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

2023-03-16 01:55庞秋香张淑静宋林霞赵倩
高教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育人思政

庞秋香,张淑静,宋林霞,赵倩,秦 洁

(山东理工大学 生命与医药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讲话[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均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内容、路径和措施等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要求,一致认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流专业建设是高校提升教育水平、专业竞争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点[4]。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准中明确规定加强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既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课程育人目标的需要。

细胞生物学课程与人类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也是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其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课程交叉融合,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三全”育人的需要。

一 细胞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

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十分活跃的学科,技术与理论发展速度极快,同时与生命科学领域相融合。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结合技术、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在制定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方面,首先要把两项目标纳入考虑范围,即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传授,给予学生引导,加深其对细胞结构、组成与功能,细胞生命活动的机理以及基本规律,细胞生物学发展的研究方法和重大成果,细胞生物学研究基本技能的掌握。其次,对细胞生物学课程中囊括的思政元素予以挖掘,同时在细胞生物学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人文素养和学习兴趣提高,显著提升价值引领效果。

二 地方高校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高校思政理论课和各类课程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借助课程思政,专业课在价值引领中积累深厚的知识底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升华价值。学生虽然在初中和高中学过一些细胞生物学知识,但他们在大三学习细胞生物学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相对简单难度较小的知识点——细胞的显微结构,学生通常觉得这些知识点在高中的时候已学过,新鲜感不足,进而很难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较为复杂的知识点,例如分子水平的生命活动规律或细胞的超微结构,学生通常因为这些知识点抽象性较强,理解难度较大,进而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此,教师应加深对学生学习现状的了解,借助融入重大研究成果、学科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学科发展史等元素,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抽象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与此同时,借助对前辈科学成就的整理及对团结合作精神的大力弘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地方高校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创新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1 教学管理者创新自身教育理念

作为顶层设计的主要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立足于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发展定位,对推进课程思政的负责人进行培训,要遵循因时而变及实事求是的原则,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模式,对个性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制定一套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评价机制、践行机制、管理机制和领导机制。与此同时,应向各学院提出明确要求,必须积极展开研究学习和讨论,召集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让其积极沟通交流,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以顶层设计目标为中心展开,如此才可以把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做好,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同时开展思政理论课和各类课程思政,形成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

2 专业教师创新自身教育理念

在落实课程思政中,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专业课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由授课教师向教育工作者转变。首先,要让所有专业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使教师的教书才能充分彰显出来,充分突显教师的育人功能,有机统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其次,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升,借助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各种知识,隐性地为学生传授故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及涉及的案例。再次,促使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和专业使命感。细胞生物学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速度快,是一门前沿学科。专业教师需要第一时间把握好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领悟,充分认识专业知识社会价值和内在价值、加强社会责任感和育人使命感。最后,统一言传和身教。专业课教师借助外出实习、实验课和理论课等活动,既在言语和教学态度上影响学生,也在日常言行和朝夕相处中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其将“六个下功夫”做好,也就是,要在综合素质的增强、奋斗精神的培养、知识见识的增长、品德修养的加强、爱国主义情怀的厚植和理想信念的坚定上下功夫。

3 大学生创新学习理念

细胞生物学涉及了诸多课程内容,其内容又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和复杂性,但却只有48 学时,诸多学生感到学习任务重、理解难度大,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的学生可能也主要是为了获得高分拿奖学金或考研,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就此问题,教师应积极展开教学改革,对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内容进行优化,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方法,采取形成性综合评价方式。首先,通过科学家故事,如诺贝尔奖、细胞器发现等科学家获得这些科研成果的艰辛历程和实验设计及知识的应用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课程思政,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必须要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才能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落细落实。

(二)课程组要加强学习,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得以落实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深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隐含的育人资源。强化育人理念,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促使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课程覆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5]。所以,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其次,教师要通过学习、培训和研讨等活动,提升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如认真深入挖掘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相关知识背后的案例与故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最后,教师要注意言行一致,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教师不仅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课堂教学影响学生,而且课下的一些活动,如第二课堂、课下与学生谈话和交流沟通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修身养性、言行一致,牢记言传身教的深刻含义。

(三)根据生物科学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修订的培养方案及时修订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根据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生物科学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都特别融入了德育元素。因此,细胞生物学在教学大纲中也加入了相应的德育目标,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础上加入了如下素质目标:具备逻辑思维,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专业素质;具备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生物学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另外,授课过程中结合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故事,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科研素质、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个人素养、学习态度和与人交流沟通等方面进行启发与指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从而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增长知识见识和提高综合素质,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认真挖掘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多措并举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不仅专业知识信息量大、更新快,而且蕴含着大量思政元素。如胡克发现细胞、列文虎克发现活细胞、Durve 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及信号肽假说的发现过程等都是良好的课程思政素材。细胞的发现、细胞器的发现及细胞生命活动机理的揭示等,都体现了科学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内涵,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国内教材和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特点,课程组对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和对应的思政元素及其实施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见表1。

表1 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实施方法

(五)联系生活、生产实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密切联系抽芯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和一些生产、生活实例,化抽象为具体,给予学生帮助,让其深刻理解和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以“信号分子及其特点”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上下课的打铃声当作信号分子,让教师和学生听到铃声便统一上下课,但其他人员不会受到其影响看作信号分子的高效性与特异性,铃声持续时间很短便停止,则被看作信号分子的可灭活性。此案例可以将“尽管人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可以竭尽全力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加绚丽多彩”的道理引申出来。通过分析信号转导途径组成可知,信号转导途径就像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各部分均缺一不可,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他组分一同顺利完成信号的传递目标。由此将“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只有充分融入到集体之中,才可以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获得显著成就的道理引申出来。

(六)将思政考核融入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提升

改革考试模式,平时成绩和各种专题活动与日常作业占到60%,期末考试的40%也有60%左右的开放性题目;考试的题型也从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和简答题等改成基础知识题、能力提升题和素质拓展题三大类,并及时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考核题目中。如以往的专业考题“请阐述病毒分类及其在体内的增殖途径?”可以改为开放式考题“谈谈你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及你在疫情防护中所做的努力。”总之,考核内容不再只是单纯的问题引入,结合生活案例、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等设计开放式题目,让考试更加贴近社会,更能教育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启发,真正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提升的目标。

课程组一直坚持教书育人需要有机融合的理念,通过多年课程教学改革和混合式教学探索,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PBL”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学生深受教育和启发。学生一致认为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其思维;增强了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特别是让学生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程组工作获得校级以上教学项目12 项;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 项;发表论文6 篇。

综上所述,细胞生物学课程虽然多措并举,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提升、专业引导与价值教育多重功能。但专业课程承载思政育人的任务任重道远,仍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特别是需要不断探索思政元素切入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途径及教学考核模式;课程组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新时代生命科学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