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战国风云录

2023-03-21 01:27张婉莹
看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原研药丹麦制药

张婉莹

加拿大生物制药公司Medicago的实验室

回顾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太多改变。在疫病大流行的挑战之下,世界各国制药公司也经历了一波洗牌。有些公司搭上市场顺风车,依靠新冠相关药物,营收一飞冲天。有些公司却在疫情结束之際,遭遇破产清算。

如制药巨头辉瑞,在2023年1月31日发布财报显示,过去一年,辉瑞全年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003亿美元。单新冠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营收,就占公司2022年总营收的60%,相当于发了570亿美元的“新冠财”。

也有公司“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虽研发出新冠疫苗,但随着2023年新冠疫苗市场需求减少,被迫关门倒闭。2023年2月3日,三菱化学集团宣布,关闭其控股的新冠疫苗研发子公司—加拿大生物制药公司Medicago,停止该公司所有管线的研发,并进行清算处理。

除了新冠疫情带来的风暴,还有通货膨胀、地缘政治、新的治疗方式及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变化,迫使各国制药公司仔细思考自己的发展路径。

经历新冠大流行后,各国政府也发现,拥有生物技术排名前列的制药公司,能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尽快研发出疫苗或药品,帮助国家进行战略布局。

有“药王”之称的修美乐

“双10定律”体现高风险高回报

近年来,美国的药品销售收入占全球市场的近一半。2021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制药公司中,有五家来自美国,如强生、辉瑞、默沙东、艾伯维等。

有“药王”之称的修美乐,一年能为艾伯维带来超200亿美元的收益。特别是在2022年,修美乐全年销售额达到212亿美元—修美乐主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2003年,修美乐在美国上市后,目前已在全球90多个国家获批。

上市后的20年间,修美乐这一款药,为艾伯维公司带来超2000亿美元的收入,这超过长沙市2022年的GDP,甚至和新西兰全年的经济总量也相差无几。

艳羡制药公司所获丰厚利润的同时,也要看到其承担的风险与代价。众所周知,新药从研发至上市,有条著名的“双10定律”,即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周期大于10年。若是能上市,便可赚得钵满盆满;若不成功或是没赶上机遇,则前期投入全部打水漂,制药公司可能赔得血本无归。

做创新药像是一场豪赌,其研发有着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性。据统计,从I期临床到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创新药的平均成功率仅为7.9%。这意味着药企需要至少布局12款药物,才有1款可能上市成功。2021年,全球创新药的研发平均成本为20.06亿美元,平均研发的时间周期为6.9年。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告诉《看世界》,创新药不仅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高、研发周期长,还需要人才培养、金融市场、制药工艺和知识产权法律等方面支持,还受到产业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

而之所以美国跨国药企与创新药企最多,不仅因为其有全球多所顶尖大学与华尔街等金融体系的支持,还与其在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无关系—美国的研发投入占到全球研发投入的42.2%。对比之下,由于中国的创新药研发起步较晚,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有限,仅为11.6%。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物

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默沙东总部

202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万特·佩博任职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药企需要至少布局12款药物,才有1款可能上市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有很多医药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为该国的创新药研发贡献良多。这种公司的特点是规模不大,但与高校合作紧密,以创新药研发为核心业务。早在1980年代中期,这类医药生物技术公司与美国大学教授或科学家的合作,就已经普及开来。

这种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公司,常出现在靠近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老牌制药公司也被吸引到这一领域,并与Biotech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后者所缺乏的下游技能,来完成创新药上市后的生产与销售环节。

因此,小型Biotech公司通常在新药研发至II期、III期临床时,就将药物打包出售给制药公司进行商业化,以寻求资金周转或上市前的资产剥离;如若上市成功,有些Biotech公司甚至市值可达几十亿美元。

欧洲力量分庭抗礼

在大洋的另一端,欧洲的情况则是一个区域专业化的过程,与美国的创新药网络有着明显差异。由于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反对教师与企业(商业实体)合作,因此长久以来,欧洲有着反对学术参与商业的文化倾向,建立Biotech公司也较为困难。

欧洲地区的年轻科学家的自主性和流动性,较美国低很多,不少研究所是围绕单一研究领域组建的。如德国久负盛名的Max Planck Institute(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以下简称“马普所”),被誉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从1914年以来,为德国培育出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佩博,从1997年至今都在马普所工作。

仅靠Biotech公司去开发创新药是远远不够的。高校、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和化学公司,都是创新药研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时,政府职能部门就得起到协调作用。

