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一稻两虾”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2023-03-20 06:31傅纯洁葛红星赵士力李前方
科学养鱼 2023年2期
关键词:东海县稻虾虾苗

傅纯洁,葛红星,赵士力,李前方

(1.东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连云港 222300;2.江苏海洋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5;3.东海县黄川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 连云港 222322;4.江苏瑞沃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222300)

随着小龙虾养殖规模扩大,养殖业竞争加剧,虾苗市场饱和,效益逐步减少,成虾规格、品质带来的市场价格差距会继续拉大,其产量不稳、规格小、种质退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繁养分离”是破解稻虾综合种养上述困境的有效模式,特点是繁养区域分开,育苗的区域专业育苗,养成虾的区域只养成虾。该模式不仅可提升虾苗种质,而且可以实现成虾精准养殖,促进稻虾协同管理。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一稻两虾”种养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稻两虾”模式不施化学农药以及使用化肥量少,因此产出的稻、虾质量好、安全性高,这种模式克服了原有连作模式中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缺点。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还有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提高稻田的利用效率,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现将该模式总结如下。

一、主要技术

1.开挖虾沟稻田的环沟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一般上沟宽4~5 米,沟底宽2~4米,沟深1.2~1.5米。田埂需要进行夯实,不能导致塌陷。稻田内还需要筑田间小埂,便于水稻的种植化管理以及机械化作业。

2.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应该设于稻田的两端,防止灌溉使用的水和排出的水融合导致污染。进水口应设于田埂上,而排水口建在田沟最低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应该设有过滤网,防止小龙虾外逃以及有害生物的入侵。

3.防逃、防盗设施田埂四周需要设有防逃网,一般为石棉瓦、彩钢瓦、塑料薄膜等材质,并且连接口不应该有空隙。防逃网一般埋入土中10 厘米左右,地上高度为50 厘米左右。在田埂四周还需要设有防盗网以及监控设施。

4.水草种植以及消毒水草不仅作为小龙虾的活动场所以及食物来源,而且还有净化水质、提升溶氧的作用。一般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狐尾藻等植物。在小龙虾放苗前15~20 天,将田中的水排干净,用生石灰约100 千克/亩泼洒进行消毒。

二、核心技术

1.清塘放苗等到10-11 月收割水稻后对养殖田以及沟槽进行消毒处理,干塘过冬,改善种养环境,完善相关设施装备,为翌年水稻以及小龙虾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翌年春季在3-4 月,也就是在水稻种植前将虾苗放养到稻田环沟,等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后提高环沟的水位,让虾苗能够从环沟进入稻田内,进行稻虾混养。苗种养殖1 个月左右,小龙虾规格大于20克/尾开始捕捞并出售,适当补充虾苗养殖至销售规格。

2.繁养分区合理分配繁育区域,小龙虾水稻收获后,在繁育区内清杂施肥,调整水质,种植水草,培育天然饵料,饲养一定数量的抱卵虾,在高水位下进行越冬。到了翌年春季,根据气温的变化调整育苗区域的水位,促进虾苗的生长。3月上旬,养殖区域内的虾苗5 000尾/亩,规格200~300 尾/千克,养殖30 天后开始捕虾上市;并且及时补充虾苗,补放重量为捕捞量的1/5,以维持养殖区域内的最适容纳量,7 月上旬种植早熟稻,以此来增加小龙虾的养殖时长,提高经济效益。

三、配套技术

1.生物防控通过对有益藻类、甲鱼等生物的综合作用,并且在不同阶段分别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狐尾藻等藻类,能够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和隐蔽场所,同时甲鱼可以吞食病虫以及生病的小龙虾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通过出售甲鱼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2.微生物调控使用EM 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水质,同时使用“碧水安”“底居安”等解毒改底,减少毒素积累和底质污染,防控病害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效益分析

根据2022 年东海县数据调查分析,“一稻两虾”种养模式相比较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增加数倍(表1、表2)。稻虾繁养分离模式下,沟坑每亩占8.5%,亩均收入为5 630 元,成本为2 560 元,亩收益为3 070 元;在稻虾轮作繁养分区模式下,沟坑每亩占8%,亩均收入为5 100元,成本为2 570元,亩收益为2 530元;在稻虾种养下,沟坑每亩平均占8%~10%,亩均收入为3 750~4 510 元,成本为1 950~2 400 元,亩收益为1 350~2 570 元;在稻虾轮作下,沟坑每亩占10%,亩均收入为5 100 元,成本为2 700 元,亩收益为2 400元。由此可以得出,稻虾种养模式成本花费比较少,经济效益也比较低。传统种养模式下产生的经济效益都低于繁养模式,稻虾繁养模式中,分离与分区收益也有差距。由此得出,在东海县养殖模式中,稻虾繁养模式相对传统模式要好,经济效益更高。

表1 不同稻虾养殖模式亩效益调查

表2 水稻单作亩均收益调查

五、小结与讨论

“一稻两虾”绿色综合种养技术是在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基础上,以小龙虾生态特性为基础,充分利用水稻的种植周期间隔,养殖小龙虾,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绿色环保模式,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稻两虾”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关键能够根据稻虾养殖的时间,合理利用并完善相关设施,改善种养条件,营造能够适应水稻以及小龙虾的生长养殖环境。在水稻收割后,干池消毒处理,翌年开春放养规格虾苗,根据东海县的气候合理掌握虾苗的生长周期,在合适的时间捕捞出售;根据捕捞状况以及出售的行情,适当增加虾苗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可留繁育田来放养抱卵虾,进行苗种的繁育工作。在养殖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种植水草,而且还要注重微生物的调控以及改底措施的强化,来保证疾病尽可能不发生,以此实现绿色种养,确保水稻的品质以及克氏原螯虾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东海县的养殖技术提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节约成本的方式,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而此技术是一项比较容易操作且易让农民接受的种养技术,不仅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以及经济收入,也同时降低了小龙虾的养殖风险。

猜你喜欢
东海县稻虾虾苗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2021虾苗采购指南出炉了!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平安如意
从“土炮”起家到年销60亿一代苗,他如何念出独特的“虾苗经”?
发展稻虾产业,重振鱼米之乡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稻虾共生高效种养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