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塘甲鱼养殖模式初探

2023-03-13 01:34苗小霞张洮
中国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红菱宝应县菱角

◎文/苗小霞 张洮

在菱角塘放养甲鱼,两者互惠共生,可有效净化池塘水质、改良底质,防治部分病虫害,节省农药、水产养殖用兽药和人工成本,提升甲鱼与菱角的品质,提高农户养殖利润。该模式符合生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的要求,可有效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值得相关地区从业者参考借鉴。

菱角含有丰富的营养,是高碳水化合物(约占34.6%)、低脂肪(仅占0.2%)食品,其营养价值可与坚果媲美,被视为秋季进补的药膳佳品。甲鱼蛋白质含量高(15.3%~17.3%)、脂肪含量低(1.0%~4.0%),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两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含量也较高,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

江苏省宝应县生态优越、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适宜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甲鱼养殖面积约2.6万亩,年产优质生态甲鱼近4000t,产值超6亿元,生态甲鱼养殖面积约占江苏省甲鱼养殖面积的30%。宝应湖甲鱼经过多年优选劣汰和提纯复壮,其背甲呈墨绿色、光泽鲜艳,腹部有五个明显的标志性黑色斑块(俗称“五朵金花”甲鱼),裙边宽大肥厚,油脂呈桔黄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保持了原有的野生性状和风味,符合消费者对其质量、口感、营养等方面的追求。菱角塘甲鱼养殖模式是宝应县首创的仿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宝应县现约有2000余亩菱角塘养殖甲鱼。

一、池塘条件

单个菱角塘面积在10亩左右,土质为黏土或壤土,多呈东西走向,阳光充足、交通便利,靠近宝应湖、白马湖,水源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有完善的防逃防盗设施,中间设有晒背台。年底干塘后,清除过多的底泥,每亩用生石灰粉100kg~120kg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翻动池底淤泥,使石灰与底泥充分接触。清塘一周后排出池水,曝晒数日后加注新水,保持水深在1.2m~1.5m,池底淤泥厚度约10cm~12cm。做好池埂和池坡,池坡的坡比约为1:3。进排水口均使用网眼较密的尼龙扎带扎紧,防止甲鱼逃逸和敌害生物入池。

二、菱角种植与甲鱼放养

(一)菱角种植

菱叶覆盖水面

宝应把菱角、栗子和莲藕并称为“秋三宝”。宝应县种植的菱角有水红菱、青菱和野菱,菱角塘多种植上市早、产量高的水红菱。相较于青菱、野菱,水红菱茎蔓粗壮,植株分枝能力强,不易被甲鱼破坏,且水红菱叶面更大,长成后菱叶能够覆盖80%以上的水面。

菱角在5℃~10℃就开始发芽。3月上旬,待气温稳定在10℃左右便可栽种菱角,每亩种植皮色深、角尖细、仓饱满的水红菱约28kg。一般采用直播的方式种植菱角,用黏土将种子包裹为宜,种植行距1.5m、株距1m。待菱角出苗后,水位可随着菱角的生长逐渐提高。

(二)甲鱼放养

菱角塘多选择雄性甲鱼单养。雌雄甲鱼同塘情况下,雄性甲鱼比雌性甲鱼生长速度更快、饲料转化率更高。若食物不够充足,雌性甲鱼会因个头较小抢不到食物而影响生长。此外,达到性成熟的雄性甲鱼争抢与雌性甲鱼交配,相互撕咬残杀,易造成甲鱼受伤,甚至导致甲鱼死亡。

清明前后投放经过严格检疫的甲鱼苗种,要求规格整齐、皮肤光亮、体质健壮、行动敏捷。菱角塘一般选择放养0.35kg/只~0.5kg/只的大规格苗种,亩放160只~180只。苗种下塘前,需用3%的食盐水消毒15min左右,具体时长可根据甲鱼耐受程度适当调整。

三、养殖管理

(一)合理投喂

螺蛳是甲鱼颇为喜爱的适口性好且营养全面的优质饵料,清明前后螺蛳开始大量繁殖,可供甲鱼摄食。甲鱼放养前在池塘投放消毒杀菌后的鲜活螺蛳,每亩150kg左右。除此之外,饵料以市场上售卖的鲜活饵料为主,同时辅投小麦、玉米、南瓜和蛋白质含量为45%左右的鳖用配合饲料。投放地点为菱角与池埂之间的敞水区域,无需设置专门的投饵台。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每日投喂两次,上午投喂40%,下午投喂60%,投喂前饵料需消毒。具体用量根据天气状况、市场行情、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菱角塘甲鱼

