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信息技术,绽放音乐课堂魅力

2023-03-15 03:01施意
教育界·A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生信息技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视觉体验,让音乐课堂的魅力层层提升。文章将对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生;小学音乐

作者简介:施意(1997—),女,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音乐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的进步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机遇,结合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能够让教与学的效率变得更高。

一、结合信息技术,打造高质量课堂

(一)丰富视听感受,提高教学效率

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虽然在音乐教学方面较为擅长,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很多音乐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上课的时候很少使用多媒体设备,即便使用多媒体设备也只是播放一些简单的PPT。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音乐课程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因此他们所获得的大部分是听觉体验[1]。单纯依靠一个感官来学习,效率并不会太高。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视觉感受。这样一来,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带给学生的感受和冲击是双重的,不仅学生的感受更加丰富,而且学生学习和领悟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以“童声中国娃”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听赏乐曲《草原小姐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师先播放了《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让学生欣赏乐曲,并说一说这首乐曲展现了哪些音乐形象。单纯的听赏能够带给学生更纯粹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出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琵琶与管弦乐器。简单地了解了这首歌之后,为了能够使学生感受乐曲对草原无限的赞美之情,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草原小姐妹》的创作背景故事的视频,再配上《草原小姐妹》的背景音乐,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和音乐情绪的变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和其背后的故事融合,让学生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视听感受,这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有积极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手段,打造魅力课堂

小学音乐的教学手段有很多种,如讲授法和演示法等。但无论什么方法,教学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长此以往,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疲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魅力。多媒体设备能够随时随地呈现图像或影视资料,让学生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而教师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操作,既能够减轻教师的上课负担,又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操作,教师可以在导入、练习、示范、欣赏等多个环节使用信息技术。

例如,《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抒情歌曲,具有浓郁的乡村音乐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而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美国乡村歌手的演唱视频,并引导学生说出歌手在演唱时手里的乐器是什么,由此来带领学生认识吉他,感受吉他演奏所带来的轻松自由的感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初步了解了乡村音乐的风格,对吉他这个乐器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模仿美国乡村歌手的演唱风格,在轻快的音乐中自由地律动。接着,教师再次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录像,录像的内容是这首歌的歌词内容,有桦树、河狸、驯鹿……这段录像中景色丰富,能够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并且跟着音乐来唱一遍这首歌曲。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影像资料,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学唱等,都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多媒体的引入能够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具有魅力,能夠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巧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拉开课堂帷幕

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导入的高效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否被唤醒。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非常喜爱音乐课,但是他们喜爱的原因仅仅是音乐课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3]。在面对音乐知识学习时,学生的积极性并不一定能够被唤醒,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来进行导入,利用多媒体的投放功能,从课堂的开端便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在音乐课堂上,不会被其他事物分散。

在开展《京调》的欣赏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师先播放了两段录音,分别是歌曲《唱脸谱》和京剧《苏三起解》,让学生听一听这两首乐曲哪一首是京剧。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特点。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民乐合奏《京调》,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音乐特色,并认识京剧演奏中主要的乐器。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京剧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和影视资料,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和京剧脸谱的分类。学生们对京剧的相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中,学生们兴致高涨,不仅了解了京剧的特点,还体会到了我国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对提高教学效率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唱效率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很多歌曲。怎样才能更高效地让学生学会歌曲呢?一般来说,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范唱,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教师的范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一边用乐器演奏一边唱歌时,由于需要顾及乐器演奏,唱歌时并不能够尽善尽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施教学,提前录好音乐伴奏,通过操作多媒体的方式来陪伴学生学习。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声情并茂地进行示范,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教唱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音频片段,还可以随时暂停,拖动进度条来选择需要的片段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

在组织学生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时,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来引导教学。在教学生学唱的时候,教师将整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教师先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第一部分的歌词和曲谱,点击鼠标播放歌曲节奏,当学生拍出节奏后再次点击鼠标,呈现这首歌的歌词,接着加入曲谱,让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学会这首歌的第一部分。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体验从易到难的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部分是节奏练习,教师通过点击课件的方式来播放背景音乐,组织学生练习这首歌的节奏。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整体演唱第一部分。学会第一部分后,学生们基本上已经知道了如何唱歌,于是教师让他们自主学习第二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节奏和音乐,并进行个别指导和鼓励性评价。

要想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如何把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课上,教师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来教学,而是要在关键的地方使用多媒体,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考虑学生的感受。

三、优化信息技术,营造愉悦的氛围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课堂教学,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占据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课堂的氛围往往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枯燥的课堂氛围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4]。在音乐课堂上,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充满魅力的音乐课堂,教师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而创设情境是营造愉悦氛围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歌曲,每一次上音乐课都能获得新鲜的体验。

例如,《水乡外婆桥》这首歌曲赞美了江南水乡,是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在开展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教师先播放了《水乡外婆桥》的伴奏,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跟随教师一起律动,简单感受音乐的节奏。然后教师播放了江南水乡的风景视频片段,碧水蓝天,小船轻摇,柳条轻轻地摇摆着,花朵竞相绽放,整个画面气氛宁静,让人心旷神怡,闭上眼睛,似乎就能够闻到江南水乡的花香。视频片段一经播放,课堂氛围就达到了高潮,伴随着轻快的江南音乐,学生似乎已经来到了江南水乡。置身于愉快的氛围中,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水乡外婆桥》的歌词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泛舟湖面的快乐。

多媒体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各种各样的视频片段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但是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让小学生整节课都安安分分地坐在座位上,全身心投入地听教师讲课,学习音乐知识,是很难实现的。任何教学的开展都需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又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5]。教学活动有很多种,大部分活动都可以结合多媒体来实施。比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伴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操作游戏等。

以《乌鸦与狐狸》这首乐曲的教学为例,在学完歌曲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来创编一部小小的音乐剧。虽然学生对《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是如果要表演,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乌鸦与狐狸》的动画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乌鸦和狐狸的特点,并了解乌鸦的得意和狐狸的狡猾是怎样表现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想一想乌鸦和狐狸还会有哪些活动,比如如果乌鸦不肯唱歌,狐狸会说什么,再想象一下森林中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参与到这个故事中来。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表演,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播放背景音乐。在音乐剧活动中,课堂的氛围达到了顶峰,每个成员都积极参演,认真地观看演出。

在利用多媒体来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的过程中,多媒体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但是却尤为关键。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热情,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的功能。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让小学音乐教学变得越来越科学、高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所以教師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勇于尝试新技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效越好。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绽放魅力。

【参考文献】

[1]段吉峰.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学周刊,2022(02):152-153.

[2]陶守红.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9):160-162.

[3]朱轶丹.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1(11):53-54.

[4]郭丹丹.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向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10):92-93.

[5]沈思彤.科技赋能乐在其中: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音乐欣赏课体验式教学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5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