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证研究

2023-03-15 19:35王润萍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新高考实践研究

王润萍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县域高中学校,尤其处于攀升阶段的薄弱高中学校的学生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了解自我,确定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目标。生涯规划的多元实践研究,有助于破解县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滞后的困境,缩小城乡学生的差距。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县域高中;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生涯规划是个体综合考虑自己的各项条件,尽可能对未来做好妥善安排与计划的过程。生涯规划对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性、终生性、发展性等特点。高中生涯规划是高中生在相关指导下,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理性分析,综合考量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好达成的目标与途径,有效考虑社会需求,使高中生活与未来人生更有意义。

我所在的帮扶学校是雄安新区的一所縣级高中,学生多来自县城及周边村落,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原生家庭素质较低,生涯规划意识较为薄弱。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涯规划教师,对生涯规划了解并感兴趣的教师更少。中学阶段是生涯规划的关键阶段,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县域高中学生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专长,确定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目标。但如何对县域高中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与心理调节,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其顺利度过高中升学与职业选择的现实问题,做好人生定位,初步具备未来进入社会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很多县域高中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一困境,进行生涯规划的多元实践研究以寻求解决办法。

一、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生涯规划研究的迫切性

(一)县域高中生涯规划研究缺失

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研究较早,国内研究起步较晚。随着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上海等地率先进行高考改革试点,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在浙江、上海、江苏、四川、山东、山西、河北等省份开始开展探索研究。多数从生涯规划的途径、经验反思、现状调查及策略、专业分析及生涯教育规范、生涯教育理论思考与探索等角度进行研究。其中河北石家庄二中开展了生涯规划课程研究;谢晓玉生涯规划工作室尝试将生涯规划课程与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在学科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对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视点。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专业教师或部门的研究与实践中,缺乏全员广泛参与;同时研究多用于对学生未来职业的生涯规划指导,尤其是进行选科及职业选择的推介,对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诊断与个性辅导非常缺乏,基本未涉及对县域高中生涯规划的研究,这对于县域学校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现实差距。

(二)国家人才战略与新高考形势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以此满足新时期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及国家对全面人才的迫切需求。2019年,河北省教育厅颁布了河北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继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种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县域高中学校,尤其处于攀升阶段的薄弱高中学校,在新的教育起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与自身发展,理性地对待高中学业,在提升学习力与学习素养的过程中,确定高中发展定位与未来人生走向,缩小城乡差距,越来越迫切地摆在学生面前。

(三)高中生高中阶段的迫切需求

高中阶段一般是从15岁~18岁,从其发展特性来看,在高中阶段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心理学对青少年时期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从14岁开始趋于稳定,同时职业喜好和价值观也在高中阶段变得现实和具体;随之今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逐渐发展成熟,可见,高中阶段对人的职业的定位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县域高中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相对滞后,远低于教育发达城市。在社会越来越追求公平的形势下,县域高中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未来规划差距越来越大。

二、生涯规划的多元实践研究破解了县域高中困境

新形势下面临如此困境问题,多元实践研究能建立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推进学科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形成初步的学生个性化指导体系及生涯规划档案,以便做好跟踪调研工作;渗透全员育人观念,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激发潜能,形成高中阶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提升学生人生规划意识与人生规划能力,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业完成及升学与职业选择做好有效帮助与指导,实践“学生好,一切都好”的办学理念。

(一)学科与生涯规划融合的多元实践

为推进学科特色建设,提升学校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研究尝试将生涯规划课程与众多学科进行渗透融合,形成以“日新之源”为主题的学科特色多元实践课程,学生充分感知学科魅力与特点,形成一定的专业认知与选择,为其人生职业发展方向铺垫基础。

1.语文学科方面

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进行“经典诵读”课程,乡土文学探访与写作采风课程,并编订为成熟的校本教材。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对语文学科特点、素养及未来的专业发展领域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与选择。

2.生物学科方面

开发新区及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研究课程,并编订校本教材。开设“爱鸟周活动”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邀请环境资源局的教师为学生进行爱鸟知识讲座,学生完成爱鸟摄影、故事、手抄报等,并深入白洋淀生活情境中,体味生物探究魅力。

开设生物细胞模型制作活动、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云端交流总结会等,让其对家乡水循环现状进行系统交流分享,阐述对家乡水域环境问题解决措施的构想,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点燃其科学探究热情。

3.英语学科方面

精心开设英语戏剧节、英语配音大赛等活动课程,展示英语学习风采,感知语言专业的魅力。

4.历史学科方面

进行历史文化系列探访活动课程,先后对新区的王家寨、三台山西村等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探访,编写《雄安新区乡土历史资源探访》校本教材;引进京津冀“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让学生在游览博物馆过程中体验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感受生涯规划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历史和考古文博专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