1994年,丹麦与瑞典两国政府联手在丹麦哥本哈根地区和瑞典西南部,成立了生物创新基地的医药谷(Medicon Valley)。横跨厄勒海峡大桥、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医药谷,汇集了大学、科学园、医药企业等生物医药的研究和生产要素。包括哥本哈根大学、丹麦技术大学,以及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与灵北公司,都在此处设有研究中心。

糖尿病患者一定对胰岛素和降糖药的生产商诺和诺德有所耳闻。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诺和诺德世界领先。

丹麦与瑞典两国政府联手成立了生物创新基地的医药谷

欧洲有着反对学术参与商业的文化倾向,建立Biotech公司也较为困难。

此外,专注在皮肤科与血栓治疗的利奥制药(LEO Pharm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抑郁症的灵北公司,以及生产医疗护理用品的康乐保公司(Coloplast)都享誉世界。这4家公司的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一年能为丹麦带来超2000亿人民币的贸易收入。

医药产品是丹麦最大的出口项目之一,约占丹麦出口总额的10%。面积比宁夏还小的丹麦,为何能走出多家首屈一指的医药企业?

首先,丹麦对医药产品的研发重金投入;其次,以医药谷为首的产业集群,为丹麦医药制造产业提供资源与护航;再次,政府与高校出资鼓励更多的博士生在毕业后从事制药行业;最后,有吸引力的税收政策与激励措施,吸引全球的资金与人才。

丹麦只是北欧众国的一个缩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瑞典,也有阿斯利康、通用医疗等其他知名企业。

仿制药搅局

创新药开发难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那些创新研发力量薄弱的国家,则盯上了仿制药市场。

仿制药不是假药,也不是对原研药的盗版侵权。它是指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合法仿制出来的廉价版本。一般来说,创新药在上市后,会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在专利到期后,仿制药会以低价抢占市场。

诺和诺德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德斯·克罗格斯高·汤臣

诺和诺德公司NovoLog品牌胰岛素笔

因药品专利在当地管理较为宽松,有着“世界药房”之称的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印度的仿制药出口份额占到全球的20%以上,同时,印度还满足了全球60%的疫苗需求。

根据印度财政部发布的《印度2021-2022年经济调查》,2020年至2021年期间,印度药品出口总额为244亿美元,进口总额为70亿美元,出口远大于进口。从区域市场看,印度排名前五的药品出口对象为美国、英国、南非、俄罗斯和尼日利亚。

美国既是创新药第一大市场,也是全球仿制药最大的市场。低廉的仿制药,节省了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医药开支。比如在本轮新冠感染中,来自印度的辉瑞Paxlovid仿制药,就成为亟须用药者的“平替”。根据印度政府官方数据,印度制药业在数量上排世界前三,在价值上排第14名。印度拥有美国以外数量最多的、符合美国FDA标准的制药厂,以及3000多家制药公司和10500多套生产设备。

在癌症治疗的药物上,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价格对比尤为明显。与原研药相比,价格相差数倍的印度仿制药,被一些低收入患者视为“救命药”,哪怕触及法律边界也要寻找渠道购买。

2021年11月16日,德国弗莱堡的一个实验室正在制作抗新冠病毒药物,该公司寻求美国监管机构授权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生产

即使一些印度仿制药在中国并未获得上市许可,厂商或经销商在利润面前也选择铤而走险。有些经销商通过走私的手段,在中国设立仓库,搅乱市场秩序。孟加拉国知名仿制药企碧康制药(Beacon)就曾在2017年底发布一则公告,称有一批假冒其公司治疗肺癌的仿制药泰瑞沙(Tagrix),通过印度市场流入中国。公司委托第三方调查数据证实,印度市场上该药品假货率超过95%,已有不少中国患者上当受骗。

仿制药跟原研药相比,尽管价格更为低廉,但并不是药效完全一致。资深调查记者凯瑟琳·埃班历时十年,戳破印度仿制药的神话:她发现,仿制药售价便宜并不仅是因为省去研发成本,仿制药生产厂商为了谋取更多利润,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省的步骤也会省略,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仿制药与原研药原料成分一样,仿制药厂的制剂水平也参差不齐。除了使用较差原料以次充好,仿制药还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药物含有杂质等问题。为了迅速獲批上市,有些仿制药企甚至篡改或抄袭实验数据—这样生产出的产品不仅达不到救人效果,有些可能会有更多副作用。譬如专业人士在检测中,就发现印度仿制药出现假药,以及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的情况,且占比不低。

药品特殊的商品属性,让其除了具有买卖的价值,还有着治病救人的意义。如何能让低收入患者用上便宜且有效的救命药,也许是未来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原研药丹麦制药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南京地区62家医疗机构心血管系统原研药和仿制药应用分析Δ
原研药、仿制药、原料药有何区别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教你认识仿制药
真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