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报》第五卷: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背后的师生情

2023-03-13 07:16作者罗超群
湘潮(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刘少奇农业机械机械化

作者|罗超群

文物源起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库房里,收藏了《农业机械学报》期刊第五卷的第1期和第2期。两本期刊均长26厘米,宽18.8厘米,厚0.3厘米。1962年7月和10月,刘少奇的机械学老师刘仙洲所撰写的《中国古代农业机械方面的发明》一文,分两期在该期刊第五卷的第1期(36页)和第2期(48页)上发表。这篇文章是刘仙洲多年在农业机械方面的研究成果。刘仙洲将刊有他文章的这两本期刊送给了刘少奇,并在两期的第一页写下了:“少奇同志惠存,并请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修正。刘仙洲敬赠。”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里收藏的《农业机械学报》体现了刘仙洲和刘少奇的深厚师生情谊,述说了他们结缘机械学的故事,见证了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

河北求学,师生结缘机械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受到新思想洗礼的刘少奇来到北京求学。他报考了北京大学等几所学校,均被录取,但由于学费贵、学制长等原因,只能无奈放弃。当时,北京华法教育会正在组织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刘少奇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打算去法国勤工俭学。后来,在李石曾、范源濂等人的帮助下,刘少奇来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预备班学习。

育德中学是一所有进步传统的学校,学校里革命和民主的气氛浓郁,这里的师生很多都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刘少奇所在的留法预备班采用的是半工半读的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包括法文、机械学和木工、钳工、锻工、翻砂等技术以及工厂劳动实习。其中机械学老师由刘仙洲担任。刘仙洲作为留法预备班的机械教员,教机械学、蒸汽机、内燃机和机械画图等课。这样,刘少奇和刘仙洲及机械学结下了缘分。

《农业机械学报 》△

刘少奇在留法预备班学习了一年,增长了知识,对机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做木工的一些技能。那里半工半读的学习模式,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刘少奇所提出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留法预备班教学方式的启发。留法预备班刘仙洲等教师的学识和人品给他留下深刻影响。而刘少奇的勤奋好学,也让刘仙洲对他记忆犹深。刘仙洲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少奇同志在校时间不长,他思维敏捷,学习刻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农业机械就是生产力”

自1919年在河北保定育德中学与机械学结缘后,刘少奇与机械的缘分一直在延续。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对于新生的中国来说,百废待兴,如何建设好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刘少奇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为新中国各方面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提高其机械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刘少奇尤为重视农业的机械化。1950年,刘少奇在他写的《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文中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大体步骤:首先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在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再大大发展轻工业,并使农业机械化。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刘少奇对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更加关注了,多次提到要促进农业机械化,强调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很需要高度机械化”,“在搞农业机械的时候,还要注意农村的加工机械的制造和配套”,“农村动力机械必须综合利用”,“农业机械就是生产力,现在搞不好将来总会搞好的。这方面搞不好,对农业没有利,农业事业就发展不了”。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不仅提出了许多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的论述,还多次到机械制造厂视察、指导工作。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间,他到保定市机械厂、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滚珠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西安机械制造厂、秦岭电器厂、陇西铸造厂和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所等十多个与机械制造有关的工厂和研究所考察,对这些工厂的机械制造工作给予了关怀和指导。刘少奇对农业机械化的关注和重视,为新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赠送《农业机械学报》,师生情谊永存

刘仙洲作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先驱者,也为现代中国农业机械的改革、推广倾注了心血。他培养大量农业机械工业人才,还撰写出版了农业机械学研究著作。

1949年,刘仙洲被刚成立的华北农业机械总厂聘为顾问,教学之余,每逢周六,他都去总厂了解产品设计、试验和生产情况,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他还向政府建议,在清华大学附设农田水利专修科,在华北农业机械总厂附设农业机械专科学校,通过厂校结合培养人才。1956年,刘仙洲担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机械组副组长。他领导农业机械科学家小组编写了农业机械制造方面的规划,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1963年,刘仙洲当选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刘仙洲不仅做了许多实践性的工作,也有不少理论研究成果,刊发在《农业机械学报》上的《中国古代农业机械方面的发明》就是其中之一。1962年,刘仙洲将刊有自己所写文章的《农业机械学报》第五卷第1期、第2期赠送给了刘少奇。刘仙洲送给刘少奇《农业机械学报》,是对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刘少奇对农业的机械化的了解和重视,同时也代表着一份深厚的师生情谊。

见证人的话

罗超群(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文保编研部副部长、副研究馆员):刘少奇和刘仙洲与机械学都有着不浅的缘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十分关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刘仙洲作为机械学方面的教授,也为新中国农业的机械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师生二人,在各自的阵地上为推动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贡献力量。刘仙洲送给刘少奇的《农业机械学报》第五卷第1期、第2期,既是二人师生情谊的见证,也是他们为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作出贡献的见证,同时也是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良好发展的见证。

猜你喜欢
刘少奇农业机械机械化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