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架起桥梁,幼小顺畅衔接
——小学低年段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探究

2023-03-22 07:31广州市海珠区金碧第一小学黄文远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儿童游戏评价

文/广州市海珠区金碧第一小学 黄文远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从一年级开始,儿童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环境、方式和内容与幼儿园的截然不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遵循儿童本身发展的规律,在小学的初始阶段,构建适合儿童的课程以及学习的形式,是幼小衔接的核心。因此,“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将知识融入游戏的过程中,在玩耍中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度过衔接期。

一、游戏激趣,探究新知有动力

认知效果要想提高,必须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导入就要新颖。以游戏引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乐学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了系列激趣游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8和9的分与合”时,用“猜糖果”的游戏导入,学生随意拿起几颗糖果,老师就能够通过剩下的糖果,结合数的组成,准确说出拿走的颗数。通过游戏设疑,学生带着心中的疑惑进入学习,更能调动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学习“用余数解决问题”时,用“猜颜色”的游戏引入,学生随意说某一个编号的气球,老师利用排列的规律都能够准确说出它的颜色。学生带着“我好奇,我要学”的心态进入课堂的学习,主动地寻找知识、探索方法。

导入时的游戏环节设置,要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要既能够营造神秘的气氛,又可以巧妙地把他们引向数学的思考中。

二、游戏巩固,核心知识助掌握

儿童通过体验、发现和探索去学习,才是知识获取的最佳途径,这样得到的理解才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课室被布置成小超市,学生们运用人民币学具,购买物品,在游戏中认识人民币、换算人民币,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认识钟表”中,学生们小组合作,一起观察数字1~12的位置,辨认“时针“”分针”,互相协助,自制钟表,从而认识钟表。学习“8和9的分与合”时,在“找朋友”的游戏里,学生们每人拿着一张数字卡片,根据数的组成,找到朋友,组成8或9。在“立体图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我说你猜”等不同的游戏,在触摸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在猜谜中熟悉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与游戏巧妙融合,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知识产生、运用的全过程,积累了学习的经验。同时,通过游戏,也营造了一个张弛有度的学习空间,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得以有机转换,课堂也显得动静结合、节奏分明。

三、游戏启思,学科素养渐形成

在游戏的设计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数学的核心知识,将“启思”作为游戏的灵魂,直指数学核心知识和学科素养,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百数表”是体现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重要学习内容。围绕“百数表”的游戏也多种多样。其中,拼图游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教师将一张“百数表”变成一幅拼图,把它拆分成颜色、形状不同的几块。学生根据“百数表”中的规律,动手拼一拼,拼回原样。在游戏中,学生要通过观察,根据横行、竖列的规律才能拼出拼图。游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升难度,即有部分数的百数表拼图。每块拼图只写出一部分的数,学生要先把剩余的数字补全,才能拼出完整的拼图。这个游戏,既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培养了学生的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计算的能力是贯穿了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可说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口算比赛”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使他们在游戏比赛中收获快乐。比赛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天天计时练”,每天3分钟口算练习,记录时间内准确计算的题目数。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慢慢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二是“口算擂台赛”,限定30道口算题,记录正确运算所需要的时间,时间短的学生获胜,成为当周的擂主。下一周,欢迎其他学生挑战。用时更短的挑战成功,成为新的擂主。游戏持续了整个学期,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朝着擂主的方向,积极踊跃地参与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四、游戏检测,多元评价引成长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提质增效的一味良药。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为其增添乐趣后,也能使学生更愿意去完成。阅读绘本、计算涂色、画加法和减法的小故事、拿现金去超市购物、玩蛇形棋等都使学生在实践的快乐中收获知识和能力。

扑克牌数学游戏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我来分分类”:按颜色分、按花样分、按数字分等。“数的分与合”:1~10里,抽出一张,说说它的分解,或者抽出两张,说说它的组成。“谁会被吃掉”:两人出一张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小的会被“吃掉”。“加一加、减一减”:抽出两张牌进行加减运算。“找邻居”:出一张牌,说说相邻的数。“谁不一样”:出几张牌,把不同特征的找出来……道具简单,玩法多样,寓学于乐。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这既符合此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也体现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对评价内容的要求。我校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将测评的内容以“和悦乐学嘉年华”的形式开展。通过生动有趣的环节,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学习评价。学生积极融入,热情高涨,快乐、自信地参与活动。在学业评价活动中,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元的评价方式客观地展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促进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双减”真正落地,让教育回归本真。

猜你喜欢
儿童游戏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