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育,促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2023-03-22 02:06郭红娟魏惠萍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达农事燕山

郭红娟 魏惠萍 _ 北京市燕山向阳小学

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建构协同育人的整体格局,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成立“合育中心”,共建育人平台

学校集合燕山石化关工委、燕化离退休工作站、燕山教委关工委、燕山迎风街道、燕山向阳街道,以及向阳小学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合育中心”,旨在发挥协同育人优势,积极构建尊重并支持孩子发展的家庭生态圈、校园生态圈、社区生态圈,引导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涵养劳动品质、提升劳动素养。

学校聘请燕山地区劳模为校外辅导员,以讲座、参观、实践劳作等方式,指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聘请家长为家庭辅导员,指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岗的工作;联合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为学生搭建社区劳动和公益劳动的平台;发挥农事实践基地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农事劳动。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力量,共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开展协同活动,提升思想认识

1.教育活动转化思想认识

学校结合升旗仪式和班会对学生进行“劳动最光荣”系列教育,整合“阳光阅读”活动,开展《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教育读本的阅读与分享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何为劳动,打破“劳动就是干活”的固有思想。引导学生走近身边的劳动者——老师、食堂工作人员、保洁阿姨、保安叔叔等,这样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每天享受的点点滴滴,都是用劳动创造出来的。

同时,做好家校联系,通过专家讲座、教师指导、现场交流等方式,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认识,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2.常规活动提升责任担当

学校把劳动教育和常规活动结合起来,如值日值周、大扫除期间,积极开展“我为课桌椅洗洗澡”“洁净校园我行动”等活动。师生共同参加清扫整理活动,扫地、擦玻璃、摆桌椅,从中他们不仅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也增强了爱护公物的意识。这些劳动使他们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从点滴做起,用自己的行动让校园更美丽。

学校还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大哥哥大姐姐帮助小弟弟小妹妹整理教室,一对一地教会他们扫地、擦桌子。在爱心日,学生帮小同学提轮滑包、帮老师倒垃圾、帮同学打扫清洁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劳动技能,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让他们意识到:用自己的劳动帮助他人,可以得到双倍的快乐。

3.特色活动激发劳动情感

整理课程系列化。整理课程以整理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整理。第一步,中高年级学生录制整理课程微视频,在巩固劳动技能的同时,教会一年级新生整理环境。第二步,学科融合,创设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第三步,与学校心理工作室联合开展体验性活动,帮助学生整理情绪。整理课程赋予了“整理”新的含义,学生也在一系列的整理活动中逐渐成长。

家庭岗位多样化。按照年级特点,制定一份“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发挥家庭辅导员的指导作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并用好“家庭劳动评价表”,鼓励学生坚持劳动。寒暑假期间,开展“不一样的假期——家务劳动我来做”系列展示活动。

社区活动丰富化。我们联合社区的力量,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到社区文明建设中。“小小公益宣传员”“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小小图书管理员”等公益劳动让学生懂得了“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深刻含义。

农事劳动趣味化。我们在校内搭建了一个多肉大棚,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种植多肉植物。在种植、照料、养护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增强了责任心。我们还在校外先后开辟两块农事基地,为学生提供农事劳作的平台。春天,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播种中去;夏秋时节,学生亲自收获丰硕的果实。通过农事体验,学生体会到农事劳作的价值,也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参与共同评价,体验劳动幸福

1.家庭劳动勤记录、常反馈

家庭劳动责任岗设立初期,我们设计了一份评价表,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每天记录,每周评价,每月总结。量表真实记录了学生的劳动情况,为接下来的“劳动小达人”的评比作铺垫。

2.开展劳动达人评比表彰

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劳动,学校表彰在劳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还定期开展“劳动小达人”评比活动。家校共同制定“劳动小达人”评比细则,并鼓励学生完成自我推荐表。目前,已经开展了5次评比活动,一共评选出近200名“劳动小达人”。这些“小达人”又成为班级中的劳动小模范,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劳动。

猜你喜欢
小达农事燕山
农事 处暑
农事 大寒
农事 惊蛰
燕山水库
我是STEM小达人
燕山水库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家在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