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稻品种S1035 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03-22 05:57阳标仁黄凤林郑瑞丰张家清杨天铭刘欢欢王金隆王子平
中国种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稻瘟病分蘖海南省

阳标仁 黄凤林 郑瑞丰 张家清 杨天铭 刘欢欢 王金隆 王子平

(1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 410125;2 湖南省种子质量检测中心,长沙 410001;3 江西深隆稻都农博城农业科学研究有限公司石城基地,赣州 342799)

红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良好的药用功能,自古以来作为滋补珍品,《食疗本草》《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现代医学认为红色食品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养颜、抗衰、防老的功能,故又有“长寿食品”之称[1]。民间还认为红米有活血补血、润肤止痒、消肿散瘀等功效,多称之为神仙米、补血米、药米、月家米等。适当食用红米对促进营养素平衡,提高身体素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红米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极适合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食用[2]。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于 2008 年以R306 为父本人工去雄后与湘晚籼12 号杂交;F1~F3采用混选法,F4以后采用系谱法选育。从2013 年开始在海南省内多点进行生态适应性选择和抗性鉴定试验,筛选出在三亚和海口等地群体表现好、后期落色理想、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强的稳定株系,编号为S1035。2014 年该株系在海南5 个点进行筛选和鉴定试验,普遍表现为米质较好、产量稳产。2015 年参加海南省品种比较试验,同时进行小面积示范试种。2016年在海南进行生产试验。2018 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琼审稻2018032)。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该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25d,在海南早造一般1 月初播种,晚造应该安排7 月中旬播种为宜,秧龄不超过25d 为宜,属中熟品种。秧苗期表现为秧苗健壮,叶色淡绿,秧苗进行大田移栽后缓苗快,后期生长表现为分蘖能力强;株型适中,茎秆不露节,同时比较粗壮,叶片直立,成熟后稻谷无芒;株高适中,平均株高110.6cm,穗长25~29cm,每穗实粒数120~150 粒,千粒重25g 左右。

1.2 抗逆性经海南省内连续2 年多点种植,S1035 表现为中感苗瘟病,中抗穗颈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较轻。抗倒伏能力较强。

1.3 米质经过砻谷机加工,糙米种皮为深红色,经过精米机加工后,表现为透明度较好,米质优。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2015 年参加海南省品种比较试验,5 月在三亚基地经过专家组测产验收,每hm2平均产量达到8.39t,产量优势明显,比对照品种红香优3号增产9.10%;2016 年参加海南省4 点试验,平均产量7.90t,比对照红香优3 号增产3.75%,4 个试验点均增产。

2.2 生产试验2016 年在海南进行了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7.95t,比对照红香优3号增产4.6%,4 个试验点中有3 个点(三亚、陵水和海口)增产,文昌试验点表现为比对照减产,可能与试验地点的盐分含量高有关。2018 年在三亚市崖城镇等地进行了示范试种,表现较好,S1035 达到了大面积推广的要求,可以进行推广种植。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宜种植范围该品种适宜海南省除五指山市、保亭县、白沙县和琼中县以外的市县作早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少施用氮肥,以免造成倾斜或倒伏情况出现。

3.2 稀播种育壮秧在浸种时“三起三落”即可。用25%咪鲜胺600 倍液浸种消毒10~12 h 后,采用少浸多露(即浸6h、露3~4h,多次反复)方式浸种,至80%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在播种时强调稀播,注意苗期肥料使用以便壮秧。海南三亚地区早造最迟不超过1 月上旬,晚造最迟不超过7 月上旬播种,每hm2用种量以30~45kg 为宜,秧龄期25~28d,培育多分蘖壮秧。秧田管理主要是注意水分管理和病虫害管理,注意防治蓟马等苗期虫害,在移栽前1 周左右使用尿素追肥,增强秧苗素质利于后期生长和高产。

3.3 适时插秧,合理密植海南南部地区早稻适宜在2 月上旬到中旬插秧,晚稻适宜在7 月下旬插秧。由于该品种分蘖力较强,在肥力水平中等的田块行株距20cm×20cm,每穴插3~4 株苗为宜,在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适当减少每穴苗数,同理在肥力水平较低的田块可以适当密植,保证每hm2有效穗数在269.8万~284.6 万穗之间,每穗实粒数在120~140 粒之间。

3.4 科学施肥总的施肥原则是每667m2施复合肥(40%~45%含量)40kg,推荐使用缓释肥;分蘖肥以尿素为主,早追、分次追,比如移栽后3~4d 追7.5kg,1 周后补追5kg 左右;拔节圆秆后(穗肥)追复合肥15~20kg,1 周后看苗再确定是否再补肥。底肥:尽量使用发酵好的农家肥,在无农家肥时,每hm2可以施用标准氮1500kg 左右、复合肥350~375kg 和其他微量元素肥料,保证底肥充足。追肥:在移栽1 周后施分蘖肥,每hm2追施标准氮149.9~224.9kg 和复合肥299.9~374.8kg;在抽穗扬花期可以少量使用穗肥提高品质和千粒重。

3.5 加强水分管理水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生产条件,它是营造水稻适宜水、肥、气、热生产环境的重要抓手。在水分管理上遵循分蘖期浅水勤灌;苗数20 万~23 万/667m2时晒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壮籽期干干湿湿,收割前7d 断水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病虫防治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会有较好的效果。

3.6 巧防病虫草害用浸种剂浸种防治种传病害,如果苗期发现有稻瘟病可以使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进行防治,在后期的白叶枯病防治可以使用叶枯唑。对虫害的防治:稻飞虱推荐使用扑虱灵或吡虫啉等内吸性农药防治;二化螟可在幼虫3 龄前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对杂草的防控坚持化学控草为主,人工控草为辅,可以选用安全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化学除草剂。

猜你喜欢
稻瘟病分蘖海南省
睡觉的猫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海南省肿瘤医院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