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2023-03-22 07:31梅州市梅县区扶贵小学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引路人师德人格

文梅州市梅县区扶贵小学 李 静

一、学为人师

师德,并非动听的语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我国教育传统思想中倡导的“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知识和行为的统一。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言行中,体现师德;在师德上,体现自身价值。以此达到崇高的教育目标。

二、尊重理解

尊重、理解、相信学生,是解决教学盲点问题的根本。尊重他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尽管在教育活动中是不同的角色,但在道德上、人格上必须是相等的,也就要求教师不可盛气凌人,也不可借助教师的地位和能力侮辱学生;了解学生要从他们的身心成长特征入手,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了解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心里,从而认识他们的稚嫩与纯真;相信学生要尊重他们的潜在发展能力,并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练,在训练中发展。唯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和教师缩短心灵的距离,他们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

教师一句暖心的话、一道鼓励的目光、一个温和的微笑都可以在他们稚嫩的心灵留下美好的烙印。重视儿童的独特个性,关爱他们,为他们撑起一片蓝蓝的天空,让每个学生都在爱的光芒中茁壮成长,让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得到健全发展。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三、爱为基石

在学校的德育教学中,爱是根本,是师德的核心。教师的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它像“润滑剂”,协调着师生的关系,减少了师生之间的对抗、冲突等矛盾。当教师全心全意地热爱、关怀、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时,师爱就成了一股很重要的教育力量。也正是有了爱,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教师的爱是全面的、公平的。所谓全面的、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即表现好的要爱,表现较好的要爱,表现不好的也要爱;生性活泼的要爱,文静懂事的要爱,内向而不拘小节的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谁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与重视,特别是小孩子,每当听到教师的一声亲切的问候,或者接受一个轻柔的抚摸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而低年级的小朋友,更渴望教师的关爱。所以,每当小朋友大声读书读累了,我会叫他们喝水;当小朋友的衣物没有穿戴整齐时,我会弯腰帮他们收拾好;当他们生病了,甚至住院了,我会及时打电话去问候他们,一件件不经意的小事,如同一场春雨点点滴滴地润泽学生的心田,学生们都能深深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热爱学生既要感性地爱,也要理性地爱,这意味着我们要从严要求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与错误不放纵、不姑息。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得失、苦与乐,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身为一位教师,我们有使命引导学生们步入求知的圣殿,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也有使命引导学生张开思想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我们有职责引导学生插上智慧的羽翼,让他们尽情飞翔于无尽的蓝天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与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以身作则,用爱的力量,让他们从我的身上学到知识,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四、培养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专家们指出,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关键的时期是儿童时期和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准绳,重视营造班级和谐、积极、向上的风气,激励学生们争当“班级之星”“学校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通过学习引领,让学生们养成言行文明、孝敬长辈、写好字、每天阅读等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总之,有教无类。师者,不仅仅是为生解惑,更要从育人的高度做好引路人,以德为基,树栋梁之才,成就有用之人。

猜你喜欢
引路人师德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引路人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母亲是孩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