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四时四节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23-03-22 07:31广州市天河区华港幼儿园邹慧霞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紫荆花天河园本

文/广州市天河区华港幼儿园 邹慧霞

我园地处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公园旁,所在小区居民多来自岭南不同的地区,自带岭南地区的文化基因,对传统文化比较推崇,所以,本课程立足园所实际,主要开展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呈现自然、生态的课程样态。四时即一年四季,我园通过选择与岭南四季气候相接近,教学资源较丰富,传播较普遍的四大传统节日,有规律地帮助幼儿体验一年四季流转中,每一个季节赋予的与自然相联系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是春之节清明,夏之节端午,秋之节重阳,冬之节冬至。四时涵盖四大传统节日,呼应岭南地区气候变化不明显的四季特征,能让幼儿对比感知祖国幅员辽阔、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领略到岭南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变化和节日文化的差异。

一、岭南地区四时四节园本课程实践策略

1.重视节日与自然、社会的理论学习

教师每年都会经历传统节日,接受着节日文化的熏陶,知道和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但如何将节日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活动相连接,如何获得更多的节日学习资源,在传承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孩子创造和实践的学习路径,需要教师开展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节日文化整理,我们在“新课程”项目组的理论导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认真执行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的框架,学习岭南地区传统节日与自然资源、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并整合到课程实施情景中,各班独具特色,生成不同年龄段班级的节日课程脉络图。

2.教学探究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开展

不同年龄班认知水平不同,在四个传统节日中的学习内容也不相同,教师注重传统节日与周边自然情景、社会活动相融合,结合不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集体备课中围绕本班特点,针对某一个探究点开展节日主题的学习。如冬之节冬至的主题,我园考虑到冬之节转眼即逝,如何将冬之节与自然变化、人们活动相连接?我们主要突出岭南地区冬天来临时自然情景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如我园每年冬之节前后,幼儿园满地的紫荆花瓣成为小班孩子日常接触最多的自然材料,是很好的主题场景,我们利用紫荆花装扮班级、制作艳丽的紫色颜料、开展紫荆花的拓印、为紫荆花树干油上白色的“衣裳”等,将冬之节与自然紧密相连,开启浪漫的节日之旅。中班的孩子在冬之节开启一场“窖藏食物之旅”,通过收集岭南地区冬季出产的茨菇、马蹄、甘蔗、冬笋、萝卜等食物,每个孩子都要讨论和制作一瓶腌制蔬菜,亲自感受人民的聪明才智,体验一回在天气寒冷的时节中,古代先民保存食物之道。

3.家园联手拓展户外教学场景

节日活动的开展必须考虑孩子的特点,节日来临之际,教师联合家长资源,着力营造自由宽松的节日话题情境,围绕节日的户外探究活动精心设计探究问题。例如我园冬之节都要开展年度的冬游活动,冬游的地点、冬游探索的核心问题等都要经过家园思考,从而吸引孩子主动探究。2021年冬至,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园减少组织集体外出活动,我们与大班家长联手,在家门口开展了一项围绕“假如北京的朋友来天河公园游玩,我会这样介绍”的小组探究活动。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围绕话题介绍冬季的天河公园是怎样的,天河公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游览公园等,通过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探究出不同的参观路线,初步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五大领域的学习融合。

二、岭南地区四时四节园本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岭南地区四时四节园本课程是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课程实践,它鼓励老师打破传统节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老师有准备、有计划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围绕一个与孩子们生活有关的节日场景和话题开展探究学习,关注每次探究的过程,记录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讨论和思考,鼓励老师和孩子不因循守旧,在探究过程中创新不同的节日学习方式,达到较好的课程效果。

猜你喜欢
紫荆花天河园本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紫荆花开二十五载”港珠澳大桥诗词交流会暨《紫荆花开二十五载》大型诗词作品集征稿启事
紫荆花 美丽的“误会”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湖南省潇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对天河览胜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紫荆花
一条天河走运来
紫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