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2018
——2022 年散装白酒监督抽检数据分析

2023-03-19 12:10韩梦琪黄卫东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夷陵区小作坊铅含量

韩梦琪,黄卫东

(宜昌市夷陵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宜昌 443100)

散装白酒因其物美价廉、方便获取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其生产多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这些小作坊由于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管理不严格、质量内控管理不足等原因,常引发散装白酒的质量问题[1]。近年来,因散装白酒甲醇超标、滥用甜味剂等质量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014 年9 月——2016 年12 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蒸馏酒抽检信息显示,不合格批次白酒中散装白酒是预包装白酒的近两倍[2]。由于散装白酒销售点多面广,多存在于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小餐饮店、小杂货店等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这使得散装白酒的监管难度增大。本文以夷陵区散装白酒近5 年抽检数据为基础,对不合格批次进行原因分析,为市场监管机构加强对散装白酒的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宜昌市夷陵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于2018——2022年散装白酒检测数据结果,受检样品为监管部门监督抽检样品,检测项目为历年《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检测项目。

1.2 检测依据

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GB 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进行检验和结果判定。检测项目及方法和各年度检验项目如表1 和表2 所示。

表1 检测项目及方法

表2 各年度检验项目

2 结果分析

2.1 总体情况

2018——2022 年各年度散装白酒抽样数量及检测情况如表3 所示,2018 年度抽检465 批次散装白酒,不合格23 批次;2019 年抽检435 批次,不合格13批次;2020 年抽检376 批次,不合格1 批次;2021抽检292 批次,不合格2 批次;2022 年抽检238 批次,不合格4 批次,各年度不合格批次项目及问题检出率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知2018 年和2019 年的问题检出率要明显高于近三年问题检出率。5 年间,总共抽取了1 806 批次散装白酒样品,检出43 批次不合格样品,其中40 批次为不同种类的甜味剂不合格,2 批次为重金属铅超标,1 批次为甲醇超标。在各年度检测批次中,未发现氰化物超标的案例。

表3 各年度不合格项目统计表

2.2 不合格项目分析

2.2.1 甜味剂

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三氯蔗糖等,而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非发酵物质,散装白酒中不得添加此类甜味剂[3]。根据《湖北省白酒小作坊生产经营规范》第七条规定,“酒坊禁止生产配制酒,产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因此小作坊生产的散装白酒中不允许添加本身以外的任何物质。43 批次不合格样品中40 批次为甜味剂不合格,占比93.0%。其中2018——2019 年检测共发现34 批次,2019 年开始区域内小作坊白酒专项整治后,小作坊违规添加甜味剂情况得到了有效 控制。

各种甜味剂检测结果如表4 所示。在40 批次甜味剂不合格样品中,38 批次为甜蜜素不合格,占比95.0%,安赛蜜及糖精钠各检出1 批次,三氯蔗糖在2021 年抽检292 批次,未发现不合格批次。在本研究中的散装白酒抽检中,甜蜜素为问题检出率最高的甜味剂,这一结论也与刘立萍等[4]研究中一致。

表4 甜味剂检测结果

根据对不合格批次的调查以及相关研究的查阅[5],甜味剂不合格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人工非法添加,有的商家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导致白酒产品风味不佳,为了让白酒口感更好,添加廉价易得的甜味剂改善白酒口感,起到“以甜冲辣”的作用;更有不法商家直接购买食用酒精、液态法发酵白酒等产品,加上甜味剂勾兑冒充固态法发酵白酒,这种违反生产许可制度、擅自扩大生产范围的行为还存在误用工业酒精的潜在风险。②原材料带入,传统白酒制作工艺主要原材料是高粱等粮食作物以及水,带入甜味剂的可能性是极低的,但有些白酒小作坊使用的外购基酒、年份酒、特殊调味酒和调味剂等原材料中可能含有甜味剂[6],小作坊由于对这些原材料缺少自检能力,在产品中被动添加甜味剂。③生产器具清洗不彻底,导致污染,2020 年在某白酒小作坊抽检,发现含微量甜蜜素,在现场调查未发现其违法添加物,后经反复询问作坊主,了解到该作坊半年前才接手经营,原作坊主曾经由于违规添加接受过行政处罚,现作坊主接手后,加工和贮存器具未彻底清洗,造成产品中甜蜜素微量检出。用于白酒贮存的坛、蒸馏转运、勾兑等过程中所使用的输送泵、输送管道、贮酒桶等曾有甜蜜素污染时,再次使用可能会出现甜蜜素微量检出的情况。

