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水培育抗病草鱼苗种试验

2023-03-13 01:34高宝德王宪民徐丽吴娇代亚明
中国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盐碱鱼苗草鱼

◎文/高宝德 王宪民 徐丽 吴娇 代亚明

为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寻找适宜甘肃盐碱水养殖的大宗淡水鱼,本试验引进纯系抗病草鱼水花鱼苗,利用盐碱水进行苗种培育试验,观察其适应性。结果显示,经过4个月的培育,抗病草鱼鱼种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分别达为11.03cm、16.496g,成活率65.6%,在甘肃景泰盐碱水中适应性良好,抗病能力强。本试验结果可为后期在盐碱水养殖区推广养殖纯系抗病草鱼提供依据。

草鱼作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在淡水养殖业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涉及的大宗淡水经济鱼类品种之一。

纯系抗病草鱼又称雌核发育抗病草鱼,是由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筠院士及其团队利用雌核发育技术,经过长期选育得到的具有抗病能力的新品种(尚未审定)。雌核发育抗病草鱼即从人工感染疾病(出血病、赤皮病)的普通一龄、二龄草鱼中筛选出抗病能力强的,通过人工催产获得雌性草鱼成熟卵子,利用经物理手段处理已经失活的鲤鱼精子激活草鱼成熟卵子发育,同时将激活的草鱼卵子进行冷休克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雌核发育二倍体草鱼。从雌核二倍体草鱼中筛选出遗传了优良抗病基因的雌核发育纯合体抗病草鱼,雌核发育纯合体抗病草鱼性成熟后,再经人工催产获得雌性草鱼成熟卵子,再次利用经处理已失活的鲤鱼精子激活卵子发育,同时再进行冷休克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获得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第二代雌性单性生殖草鱼。

在景泰县,由于长期近交繁殖,致使当地草鱼出现生长速度减慢、易发草鱼三病(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出血病)等现象。草鱼种质衰退不仅造成了养殖户经济损失,还制约了当地草鱼产业的发展。因此,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支持下,按照《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体系建设项目景泰示范县2022年度实施方案》,引进纯系抗病草鱼水花,利用盐碱水进行苗种培育试验,以期为大规模开展纯系抗病草鱼盐碱水养殖推广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纯系抗病草鱼水花、淡水鱼颗粒膨化配合饲料、电子天平、溶氧仪(YSI)、水质检测试剂盒、数显温度计(LCD-150型)等。

(二)方法

1.池塘准备

试验示范基地选在甘肃省景泰县景中景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培育纯系抗病草鱼苗种的池塘事先应充分暴晒,鱼苗下塘前15d,注入20cm深的盐碱水,使用漂白粉清塘消毒,每亩用量15kg。用桶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包括池塘四周边坡。

2.水质培育

漂白粉清塘消毒7d后,加注新的盐碱水(注水口加80目筛绢网),水深1m,同时施用充分发酵后的农家肥,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开口性饵料,池塘中水色呈现茶褐色时,表明水质培育良好,为最佳投苗时间。

3.饲养管理

2022年6月15日,从湖南某生物有限公司购买纯系抗病草鱼水花10万尾,投放入池塘中,利用盐碱水培育苗种。

根据草鱼生长发育情况,鱼苗下塘后5d内,在天然饵料的基础上,每天投喂5kg淡水鱼配合饲料粉料,上午投喂40%,下午投喂60%,投喂时沿着池塘周边均匀泼洒;下塘后5d~15d,增加淡水鱼配合饲料粉料投喂量,每天投喂8kg粉料,投喂时间和方式不变,下塘后13d~15d,添加少量0号淡水鱼颗粒膨化配合饲料进行驯化;鱼苗下塘15d后,逐渐变为全人工配合饲料饲喂,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5%~10%,根据天气及鱼类摄食情况确定具体投喂量;后期根据鱼苗生长情况改投1号、2号淡水鱼颗粒膨化配合饲料。

