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及游戏环境的创设

2023-03-22 07:31深圳市南山区世纪村幼儿园刘月容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活动室创设幼儿园

文/深圳市南山区世纪村幼儿园 刘月容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对幼儿的人格培养与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社会关注。规范幼儿教育的本质,提高园所环境的创设,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利用多种教研方式,学习、指导、交流,让学前教育的专业化更上了一个台阶。《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游戏化教学仍然欠缺,而游戏环境的创设更是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基本现状

(一)重教学轻游戏

由于教师的资质水平及园所物质条件的差异,“重教学轻游戏”的观念依然存在;“教”和“玩”一直都是教师们无法做好平衡的要点,到底哪个点更利于幼儿的发展,利于幼儿的成长,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心中可能都认为“教”更有用,因为“教”能从幼儿身上更显性地看到收获和成果,而“玩”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利弊,它是很隐性的,尤其在家长的关注点上它是很难看到预期的结果的。

(二)偏重游戏的教育作用、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游戏是一种快乐和成功的体验,本身具有形式活泼、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它强调的并不是帮助幼儿发展多少智力,建立多少秩序感或作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的工具,它是人们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一种滋养。所以,游戏并非只有功利性价值,本体价值更是游戏的核心魅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应当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而很多教师对游戏的认识偏于以成人为中心、过于重视游戏的教育功能而不是幼儿的体验,这样游戏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幼儿的主动性也无从得到发展。

(三)忽视游戏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人,环境也造就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他们能从周围的一切事物中学习知识、吸收经验,而环境作为他们活动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二、游戏环境的创设策略

幼儿园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安全封闭环境,它应该为幼儿的健康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让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见儿童、追随儿童,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来支持游戏的发生。

(一)室外游戏环境的创设

1.适宜的环境和适度的参与。对于幼儿来说,户外充满了诱惑和刺激,在户外游戏可以释放自我,调节情绪。而这种释放对于班级常规管理而言,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释放了多余的精力,幼儿能更好地参与其他活动。在游戏中我们也应当关注到幼儿的游戏需求,比如游戏场地是否够宽敞,是否便于通行和游玩,布局是否合理等等。对于场地较小的幼儿园,更应挖掘环境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因地制宜地创设游戏区。幼儿园的空间与环境既要指向设施、材料等物质要素,也包括关系、文化等精神要素。环境的创设最好可以服务于幼儿园的课程,最大化支持儿童的发展。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看见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让幼儿参与实施的过程,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2.坚持安全性原则。室外由于场地空旷,材料多变,自然产物较多,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也会随之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应当随时检查材料摆放是否稳固,是否适宜幼儿操作、使用、探索;对于各类设施设备也应当定期进行检修,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

3.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冒险性性。(1)传统性游戏场地和创造性游戏场地。传统游戏场地上,一般会有一些大件的或是固定不能移动的设施设备。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传统游戏场地的缺点逐渐暴露。这种设施的游戏方法有限,功能都比较单一,设备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也不利于幼儿的想象和探索。所以在环境里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游戏设施与之结合,可以引发幼儿多样化的游戏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可移动的设施和器械及一些低结构的玩耍材料,可以是各类车、轮胎、奶粉罐、纸箱等;或是一些天然材料:石头、树叶、木桩、树干等,再提供一定量的半成品,激发幼儿想创作游戏的欲望。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也可以号召家长一起收集,这样不仅扩大了资源的来源,也为园所的场地规划起到促进的作用。近几年,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回归自然,培养孩子做自然人、热爱自然,深刻意识到自然对孩子有着良好的疗愈及教育作用,开辟自然区域。如: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养殖区等,可以大大提高幼儿与自然的互动,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需要,感受自然的变化过程,在自然中发现、在自然中合作、在自然中获得经验。(2)冒险性游戏场地。比如:在树与树的距离间,可以利用绳索做一条独行桥、或攀爬网;高低的地形,则可以设计一个滑索等。还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对幼儿园里的报废设施,进行二次改造利用,让它充分发挥另一面价值。

(二)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

1.常规型室内游戏区域环境。(1)建构区。建构区能激励幼儿积极的动手动脑进行想象搭建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项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活动。在搭建的过程中会遇到平衡、空间、结构的难题,在反反复复的游戏中获得许多经验,并创造出不同的风格和类型,还会用不同的材料玩象征性游戏。一般设在不靠门的角落里。由于积木区需要用到的空间会比较大,所以这个区也可以作为教室的多功能区和集体活动区。区域里有配置好的地毯,材料归类摆放好,有相对应的标记,便于幼儿取放和收拾。(2)美工区。在美工区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区最好是靠近窗户和水源。接近水源区方便幼儿取、换水,收拾清洁。区域的设计应当注意空间位置、材料、艺术氛围的创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工具及半成品,保留一定位置的作品展示空间,在美育中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3)角色游戏区。这个区是幼儿期最具典型和特色的游戏。幼儿会模仿现实生活的情境布置场景、学会合作、交流、分配角色、扮演角色等,是社会性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在幼儿园里,设置最多的就是娃娃家,其次商店、医院、理发店等。这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仿真创设,比如娃娃家里分隔有“厨房”“卧室”,适合并能够促进幼儿对主题的开展。再准备一些相应的角色扮演装备,让扮演者更投入地执行自己的责任。(4)操作区。这个区通常安排一些益智类的材料,有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培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问题、完整任务。因此,在这里可以投放各种拼插玩具、结构材料、手工材料、电力材料,还有一些基本知识的操作单等,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注意力、耐心及合作精神。由于这类的活动都比较安静、专注,因此,区角应设置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以保证幼儿专心致力于自己的游戏。(5)阅读区。阅读区是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载体和桥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对幼儿日后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一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各类图画书、工具书、画册以及有声绘本等。再分隔摆放一些桌子、椅子,为幼儿的前书写提供一个适宜的场地,这个区域主要以静态为主,要避免干扰,可设在角落,尽量远离嘈杂区。由于在这个区域里用眼活动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采光,使光线明亮。(6)其他活动区。

2.联动游戏型室内环境。联动游戏,是在打破区域界限、班级界限、年级界限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游戏活动。突破固定区域和空间,激发儿童无限学习的可能。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的教室,去到除本班活动范围内的其它活动室,与其他班级的幼儿融通学习。为将各活动室空间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可采取特色空间创设的形式,将每一间活动室规划成特设的功能室,大量投放多元化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索及学习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如大一班的活动室创设成搭建室、大二班的活动室创设成角色扮演空间等。在环境准备上应当围绕活动室拟定的特色目标创设多个主题小分区,通过环境的布置与材料的投放,充分发挥一室一特色的多功能性、再结合幼儿园的其他功能室,将原本集中在一间活动室的多个区,扩大成为多间活动室的多个区。这样的游戏环境更宽敞生动、材料更丰富、主题更明显。

3.精神环境的创设。精神环境虽然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对幼儿来说却是环境里重要的一部分,对幼儿的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是精神环境的创造者,应当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理解、尊重幼儿。也应当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态度,让幼儿感受到被认可、喜爱、关注。同时,应当给到幼儿充分游戏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温暖,从而轻松玩、轻松学、自信地生活和学习。

三、结束语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与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室内和室外虽然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差别,但对于幼儿的发展却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应当将室内外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成为游戏和环境的主人,让环境为教育助力,促进幼儿更好成长。

猜你喜欢
活动室创设幼儿园
8个教室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关工委主任五四建文化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