(二)日常管理

甲鱼有“三喜三怕”的生活特点: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惊。甲鱼是水陆两栖爬行动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甲鱼生长。定期使用经审批的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甲鱼是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需多晒太阳,可通过晒背提高其体温、促进食物消化,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寄生虫和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甲鱼胆小,日常管理和投喂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惊扰。

坚持每日巡塘,实时掌握甲鱼的活动状况、防逃设施有无破损、水质是否发生变化,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清理杂草、敌害、废弃物,适时清理残留饵料,防止残留饵料腐败变质影响水质。水色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定期用漂白粉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水体。

四、病虫害防治

菱角是水生植物,其生长环境较为封闭,在连作第二年,可能会出现病虫草害。菱角白绢病,俗称“菱瘟”,是菱角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之一,在发病早期和中期用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即可治疗。除了防治菱瘟,菱角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适当治虫。根据菱角虫害情况少量施用喷雾吡虫啉和杀虫双水剂,视情况调整药物用量,打药的时候打在菱角叶片上,减轻对甲鱼的影响,也可采用灯光诱捕害虫,对甲鱼影响更小。甲鱼产生的粪便可作为菱角生长的生物肥,因此,只需在早期施用少量的复合肥和尿素。

一般情况下,菱角塘的甲鱼不需要用药。养殖期间,应拌料投喂适量的维生素E、免疫多糖或EM复合菌,以增强甲鱼抵抗力。在高温天气、甲鱼病害流行季节,以经审批的生物制剂调水改底为主,并投喂清凉解毒、保肝护胆的中草药进行病害防治。饲养阶段如发生病害必须用药时,选用低毒低残留的药物拌料投喂,确保甲鱼的食用安全。投喂药饵期间,饵料投喂量应适当减少,以保证药饵被全部摄食。

五、收获

菱角开花后25d左右成熟,采摘周期长达3个月,8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采摘菱角,10d左右采摘一次,直至10月中上旬。采摘时会有部分菱角脱落果柄沉入池底不便收集,年底进入休眠期,次年作为种子自行发芽生长,无需另行栽种。菱角年收4茬~5茬,亩产400kg左右。甲鱼的捕捞按市场行情而定,中秋前后开始捕捞售卖,直至年底干塘。亩产规格0.75kg/只左右的甲鱼约110kg。以宝应县山阳镇某养殖户的10亩池塘为例,该池塘2021年池塘投入、产出详见表1、表2。

该养殖户连续多年在此池塘实施菱角甲鱼综合种养,2021年初未投入菱角种,故根据面积对菱角投入部分进行估算。经统计,该养殖户2021年投入12.095万元,产出18.495万元,纯效益6.4万元。

六、分析与讨论

在菱角塘放养甲鱼,菱角不仅能有效净化水质、改良底质,为甲鱼提供有利的栖息环境,还能提升池中有机质含量,提高甲鱼体表光洁度。同时,甲鱼在池底爬行能松动菱角根部泥土,促进菱角生长,排出的粪便也能为菱角提供必要的营养。此外,甲鱼还能吃掉塘内的田螺和菱萤叶甲等害虫。

菱角塘甲鱼养殖模式使甲鱼处于仿野生环境,甲鱼放养密度较低,配合饲料投入较少,甲鱼成活率高达85%以上。菱角、甲鱼病虫害发生率均大大降低,减少了农药、渔药的使用,符合群众对优质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备受消费者喜爱。菱角塘甲鱼市场价在160元/kg左右,较精养塘甲鱼价格高出30%。菱角塘甲鱼养殖模式效益较高,亩产值1.5万元左右,整体亩均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个别养殖户的亩均纯利润近万元。

表1 池塘投入情况

表2 池塘产出情况

精养塘甲鱼(左)与菱角塘甲鱼(右)

在菱角塘套养甲鱼符合生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的要求,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好模式,值得进一步在相关地区推广。

猜你喜欢
红菱宝应县菱角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宝应县 严查隐患 严格整治 筑牢防线
给“菱角”洗澡
采菱角
江苏宝应县2019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0km
吃菱角
采红菱
摘菱角
红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