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花生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3-03-22 05:57孙旭亮周庆强江玉萍李金山
中国种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花育青岛市种业

孙旭亮 周庆强 江玉萍 李金山

(1 山东省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岛 266071;2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种子科,青岛 266700)

花生是青岛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 万hm2左右。青岛市辖区内的平度市被认定为“中国花生之乡”“国家区域性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莱西市是全国花生产品加工、出口的集聚区,花生加工能力、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近年来,青岛市依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的科研育种优势,大力发展花生种子产业,每年大量繁育生产花生良种,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销往辽宁、吉林、安徽等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花生种子生产基地。青岛市生产经营花生种子的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也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为推进青岛市优势特色花生种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摸清了全市花生种业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

1 花生种业现状

1.1 遗传育种方面

1.1.1 育种单位科研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建有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花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农业农村部花生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创新平台。该所现收集保存花生种质资源5413 份,其中濒危资源973 份,特色种质资源698 份;高油酸花生新品种选育方面,自创鉴定出SPRI098、CTWE 和 P76 等高油酸亲本材料[1],育成花育32 号、花育917 和花育963 等高油酸花生品种,并主持编著了国内外首部高油酸花生专著《高油酸花生》;主持实施的“早熟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鲁花9 号选育及推广”项目获1995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用花生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项目获得2013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青岛农业大学拥有专门的花生育种科研团队,花生育种水平也较高,培育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鲁花11 号,1998 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曾经多年作为山东省花生主栽品种,并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1.1.2 育成品种数量多、推广面积大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和青岛农业大学先后育成鲁花9 号、鲁花11 号、鲁花14 号、花育20 号、花育22 号、花育23号、花育25 号、花育31 号、花育36 号、青花6 号、宇花31 号等“花育”“青花”“宇花”系列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品种登记128 个。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青岛胶研种苗有限公司、青岛春阳种业有限公司等青岛市种子企业先后育成齐花5 号、华实9616、远花807 等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品种登记42 个。2022 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的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中花生品种共14 个,青岛市育成的入选3 个,分别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花育25 号、花育961 和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宇花18号。青岛市育成花生品种在山东、辽宁、安徽等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我国花生产业发展、保障我国花生国际竞争力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种子生产经营方面

1.2.1 自然条件优越,种子质量优良青岛市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花生生长,病虫害较轻,生长期雨量充沛,收获期秋高气爽,利于干燥,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能有效克服南方多雨潮湿造成的花生种子易霉烂、水分高不易储运和东北地区高寒导致花生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生产的花生种子具有外观色泽好、内在品质优良、霉变少和发芽率高等优点。

1.2.2 生产种子数量多,销售区域范围广青岛市辖区内现有花生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9 家、花生良种繁育基地0.7 万hm2左右,年繁育花生良种3500 万kg以上,年销售花生良种3000 万kg 左右。全市生产的花生良种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大量销往安徽、辽宁、吉林、江苏、河北和新疆等地区,成为国内重要的花生良种繁育中心和交易中心。

2 存在问题

2.1 科企合作不紧密,育种创新合力不强,种业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青岛市花生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在科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仅限于成果转让层面,如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将花育23 号经营权转让给青岛鲁聚丰种业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将宇花31 号经营权转让给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目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和青岛农业大学均没有在育种方面与本市花生种子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存在产学研脱节现象,不利于全市花生种业的长远发展。

2.2 种企规模小,科研投入少,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青岛市辖区内现有29 家花生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但大多地处镇村,规模小、实力弱,科研投入不足,人才留不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以平度市为例,该市21 家花生种子企业中花生种子年销售额超过8000 万元的只有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1 家,年科研投入超过30 万元的仅有山东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和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2 家。120 名花生种子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11 人。花生育种科研投入不足、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成为影响全市花生种子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多数种子企业在艰难中求生存、在低端市场中谋出路[2]。

2.3 种子生产基地分散,加工水平落后,标准化程度不高,种子质量仍需提升目前,青岛市花生种子大多是种子企业委托一家一户生产,还没有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常常出现一个村几百亩地,繁育的花生品种多达三四个,部分种子也未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另外,青岛市花生种子加工水平落后,机械脱壳比例较低,花生种子销售主要是带壳销售。种子生产基地分散,加工水平落后,标准化程度不高成为限制全市花生种子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障碍因素。

3 发展对策

3.1 创新思路,深入合作,增强种业竞争实力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和青岛农业大学具有育种技术和人才优势,种子企业具备市场推广优势,若将二者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可迅速提高青岛市花生种业整体竞争实力。要进一步深化科企合作,应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采取科研成果转让、知识产权入股、企业资助科研等方式,推进科研单位与花生种子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开展花生新品种选育开发,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同担、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发展模式,实现种业科研、生产、经营的强强联合,增强全市花生种业整体竞争实力。

3.2 靶向施策,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种子质量针对种子生产基地分散的问题,积极探索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模式,对花生种子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鼓励种子企业通过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或农民合作社联合,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针对种子加工水平落后、人工剥壳费时费工的问题,推进花生种子机械脱壳,提高种子加工效率,加大精选包衣的花生种子(籽仁)供给;针对种子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做好青岛市地方标准《花生大田用种生产技术规程》等种子标准的研究制定及宣贯工作,加快推进种子标准化生产,同时对花生种子生产从基地选择、原种供应、播种、去杂到收储、加工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严防机械和人为混杂,从而提升花生种子质量。

3.3 争取政策,加大投入,扶持种企做优做强青岛市大部分花生种子企业年营收能力有限,利润率又低,能够投入到育种创新中的资金少之又少。根据目前全市花生种业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发展阶段,花生种子企业做优做强需要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花生种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一是在花生优势产区规划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高标准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并将基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并予以严格保护;二是对规模较大的花生种子企业在科研创新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扶持花生种子企业建立科研育种体系;三是鉴于花生生产用种量大,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贴息、投资等方面对种子企业给予优惠;四是鼓励支持种子企业引进和使用先进的生产、加工与技术装备,提高全市花生种子加工水平。

3.4 强化监管,加强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种子市场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才能形成震慑力,同时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努力探索种子市场监管的新方法、新模式,强化分子检测技术在种子质量监管中的应用[3],重点打击整治品种套牌侵权、无证经营、出售包装等违法经营行为,为青岛市花生种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另外,花生种子企业也要加强自律、守法经营,共同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全市花生种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花育青岛市种业
花育91系列花生新品种引种试验
花生品种(系)对叶蝉和斜纹夜蛾的田间抗性鉴定与广义遗传力分析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