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2023-03-14 17:50金曼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意境古诗词

金曼

语文课程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古诗词。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用大量机械枯燥背诵的方法学习古诗文,对关键字词的教学仅就字面义进行分析,忽略了汉字表意功能对诗词理解鉴赏所起的作用,使得古诗词及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无法更好地得到挖掘。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默写和使用时反复出现的错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浅表化。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要求通过各种活动、情境“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第四学段学业质量中要求学生“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若能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说文解字》对关键字词探究字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构造、表意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鉴赏古诗词,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说文解字》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呢?笔者通过研究大量教学案例和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要有选字的敏感性,做到科学选字。选字方向如下。

1.锁定易错字,帮助学生默写古诗词

古诗词默写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必须跨越的一关。在日常教学中,有一些汉字可以通过组词理解、加强训练等常规方法掌握,但有一些汉字反复成为学生古诗词默写时的拦路虎,这些字是通过《说文解字》分析字理的好对象。如在学习《龟虽寿》时“犹有竟时”的“竟”字,学生易写成“竞”,《说文解字》对“竞”的解释为“疆语也。一曰逐也。从誩,从二人”,其字形就像两个小人在互相追逐、比赛;而《说文解字》对“竟”的解释为“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上面为“音”字,其本义为乐曲结束。在“犹有竟时”中的意义为生命终结,死去。学生明确了词义与构字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不会再出错。

2.紧扣诗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诗词的主题往往指向诗词的情感,很多文本学生学习后对情感能够把握,但由于对汉字的本意和构造不明,以至于对情感体悟不深,不能深切体会诗人的处境及丰富的情感。用《说文解字》来分析汉字,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情,理解作者意,从而起到丰富自身情感的作用。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一句,“瘦”字现在往往理解为消瘦、瘦弱、瘦小义,《说文解字》中写道:“瘦,臞也。从疒,叜声。”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一个人生病了躺在床上的样子。“瘦”的本义不仅仅指一般的消瘦,而是已经达到了一种病态的消瘦,可见诗人愁之深、愁之重。

3.紧扣古今意义差距较大的字,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汉字诞生至今,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部分汉字古今意义关联不明、差距较大,对学生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用《说文解字》剖析字理,梳理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其中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古今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4.紧扣诗词意象,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内涵

意象是渗透了作者的审美经验、主观情感和人格意趣形成的一个物我合一的统一体,作者塑造意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意象有的与一些传说、典故有关,易于理解,有的象与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用《说文解字》来剖析其间的关系,有利于挖掘意象内在的品格、精神,对古诗词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巨大。如《竹里馆》中“竹”作为意象象征着人格的高洁被大家所熟知,而“琴”的含义很多人不甚明了,《说文解字》中对“琴”的理解为“禁也”,《说文解字注》中写道“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再联系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及陶渊明诗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我们就明白了琴作为一种乐器不仅可以怡养性情,更有一种高尚的道德寄寓其中,由此我们更明确了《陋室铭》“调素琴”一句中所蕴含体现的作者品格的高洁。这样,我们不仅对诗歌意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其意蕴的缘由,对顺利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

5.关注描写意象特征的词语,帮助学生体悟意境

意境是多个意象组合的有机体,多个意象构建、营造的一个意境。有的意境辽阔,有的意境静谧,有的意境宏伟壮丽,有的意境苍茫悲壮,除了与不同的意象群有关外,更与意象修饰语关系密切,同样的意象群由于修饰词的不同所营造出的意境又各有千秋,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甚至形成诗人鲜明独特的诗风。如能对修饰词进行分析,查知其丰富、准确的意义,对诗歌营造的意境能达到更细微、准确的感受。如李白的《送友人》中“萧萧班马鸣”一句,马往往是雄渾、高昂、豪迈的象征,是草原疾风中奔腾的精灵,是保家卫国、匡扶正义的英雄,这里一个“班”字却将马锁定为离群之马、孤独之马,《说文解字》中解释“班”为“分瑞玉,从珏从刀”,本义指用刀把玉砍断,我们可以想象连马儿都因离群索居、前路漫漫而发出嘶嘶长鸣,朋友间的离别之痛该是多么让人伤悲。

6.关注关键性动词,帮助学生把握鉴赏诗歌

古诗词中的“诗眼”,相当一部分是动词,对诗词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对事物的摹写、意境的营造甚至对全诗细微情感的把握意义重大,用《说文解字》细致剖析其含义,将对诗词的鉴赏与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中的“破”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石碎也”,本义指石头破裂。在这里可以想象昔日的唐王朝安如磐石,就像一块牢不可摧的大石头,然而一场叛乱、连年烽火给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国都沦陷,国家政权土崩瓦解,百姓流离失所,大石突然崩裂,碎成无数片小石头,一个“破”字形象有力,令人触目惊心。

从古至今,汉字的字形不断发生着演变,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秦统一六国后的小篆,其图画性较强,与现在国家通用文字——简化字直观上差距较大,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自此汉字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基本定型。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成为国家通用文字。汉字简化后,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文化普及的需要,对人们的书写速度及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不容否认,其字形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其表义的丰富性及意义的缘由不为人们所熟知,人们对字义的学习往往依靠语境推断、语感等,在学习古代作品时更是望字生义。

在学习古诗词时,如能依据《说文解字》梳理汉字的演变过程,依据汉字字形、偏旁结构规律剖析汉字字形,厘清构造原理,对汉字表义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将对汉字的本义、引申义有充分的了解,对古诗词的默写、同偏旁字义的领悟、字义的全面理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然就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如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记忆“走”为“跑”意,但却不明白“走”字所代表的速度,《说文解字》解释“走”为“趋也”,《说文解字注》中这样写道“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分析其字的演变为 ,“走”原为象形字,像一个人甩开双臂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金文增加了“止”,突出了人跑的特点。明白了“走”的速度,就更能体会《石壕吏》“老翁逾墙走”一句中官兵为百姓带来的苦难。

不同的国家其价值观有一定的差别,同一个民族其不同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汉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载体,既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更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形成,运用《说文解字》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谨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守本铸魂,时刻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往往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汉字所反映的内容与当今崇尚科学、和平、自由、平等、民主等精神相契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为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二是汉字所反映的内容体现了古人的愚昧、迷信,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凸显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进步。如陆游《示儿》中的“示”字,《说文解字》解释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古人由于自然科学不发达,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因而认为上天要把某些东西呈现出来,就会通过很多的暗示去告诉世间的人们,所以只有那些非常重要、神圣的事情才可以用“示”,在这里凸显了收复失地的重要及神圣,陆游不仅仅是在告诉自己的子孙,他更是要留下遗嘱,留下他的希望和愿望。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运用《说文解字》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我们最后一步要将《说文解字》中对字的理解运用到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中,让字与诗产生联系,融为一体。

这种联系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联系,如李煜《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乱”字,“乱”的金文字形就像手拿工具整理混乱的丝线,在这里字和词就是一种同向的关系,词人的离愁就像这丝线一样无论怎样整理都还是纷乱无序;二是反向联系,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乱”字,本义为“杂乱的丝线”,在这里却指形状不一、大小不同、颜色各样、高低错落的花像混乱的丝线那样掺杂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五彩纷呈的花的海洋,“亂花”一词写出春天花草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春天的美丽尽收眼底,我们不能不佩服白居易观察之独到、用词之准确。

《说文解字》作为语文教师的必读书,其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必将让学生在感受汉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逐渐拥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促进师生对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完成与发展,也必将带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领悟,汉字与古诗词的完美结合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说文解字》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CJYC2201110002)成果]

作者简介:河南省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学研究员。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