2.2.2 铅含量

铅项目共检测1 430 批次,检出2 批次不合格,问题检出率0.14%。铅是白酒监管中重点监测的重金属,可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产生毒性作用,铅离子随污染白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内某些酶反应,使其失去活性,并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它还会对血液和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在2018 年和2019 年检出的两批次铅含量不合格样品均来自某省同一家酒厂生产,且在本地区不同的两个乡镇销售。2018 年抽检中的不合格批次铅含量为 2.91 mg·L-1,GB 2762——2017 标 准 规 定 限 量 为 0.5 mg·kg-1,实际值是限量值的5.82 倍,再次对本批次白酒抽样检测,发现该白酒中铅含量还有升高,达3.11 mg·L-1。经调查,原因为坛装白酒封坛使用的铅块在开封过程中不慎落入酒坛,造成铅含量持续升高。在2019 年的抽检中再次出现类似情况,铅含量为1.39 mg·L-1,经调查同样为包装中的铅封落入酒坛所致。大坛白酒使用铅封易导致操作不慎,落入酒坛,提示小作坊在使用封坛材料时尽量选用非金属低毒和低溶出材料,降低意外落入风险。

白酒中铅污染的来源包括酒体可能接触到的含铅涂层、设备、包材等,例如管道系统和铅焊设备,含铅染料上色的彩色塑料袋和包装纸,带铅衬的酒瓶盖,以及用于包装或贮藏酒液的铅釉陶器、铅玻璃或含铅金属容器等[7]。正如本地区两例铅超标案例显示,散装白酒因售卖方式而受到包装污染的可能性更高,并且在贮存容器中受铅污染的成品白酒的Pb 浓度会不断上升,造成持续污染。如果消费者长期或大量饮用,则会造成慢性或急性铅中毒,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2.2.3 甲醇含量

甲醇是我国白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严格控制的安全指标。在本研究中,各年度散装白酒抽检中甲醇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各年度甲醇抽检结果

甲醇的主要来源是酿造原辅材料中果胶质的甲氧基分解,因此以谷糠、薯类、水果等果胶质多的原料酿造白酒容易形成甲醇[8]。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使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其甲醇含量更是远远高于安全限量要求。2022 年本地区散装白酒抽检发现的一例甲醇不合格案例中,甲醇含量为14.9 g·L-1,经核查发现,该批次白酒是某小作坊在产品原料中加入柚子果肉,用于改善产品风味,未优化生产工艺致使酒中甲醇含量增高。对于甲醇的控制,工业化酿酒一般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添加外源果胶酶等方法来降低原辅料甲醇含量,并严格执行“掐头去尾”的接酒工艺,以便更好地控制正常酒的甲醇含量,小作坊生产白酒由于受技术条件、自检能力的影响,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建议生产者不使用含果胶质较高的原辅料,监管部门还要加强对小餐饮店和小作坊中此类产品的监管。

3 结论与建议

2018——2022 年5 年间夷陵区共抽检散装白酒 1 806 批次,共检出43 批次不合格产品,问题检出率为2.38%,其中2020——2022 年3 年间的问题检出率下降至0.77%,通过对5 年间夷陵区散装白酒抽检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自2019 年开展小作坊白酒专项整治以来,该地区散装白酒的质量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且白酒市场整体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进一步加强散装白酒的监管的同时,要注意对小作坊厂家提供培训和技术上的支持,做好产品质量与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科普工作,鼓励小作坊使用快检技术把控产品出库,以此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要确保散装白酒监督管理工作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做到原辅料购置、加工、贮存、售卖全过程监督,引导生产者守法生产、销售者合法经营、消费者理性消费,保证人们喝上放心酒。

猜你喜欢
夷陵区小作坊铅含量
MSA镀液体系下镀锡板面铅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早、晚稻对土壤铅吸收差异性研究
安徽:启动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
城市环境变化对银杏树轮中铅含量的影响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湖北省夷陵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实践
我为群众办件事
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茶叶中铅含量测定的比较
宜昌市夷陵区2011年柑桔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