抗病草鱼鱼苗培育20d后,进行拉网锻炼,以提高鱼苗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草鱼鱼苗培育时分阶段加注新水,鱼苗下塘后每周加注1次新水,每次15cm,池塘水深最后保持在1.2m~1.5m。培育过程中定期进行巡塘,并对池塘水质及鱼苗生长情况进行监测。水体中溶解氧、pH值、盐度均使用溶氧仪检测,温度使用数显温度计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氮使用水质检测试剂盒测定。抗病草鱼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抗病草鱼苗种培育水质检测结果

二、试验结果

培育1个月后抗病草鱼鱼苗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分别增长到3.14cm、0.426g;培育2个月后抗病草鱼鱼苗,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42cm、1.842g;经过4个月培育,抗病草鱼鱼种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分别达为11.03cm、16.496g。用SPSS软件对体重和体长进行回归幂函数曲线估计,得到的抗病草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i=0.017Li2.794,R2=0.994,体重与体长关系见图1,试验结束共获得鱼种1082.7kg,成活率65.6%。由此可见,抗病草鱼可以在景泰县盐碱水中良好生长。

三、分析与讨论

本试验利用盐碱水培育抗病草鱼苗种,成活率65.6%,培育结束后,体长增长9.64cm,体重增长16.459g,由此表明在景泰县的盐碱水中培育抗病草鱼苗种是可行的。

图1 抗病草鱼体重与体长关系

(一)纯系抗病草鱼成活率高于普通草鱼

在本地的草鱼养殖过程中,相同饲养环境下普通草鱼鱼苗培育成活率最高仅为40%,本试验结果显示抗病草鱼鱼苗培育的成活率为65.6%,比普通草鱼成活率高25.6个百分点;据相关报道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养殖试验证明,纯系抗病草鱼成活率大于90%,比普通草鱼高,造成成活率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本试验在天然盐碱池塘中采用夏花鱼苗培育鱼种,由表1可知抗病草鱼鱼苗在盐度2.29~4.58的盐碱水中生长,且试验用夏花鱼苗规格较小,对池塘水环境条件的耐受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自2016年起景泰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给一些水禽提供了食物来源,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鱼苗培育池塘周边有成群的鹬、白鹭、苍鹭、赤麻鸭、野鸭、天鹅等水禽将鱼苗当做食物,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的,池塘上未使用防鸟网,仅使用电子驱鸟器作用不大,因此本试验的抗病草鱼成活率低于其他省市。

(二)纯系抗病草鱼抗病率强

在本次抗病草鱼苗种培育过程中未发生草鱼常见疾病,而当地以往养殖的普通草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易感染细菌性肠炎、出血病等疾病,即使在发病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死亡率也较高。

(三)纯系抗病草鱼养殖效益高

相同饲养条件下投放抗病草鱼和普通草鱼鱼苗各10万尾,从均重0.04g培育至16.5g,抗病草鱼苗种培育成活率65.4%,普通草鱼苗种成活率40%,按死亡鱼苗均重5g/尾、饲料成本8元/kg计算,苗种损失:抗病草鱼苗种3.44万尾×500元/万尾=1720元,普通草鱼苗种6万尾×450元/万尾=2700元;死鱼损失:抗病草鱼损失34400尾×5g/尾=172kg,172kg-1.37kg(苗种初重)=170.63kg,170.63kg×8元/kg=1365元,普通草鱼损失60000尾×5g/尾=300kg,300kg-2.4kg(苗种初重)=297.6kg,297.2kg×8元/kg=2381元;综合损失:抗病草鱼3085元(苗种损失+死鱼损失)、普通草鱼5081元,抗病草鱼比普通草鱼少损失1996元。若死亡鱼苗均重10g/尾,其他条件不变,则抗病草鱼综合损失比普通草鱼少3020元,该综合损失中未计算普通草鱼养殖发病后使用渔药防治的费用,通过对比计算抗病草鱼养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次引进抗病草鱼水花鱼苗并利用盐碱水在试验示范基地成功培育抗病草鱼苗种试验,可有效促进景泰县大宗淡水鱼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本地鱼类良种覆盖率,助推盐碱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盐碱鱼苗草鱼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屋檐下的小草鱼
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盐碱胁迫对亚麻苗期生长及阳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草鱼“四大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