鱼幼鱼全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但全长生长速度随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三、讨论

(一)亲鱼适宜的养殖条件和营养需求

培育环境和营养条件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人工培育环境与天然环境在水温、水流等方面存在差别,人工培育环境应尽可能还原其生境条件,以利于鱼体内分泌系统发挥功能,从而促进性腺发育及成熟。另一方面,投喂饵料的营养与天然饵料有一定差距,可以在初期使用天然饵料,并进一步优化饲料成分,满足北极茴鱼的营养需求。北极茴鱼在自然环境中有顶水的习性,在繁殖季节可加大水流刺激,水流直接影响鱼类的游动,而运动的增加将影响其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进而影响鱼类生长发育。

研究指出,油球是北极茴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受精卵中油球数量和空间分布经历了规律性变化。据相关报道,叶尼塞河流域的北极茴鱼繁殖季节前在肌肉组织中积累了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如二十碳五烯(EPA)和二十二碳六烯(DHA),然后在卵巢发育过程中PUFA从肌肉转移到了卵巢中,性腺组织的PUFA含量是肌肉组织的3倍~4倍,说明PUFA对该鱼繁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中北极茴鱼卵子油球是否含有大量PUFA有待进一步验证。可通过向饵料中添加相应藻类及维生素矿物质,使鱼体富集PUFA。还需要通过投喂营养更丰富的饵料,如鲜活饵料鱼、摇蚊幼虫、大麦虫等昆虫以加强营养。

(二)繁殖期、催产及孵化方式

据报道,北极茴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7月,根据人工繁殖试验及野外采捕亲鱼的发育情况来看,5月为北极茴鱼产卵盛期。北极茴鱼长期生活的水域环境水温较低,因此其催产效应时间较长。同时,试验中发现北极茴鱼卵的成熟期较短,若不及时检查鱼体就会错过卵的成熟期,挤出的卵子出现过熟、带血的现象,从而导致受精率降低。因此,随着催产激素注射剂次的增加,检查鱼体成熟度的时间间隔要缩短,以免错过最佳采卵期。

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孵化筐底部和受精卵表面时常有气泡附着,长期有气泡附着会导致受精卵缺氧死亡。用羽毛轻轻拂过孵化筐底部去除气泡又会导致受精卵不能处于静止状态从而影响孵化效果,产生气泡的原因一是水质硬度较高,二是水未充分曝气。因此,孵化用水要充分曝气后使用。

(三)精子、卵子质量鉴定

北极茴鱼雄鱼的精巢靠近体前端,距离生殖孔较远,因此,挤出的精液量较少,对该鱼的人工授精弥足珍贵。挤出的精液可以置于干燥的玻璃器皿4℃避光环境保存待用。用时取少量精液加生理盐水激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活力,整个视野中70%精子做不规则运动,时间不少于40s的方可用于人工授精。

刚挤出的卵粒呈圆球形,金黄色,微黏性,大小均匀,外形饱满有光泽,呈透明,卵的游离程度高,在解剖镜下可清晰观察到卵内均匀分布的油球。具有以上特征的卵为较优质的成熟卵,优先用于人工授精。颜色较淡的、未完全游离的、透明度低的、油球分布不均匀及出现白黄卵相间的则为质量较差的卵。

(四)鱼苗培育

初孵鱼苗全长9.33mm,166日龄时,全长82.50mm,体重3.60g。在1日龄~166日龄,全长呈线性增长趋势。在苗种培育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根据鱼苗规格及游动能力调整水位,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加高水位。在鱼苗游动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若水位过高,则会使鱼苗消耗过多体力。二是投喂期间应及时清理残饵粪便和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免积累的絮状残饵附着在鱼鳃部影响鱼苗呼吸并致死。三是鱼苗的摄食能力不一,要及时挑选出摄食能力较差的鱼苗,分批次培育,否则会造成体格健壮的鱼苗抢食,加大鱼苗之间的生长差异,并造成自残。

猜你喜欢
催产亲鱼鱼体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
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注水在四大家鱼亲鱼中繁育的作用
催产激素对尼罗罗非鱼人工繁殖效果的研究
加强春季亲鱼培育管理确保繁殖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