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22 07:31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九小学罗子芬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反思性小棒倍数

文/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九小学 罗子芬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尽管从事小学数学教育二十多年,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仍然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影响教学的质量。在动态变化的学生和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教学经验永远没有饱和度,于是反思教学成为了习惯。刚开始,笔者仅仅关注情景设计,认为合适的情景便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结果未能如愿。个中原因是教学策略只从学生兴趣下手,而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关注反思。因此,笔者认为开展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很有必要。

二、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策略

虽说教学反思的主体是教师,但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反思性教学策略必须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

(一)教师层面

1.绘制导图,厘清脉络,反思教材核心概念

反思性教学不是机械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或上级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领会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核心概念,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探究中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绘制单元教学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教学中的核心概念,降低教学难度。

2.发现问题,二度设计,反思教学传授方式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的过程。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立刻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二度设计”,反思传授方式,使学生的困惑得以解决,提升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三角形特性”这一概念时,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生活实例明白这一知识点,但却有学生认为焊接好的四边形同样具有稳定性。看来生活实例只能让学生从表面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因此我们必须从本质上进行二度设计:你能用三根小棒拼出几个三角形?你能用四根小棒拼出几个四边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可发现,用三根小棒只能拼出1个三角形,从拼出三角形的唯一性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反之,则理解了四边形的易变性。

(二)学生层面

1.观学生参与度,反思教学设计合理度

一节好课,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讲得多好,而是看学生的参与度有多高。若课堂教学有趣,则学生兴趣盎然,小手举起,两眼发光;若课堂提问有度,则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句句有理;若课堂活动有料,则学生指尖飞舞,争分夺秒,创意不断。

2.阅学生错题卡,反思教学难点理解度

在反思性教学中,我们可通过《错题分析卡》来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点。《错题分析卡》包括分析错误原因、分享解题新思路、举一反三三部分,它记录着学生对错题的思考和验证。教师通过批阅学生《错题分析卡》,反思学生对知识难点部分的理解程度。

3.询学生收获处,反思教学效果深浅度

在教学中,让学生谈收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同时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如学生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后,在总结收获时说:“判断2、5的倍数特征只需要用‘眼’看,判断3的倍数要求‘和’。判断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或2、3、5的倍数,要先看个位再求‘和’,一先一后不要乱。”可见学生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结束语

反思性教学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它是长期的过程,是永恒的话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只有在教与学上不断思考,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教学成果上不断总结,才能实现教学水平的自我超越、教育质量的大幅提高、教育理念的深度提升,以高质量的教学带动学生高成效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自主参与者、课后的自我反思者、学习的自由讨论者。

猜你喜欢
反思性小棒倍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倍数魔法
巧移小棒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题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