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红色工业遗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以汉冶萍铁路为例

2023-03-22 21:02刘小雯伍亚娟
交通企业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遗产党史红色

□ 刘小雯 伍亚娟 万 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尤其注重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立足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内涵和党史教育价值,挖掘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作用和功能优势,不仅有利于铁路红色工业遗产自身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更有利于进一步用好铁路红色资源、传承铁路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和长效化,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一、铁路红色工业遗产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铁路红色工业遗产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铁路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工业遗存和文化标识,见证了与中国工人运动、工业化建设、科技进步等重大事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一种特殊红色资源,更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1.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载体

中国铁路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践行者。建党初期,铁路工人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铁路也成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斗争的最早活动领域;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铁路工人在艰苦斗争中寻求真理道路,把万里铁道线变成了斗争最前线;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人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充分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铁路人大胆改革创新,勇当国民经济发展“火车头”;进入新时代,铁路人勇担“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伴随这一历史发展,铁路产生了丰富的红色工业遗产,记载了一代代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历程。

2.是开展党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铁路红色工业遗产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承载着铁路厚重的历史,集中展示了中国铁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快到慢、从小到大、从“追赶”到“领跑”的实践发展历程。从时间来看,铁路红色工业遗产历史悠久,覆盖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全过程,是一个广博的红色资源宝库;从内容来看,铁路红色工业遗产内涵丰富,凝结了铁路红色精神、铁路红色事迹、铁路红色文物、铁路红色旧址、铁路红色场所等精神和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这是开展党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3.是传承铁路红色基因的独特资源

回顾中国铁路百年奋斗征程,一代代铁路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锻造了“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铁路红色工业遗产是铁路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工业遗存,作为见证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革命文物,形成和积累了具有自身特质的历史价值和技术价值,是承载铁路红色基因的独特资源,赋予着铁路企业高质量发展独特持久的动能。

二、基于党史价值的汉冶萍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湖北省铁路红色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建于19 世纪末的汉冶萍铁路(今称铁黄线,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加强对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发展现状的调研,既是保护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挥其党史价值的需要。

1.科学保护有待提升

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红色资源,但目前对其科学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都存在不足。一方面,对于影响城市更新、居民生活等路段工业遗迹的规划不明晰,部分工业遗产受沿线老旧房屋影响较大。比如,2012年铁路企业停止对汉冶萍铁路的运营,但政府对其定位不明,直到2020年初才确定将其改造为城市有轨电车,继续为城市发展服务,8年时间围绕“拆与不拆”的争论为汉冶萍铁路的保护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铁路工业遗产的鉴定规范标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铁路文物属于专业性强且自成系统的文物,而我国铁路文物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科学的保护体系,所以国内的铁路文博场馆对铁路遗产的认定、鉴选、入藏、等级鉴定标准等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长期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一直到2011年相关定级标准才逐步制定出台,但还需要在实践检验中补充修改,从而更具科学性。

2.系统研究开展不足

目前,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的开发深度不够,尤其是铁路与地方部门合作不足,切实管用的举措不多。问卷显示,还有近50%职工认为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不充分,究其根源就在于对遗产的系统性研究开展不足。汉冶萍铁路是中国现存的近代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城市轨道铁路,孕育了第一代产业工人,形成了当时最大的产业工人总工会,为我们党的早期发展积蓄了重要工人基础。同时,汉冶萍铁路是我国转型期资源城市的见证者,为协调铁路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研究空间。由此可见,对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进行系统性研究,要进一步厘清城市发展历程,在充分发挥遗产价值的同时,深入做好未来发展规划,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3.精品展陈仍需优化

精品展陈是发挥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价值和作用的重要载体。座谈中,53%的职工没有看到过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的宣传信息,20%的职工表示网上相关信息少、吸引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在宣传力度和形式上,新招新法不多,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并及时捕捉青年群体的网络阅读偏好;在展陈内容上,空间设计和布局划分不够合理,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的发展历程和红色基因突出不够,造成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

4.教育功能有待强化

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具有重大教育功能,但目前针对早期党组织深入铁路开展工人运动的事迹、影响挖掘不够,其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在座谈中,95%以上的职工认为应该发挥其教育作用,70%以上的职工认为应该重点发挥其红色教育作用。但是,在问及工业遗产红色育人作用发挥现状时,74%的铁路职工对汉冶萍铁路相关的红色历史并不十分清楚。由此可见,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红色育人作用发挥还有提升空间,目前其红色教育的力度、效果还不够。在挖掘教育功能的方式方法、形式内容上也稍显滞后,没有做到更好结合受众习惯、爱好、理念等。

三、深化铁路红色工业遗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以汉冶萍铁路为代表的铁路红色工业遗产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铁路红色工业遗产,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为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带来有利契机的同时,促进湖北省内铁路红色工业遗产“活起来”,使之成为“讲好红色工业故事、传播红色工业精神”的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助力。

