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探索

2023-03-22 07:31陆丰市星都学校庄彩玉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感性童话

文/陆丰市星都学校 庄彩玉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不仅情节吸引人,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超高的价值。但在当前的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理性高于感性、认知大于情感教学、灌输大于引导三方面的问题。教师只有深入问题做好反思,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才能将童话功能发挥出来,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童话教学理念

1.丰富教师童话理论素养

教师童话素养是影响童话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童话理论素养只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把握住童话特点以及本质,才能带给学生心灵感触的课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自觉的学习意识,主动汲取童话理论知识,并注重自身的教育。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学习有如下几种途径:第一,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童话文学作品。第二,阅读童话理论书籍,掌握先进的童话教学理论。

2.教师主动研究和发现儿童

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审视孩子们,被驯良的孩子们成了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在这一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判断力,在社会中看人脸色行事...时代在发展和进步,成人要蹲下来,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们交流,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这对教师来讲是一项挑战,同样是不可懈怠的任务。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发现儿童为主。所谓的发现儿童,即采取一切方法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根据儿童需要为其构建合适的教学。

3.理性把握童话教学特点

把握童话教学特点是开展童话教学的基础。新课改的发展衍生出了诸多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追求前进的道路上,在践行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不可盲目进行。任何一种理念只有根植于合适的土壤中,才能焕发出活力与生机。教育的发展是必然的,教学改革的道路也注定是崎岖不平的,教师要耐心等待。人们在批判童话教学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但都太过偏激,要么过分关注“人文性”,要么过分强调“工具性”,导致语文课失去了自己的色彩,将童话课上成了语言训练课。这种偏激的行为最终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基于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平衡好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序开展童话教学。

二、优化童话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体验

1.构建童话教学课堂

为了优化童话教学现状,必须赋予语文课堂童话精神。通过纳入童话元素,用童话逻辑开展童话教学,可以让整个课堂充满童话的味道。教师要开展想象式教学:自童话教学开始,教师就要构建出想象的基调,让孩子自觉的进入到童话世界中来。例如,在《去年的树》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让孩子们以“鸟儿”的角色进入到故事中来,了解鸟儿的思想、言语、感受,让孩子们经历故事情节。不仅如此,教师也要成为童话故事的一名成员,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童话阅读。在这一教学中,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童话的理解,而且童话情感直抵学生内心。

2.坚持感性化教育

感性化教育的目的即采取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依靠对外部世界的感官理解事物。而童话正是感性资源丰富的有效载体,教师只有把握住学生和童话感性化的特点,才能让学生的心灵丰盈。坚持整体化感知:整体化感知在于对童话情节的整体把握,拒绝分段教学。只有基于童话的整体性特征,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更加饱满、立体。

3.开展课外童话阅读指导,提升学生品味与能力

基于教材编排的限制,很多童话都是在精良改编后才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而且分布不均。基于此,教师要不断的向课外拓展,鼓舞孩子们阅读优秀的童话经典故事,弥补课堂的不足。在开展课外童话阅读中,其重点不在于学生读了多少童话,更在于良好环境的构建:第一,定期向学生推荐童话。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周为时间轴,定期向学生推荐相应的童话作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第二,构建宽松的阅读氛围。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赖于良好氛围的构建。第三,定期开展童话阅读交流会。小学生自控力弱,受外界干扰很大,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与数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交流会的形式督促学生。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感性童话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理论宣讲员要注重理论素养的修炼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