5.化学学科方面

开设“发现微观世界之美暨化学云DIY分子模型制作活动”课程,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其求知、创新的热情;与地理学科共同进行跨学科研究课程,保护雄安自然地理环境。

6.物理学科方面

开展高中物理情境化学习优秀作品展,使学生尝试深度学习,探索物理专业之美。

7.地理学科方面

参与新区无废城市教材编写与论证工作,作为代表在专家论证会议上作建设性发言,发起了学校“无废校园”活动倡议,号召全体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用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方式,有效减少固体废物数量;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把身边的可用“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设计,增强其对地理专业的感知。

8.通用技术方面

通用技术课程与学生创新发展相连接,利用本土特色从创意、趣味、实用、环保、跨学科等方面开展设计,全方位表达其想法,将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通过从生活情境中产生的作品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渗透科学家精神。

9.在艺体学科方面

利用冬奥会时机,开设旱地滑雪、冰壶等课程;同时将传统篮球、足球及团体操、柔力球等项目课程,推广到教师、学生群体,增强其综合素养同时感知艺体学科魅力。

10.学生发展指导方面

利用大学节,创设生涯规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使学生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近百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前沿科学发展动态,以适应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高中与高校之间信息通道,帮助学生避免选择大学与专业时存在的盲目性,为中学生认知自我、规划人生搭台引路。

为了帮助其更好地自我认知,做好高中生涯规划,实现专业发展梦想,以“家长带我逛职场”“学长带我逛专业”“名校名师讲大学故事”“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我的未来我规划”等活动课程,助力学生人生与学业规划。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之心理拓展课程、远足活动课程、意志训练营课程、“我是法官、检察官”活动课程、模拟法庭活动、反恐活动、学校景观文化介绍活动课程等,实现学生多元发展,让学生有多重职业体验。

(二)学生个性化方案的多元实践研究

关于学生个性化方案的相关资料,可以包括职业与性格倾向测评数据报告,学生选科意向申请、成绩动态图、自我评估与分析、教师评估与分析、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等。在其学习备考的关键期,在学业与心理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邀请专家引领,名师问诊把脉,组成生涯规划指导下的战斗组,具体分析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尝试进行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与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进行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其健康的价值观,反思职业价值观,理解价值观与职业选择、成长的关系。鼓励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可以是父母、亲戚、成功人士等,体会价值观对他们人生和重大选择的影响。

疫情之下,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时间都有相应变化。此时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拓展活动,活跃身心,及时缓解其学习压力与紧张度,保持平稳心态与高昂的斗志,形成积极面对挑战的健康心理。对一直跟踪指导的学生面谈诊断,教学干预,制定发展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学习勇气与信心。

(三)聘请校外专家,指导课程实施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通过《白洋淀鸟类保护》《白洋淀生态保护》《白洋淀水生植物资源的利用》《白洋淀乡土文学》《白洋淀乡土历史文化》等系列专题讲座,使其对白洋淀的生态、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既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为其在相关学科的学习打开视野,让其热爱相关学科,立志为家乡发展进行职业规划。

三、多元化的生涯规划实践研究激发了县域高中学生无限潜能

县域高中生涯规划的多元实践研究,是在新区“千年大计,教育先行”、全国众多省份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结合本土资源与学生发展需求而进行的积极步骤,对推进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学习力的紧密贴合,对学校、教师及学生都有很好效果。

学校层面:开展多学科融合生涯规划的多元实践研究,让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逐渐丰盈起来,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的落实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注重地域特色,依托地区尤其是县域本土文化特点,开发课程体系、实践案例、特色活动、校外专业队伍建设等,扩大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受众面,取得了家长的认可,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教师层面: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研发和实施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提高了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也促进其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而学科与生涯规划的渗透,推进了全员育人模式的尝试,助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逐步摆脱了人们对县域高中应试模式的固有印象。

学生层面:注重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建立高中不同学段生涯规划教育个性档案及跟踪调查档案,形成科学系统体系。这种个性诊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了解自我,确定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特色指导,有助于学生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成功完成高中阶段学业。学生在了解自己兴趣与专长的情况下,能扬长避短,确定高中发展路径,减少迷茫与懈怠,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拓宽了视野,激发潜能与向上力,拓展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对家乡、对雄安、对祖国的认同与热爱,增强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未来建设人才,更好服务于家乡与祖国,一步步接近其人生奋斗目标。

多元实踐研究注重从学校、学生、教师层面进行探讨,但在利用校外资源与家校合作方面还存在薄弱现象,还需在以后研究与实践中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研究,真正形成助推学生高中学业发展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3]顾明远,翟博.新高考来了,怎么看,怎么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张敬侠.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J],山西教育,2017(5):15-16.

[5]朱久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8):43-44.

[6]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7]刘宏宇,刘倩.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职业[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8]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彼得·迈尔斯.天资差异,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9]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5-99.

[10]徐向东.高中生生涯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新高考实践研究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