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加強監管 多管齊下保公共工程質量

2023-03-17 00:03雨菲
澳门月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質量監管情況

2月19日讀報一則:“承建商無償修復用改性瀝青 媽閣樞紐爛路重鋪。”僅報章標題足已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大家關注的重點不約而同落在“承建商無償修復”的這種似曾熟悉的字眼。近年公共工程質量糾紛頻繁出現,當中居民最有切身體會的是公屋持續掉磚事件,經團體及居民投訴仍持續多年,經廉署介入,才有了最終承建商無償修復解決方案。

引用內文如下:媽閣交通樞紐建造工程於二〇一五年一月動工,工程判給金額為十二億三千八百萬元,建造工程於二〇年三月完工,隨後開展優化工程。惜啟用僅約一個月,巴士站內車道路面已出現不同程度損毀。當局早前表示:經檢查,車道結構層並無出現破損,初步評估為現有車道路面飾面層的強度及黏結力不足,在承受巴士的重量和行車的摩擦力後,出現脫皮、破裂等情況。因工程仍在保固期,故承建商須無償負責相關修復工作。

筆者翻看早前的報章得知,媽閣交通樞紐啟用僅一個月,經巴士司機投訴,媒體記者現場考察,巴士站內車道路面部分範圍顏色深淺不一,疑似曾重鋪。巴士站上客區的路面多處損毀,出現脫皮的情況,滿地沙石。巴士站進入的落客區的路面損毀較嚴重,亦有部分位置出現不明原因的大面積水氹。亦發現通往巴士站其中一條扶手電梯正在維修,站內的無障礙設計有問題,當局以“門塞”打開通往升降機的玻璃門來解決。

毫無疑問,針對上述“經檢查,車道結構層並無出現破損,初步評估為現有車道路面飾面層的強度及黏結力不足,在承受巴士的重量和行車的摩擦力後,出現脫皮、破裂等情況。”當局對媽閣樞紐巴士總站爛路事件的處理方式引起社會上廣泛的熱議,有意見指當局有意把後果問題歸因在路面材質強度、黏結力和巴士的重量掛勾,難道這個巴士總站路面不是為了巴士而設計的,所以問題出在巴士太重了? “因工程仍在保固期,故承建商須無償負責相關修復工作”聽起來像是一則安撫市民的好消息,但似乎也有弦外之音:還好在保固期,否則,亂攤子入誰的數:承建商還是政府?運輸工務司羅立文司長受訪時稱:政府當然不希望工程出現問題,但“人做嘅嘢唔會百分之百冇問題。”問題需經過深入研究,聆聽各方解釋,政府才能決定如何處理。

立法會議員梁孫旭就事件提出書面質詢指:今次媽閣交通樞紐路面所出現的情況,不單是材料、設計、施工的問題,同時亦涉及驗收以及過程中的監管問題,促請當局解釋有關工程經由當局監管和驗收,為何仍會出現如此大問題,當中是否存在過失?以及在監管、驗收的準則和執行方面是否存在不足等。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提出,倘若每個工程都有問題要在事後修修補補,將影響政府的誠信,有責任就應該問責,對工程質量不好的承建商應有處分機制。來自工程界的胡祖杰議員直言,澳門道路材料及施工的規範已不合時宜,應按照澳門實際情況作出更新,如道路選用新的瀝青材料,則施工方法及監管方法亦有所不同。有關設計或道路材料等應有客觀標準,才能讓監管單位有所依循。他建議道路、出入通道、電梯設備、樓宇安全等方面規範應與時俱進,尤其是新的材料及新施工方法,讓業界有所依循,亦方便監理單位監管,各司其職,保障公共工程的質量。

其實,本澳道路工程爭議一直很多,尤以挖路工程的爭議大。官方曾公佈有街道2年內開挖25次,堪稱世界罕見。居民以遍地開花戲稱掘路工程之擾民。由挖路工程不斷,到路面工程質量不過月即毀損,反映出了什麼問題?是監督機制出問題?還是人為不作為?雖說修補路面(不涉公帑)事小,但影響政府部門的形象事大,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作為公共工程,一出事就修修補補了事,將來恐惡性循環,更多公共工程質量問題陸續有來。未來有賴社會各界發揮更大的監督公共部門作用,從源頭上加強對公共工程的監管,同時落實對質量不合格承建商的問責,多管齊下保障公共工程質量。 (澳門/雨菲)

猜你喜欢
質量監管情況
质量发展
浅析汽车维修市场管理及提升维修质量的对策
疯狂编辑部之拼音的发明
例举确定物质化学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