1.深挖铁路工业遗产的红色基因,筑牢“学史明理”的理论之基

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充分发挥铁路红色工业遗产教育价值,加强对党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认识,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

(1)从学理上系统解读铁路红色遗产教育价值。湖北拥有早期党的组织,也有早期的产业工人和产业工人总工会,特别是汉冶萍铁路、汉阳造、大智门火车站、粤汉铁路火车轮渡码头旧址等工业遗产,其本身具有标志性的党史节点意义,具有独特研究价值。因此,要做好铁路红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工作,从学理上准确定位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教育价值。

(2)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要根据人物和事件性质的不同,将承载着我们党早期工人运动和工业化历史记忆的铁路不可移动文物分类全面摸底,将每一件文物信息录入数据库,为其制作专属“身份证”,以“内容为王”;让特殊讲解员讲述红色基因,听红色故事后人讲红色历史,讲感恩奋斗,讲发展变化。坚持用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历史气场唤起广大党员和群众对于革命历史的真情实感,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2.强化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提高“学史增信”的信仰之力

尊重历史真实需要坚实可信的证据,而铁路红色工业遗产就是历史天然的注脚。利用铁路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强化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

(1)加强统筹规划。突出抓好省内铁路红色资源的总体规划,树立“大铁路文化保护”理念,结合遗产自身保护现状、地方发展综合规划等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抢救和保护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保护方案,设立修复和管理铁路遗产的专门机构,以便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比如,铁黄线将整体改造为城市有轨电车,这有助于城市改变传统以原材料工业发展为主的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业和服务业快速增长。

(2)抓住关键环节。铁路企业在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方面,对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有着不可比拟的关键优势。比如,2020年国铁集团专门下发了《国铁集团党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铁路可移动文物和具有保存价值实物调查保护工作的通知》,各地铁路企业纷纷开始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保护制度,部分地区将遗产进行科学规划后并通过改造形成公园、教育基地等。因此,要紧紧抓住铁路这个关键,以各地铁路企业作为铁路红色遗产的保护主体或主要参与者,切实做好遗产的开发保护。

3.打造“一体化”铁路红色工业遗产项目,构建“学史崇德”的道德之源

铁路红色工业遗产是异常珍贵且有限的文物和社会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教育价值,为构建“学史崇德”提供道德之源和育人之本。

(1)加强“一体化”合作共建。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价值发挥不仅是铁路企业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的责任。发挥铁路红色工业遗产的作用,需要多单位合作共建。如在遗产所在地建立高校、企业等实训基地,周期性组织人员开展学习、考察等,搭建铁路红色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在深入推进遗产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育人价值。

(2)打造“个性化”精品项目。针对不同历史价值、历史时期的遗产,以打造“个性化、精品化”展陈为目标,使其社会教育价值更加明确、系统。如汉冶萍铁路红色工业遗产,可以推进其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采取3D图示、短视频、H5 图文介绍等方式,把遗产与互联网相结合,丰富传播形式,增强观赏性。在实体展陈方面,要用心用情,力求做到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为铁路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催生庄严体验打下坚实基础。比如通过汉冶萍铁路将黄石工业遗产片区的三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汉冶萍煤矿、华新水泥厂旧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和一处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东露天菜场)连接起来,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一同构成需要加以保护或活化利用的城市文化遗产廊道,串联成一条红色工业遗产线路,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网络。

(3)推出“多元化”红色周边产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机构等发挥合力,联合打造资源共享系统,推进相关教育项目合作,采取多种形式研发周边产品,如铁路红色文化专题片、微电影、明信片、卡套、手提包等,加快铁路红色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学史力行”的行动之力

利用铁路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加强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的创新,促进知行合一。

(1)用活“红色载体”,多维度延伸红色课堂。把铁路红色工业遗产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党内活动等多种载体,形成以铁路红色工业遗产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清单”,打造一批党性教育基地,制作专题短视频进行辅助讲解,或开展遗产现场授课等。如武汉铁路企业党校多次尝试在二七纪念馆开展现场党课讲解,20 分钟时间里,由专职老师带领学员在参观二七纪念馆的同时,讲述革命故事,把耳听、眼见和亲身感受相结合,大大地增强了课程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报、台、网”等平台,开辟学习专栏,定期刊登或推送有关图文作品等,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2)形成长效制度,打造党史学习的文化品牌。加强党史、铁路史研究和成果运用,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铁路党建和党史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完善铁路红色品牌评价命名表彰机制,培育和评选出一批优秀铁路红色文化品牌和建设单位,培养一批由铁路职工组成的红色讲解员,因地制宜进行揭示揭挂,扩大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遗产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遗产怎么分
红色在哪里?
千万遗产
追忆红色浪漫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