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背景下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思考

2023-03-22 21:02张广胜王宇杰罗拉提蔡贤俊
交通企业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县服务区藏区

□ 张广胜 马 也 王宇 杰罗拉提 蔡贤俊

随着高速公路日趋完善,人们选择开车旅游日益增多。四川藏区的秀丽风景与特色文化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但由于缺乏相应文化主题、业态不够丰富、涉旅元素欠缺等原因,游客通常不会长时间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留,“快进慢游”难以实现。近年来,《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强调了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笔者就交旅融合背景下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一、相关背景

1.交旅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2017年,交通运输部与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6 个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018年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与2021年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文件均指出交旅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旅游需求的重要性。

除政策文件外,国内学者们也在不断丰富交旅融合的内涵:有的学者将交旅融合定义是以交通工具为载体、以沿线旅游产品为途径,完善整个旅游过程的新兴旅游方式;有学者认为,以便利出行和满足游客新需求为目的,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交通与旅游产业的统筹协调,相互促进与合作共赢,实现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还有学者从功能转换的角度切入,认为交旅融合重在实现交通点对点运送游客的传统功能向推动旅游经济新业态的创新功能转变,对促进新时代交通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交旅融合已经成为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方向。对两大产业未来发展而言,交旅融合既是理念也是契机:一方面,交通和旅游产业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在业务、市场、资源、人才、信息、机制等方面深化两大产业之间的整合,实现产业间的互惠共生、协同演进;另一方面,在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传统功能的迭代升级,衍生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功能和新的复合型产业。

2.四川省交旅融合相关政策

交旅融合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指出,要依托交通遗迹遗产、超级工程、服务区等交通旅游资源,全方位推动“旅游+交通”融合发展,并推动一批路景相融的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方案(2021—2025年)》指出,应当完善“飞机+高铁+高速+景区道路”立体化综合旅游交通网络,推进城市交通站点与景区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可达性和便捷性;《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依托雅康高速等超级工程、公路沿线服务区探索打造旅游交通产品,加强“茶马古道”“蜀道”及周边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改善提升交通沿线服务水平,建设一批服务区、停车区,因地制宜增设观景台等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区、客运枢纽、客运码头等服务功能。由此可见,在交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较为广阔的前景。

二、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现状

四川藏区一般指四川省阿坝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区。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四川藏区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自然观光之旅、藏区文化之旅、乡村旅游、研学之旅等等)奠定了充足的条件。依托这些旅游资源,近年来四川藏区的高速公路与服务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四川藏区高速公路建设现状

四川藏区具有地貌复杂、海拔高、温差大、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在该区域建设高速公路将面临施工难度大、维护成本高、投资金额高等问题。但是,为了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拉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藏区高速公路网络势在必行。目前,G318 与G317 自东向西贯穿全境,连接川西平原和西藏昌都地区,其中G318 成都至雅安有成雅高速和雅康高速公路通行。连接G318 与G317 的有新都桥—塔公—道孚、甘孜县—新龙县—理塘县、德格县—白玉县—巴塘县等3 条衔接线,均已规划升级为国道,其中前两条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第三条(G215)正在改扩建,并规划建设马尔康—德格、新都桥—巴塘、康定—炉霍等3 条高速公路。未来,将形成以318、317 国道为主,以G215、S217、S303、S211、S210、G351、G213等组成的5条纵向道路为辅的交通网络。

2.四川藏区服务区建设现状

目前,四川省内大多数服务区都集中在川东、川南以及川北,川西地区相对较少。得益于川西藏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四川蜀道集团藏区高速公司在国家、省市州交旅融合发展政策文件、指导意见等指导下,提前谋篇布局,在雅康高速、汶马高速等沿线规划了若干风格独特、功能齐全并具有当地文化主题的各类服务区,力图实现交旅融合、主题突出、品牌引领、产业引进、业态完善。

在川西进藏大通道——雅康高速沿线上打造了以“茶马古道”、“熊猫驿站”、“红色泸定”、“康定情歌”为主题的一系列特色服务区。其中,以“茶马古道”为主题的雅安服务区主要展示汉文化,在修筑时选择自然材料,并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建筑色彩上采用木色、青色、白色等自然的颜色;建筑形式上采用屋顶出挑、吊脚、灰空间等。以“红色泸定”为主题的泸定服务区既是雅康高速公路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汉藏文化过渡点。该服务区以厚重、重复的方式来表现红色文化内涵,其主体建筑采用红色,并在服务区内设立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雕塑。以“康定情歌”为主题的康定服务区则着重展示康巴藏族文化,建筑形式重在突出历史厚重感,采用屋顶大出檐、窗户小出檐、水平屋面、墙体收分等手法;建筑材料采用白泥、石材、木材;建筑色彩使用藏区常见的白、红、黄等。

在深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经济与战略走廊——汶马高速上,规划了“云上羌魂”(桃坪)、“冰雪秘境”(毕棚沟)、“梦幻阿坝”(理县)、“红叶彩林”(米亚罗)、“藏地传奇”(马尔康)等五大服务区。同时,诸如泸石高速贡嘎山温泉服务区、久马高速龙日坝服务区等一系列项目也开始规划布局,预计将在近年落地运营。随着交旅融合经营理念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四川藏区高速服务区文化主题逐步凸显,现代化(特别是智慧化)程度日渐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完善。但由于业态(特别是涉旅业态)还不够丰富、功能还不完善等原因,游客难以获得“快进慢游”的出行体验,距离交旅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三、典型案例分析

泸定伞岗坪服务区、康定服务区和理县服务区在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笔者从项目基本条件、设计理念、规划布局等方面对其共性与特色进行粗浅梳理分析,以探求交旅融合背景下四川藏区服务区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

1.伞岗坪服务区

(1)项目概况。伞岗坪服务区位于泸定县大渡河西岸,规划为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的起点,也是泸石高速与雅康高速转换互通的枢纽。服务区选址于雅康高速大渡河特大桥康定岸,该区域靠近河岸,自然生态相对丰富,施工条件较为理想,原生态的大渡河与拔地而起的桥梁是最宏大的景观。该服务区在设计上巧妙融合大桥锚碇与服务区建筑,拟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国工匠馆等配套设施,并结合省内服务区建设经验,妥善处理连接两大区域的交通流线,由此构成了功能各异、目的统一的特色服务区。

(2)设计理念。依托超级工程提升服务区的旅游价值是该服务区设计理念上的突出特点。项目充分挖掘自然景观与工程景观的潜力,合理运用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重力式锚碇下的三角形空间,拟建设大国工匠体验馆、广场观景区,以满足过往游客观景、体验、停车等各类需求。

(3)规划布局。项目在布局上特色鲜明,紧扣主题。服务区主要区域围绕大国工匠体验馆展开,拟建设广场观景区以及各车型停车位。大国工匠馆围绕大桥的锚碇修筑,计划配备有多功能放映厅、VR体验馆、大桥建设暨两路精神展区、游客休息区、纪念品超市、大桥结构图片展区。为了给游客提供便利,区域内还规划了不同广场观景区,为游客驻足观赏大桥蹦极和周围自然景观预留空间。

项目在规划上做到了流线合理,畅通无阻。路径流线既允许车辆自由出入服务区重要区域,又实现了雅安—康定、雅安—石棉、康定—石棉路段双向通车。各类车辆均能凭借设计合理的路径进出服务区。这些路径将区域中的大小停车位和高速公路进出口紧密串联,为通达出行奠定了基础。

2.康定服务区

(1)项目概况。康定服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雅康高速,良好的规划布局既保障了交通流线,又串联了各功能区。服务区分为两侧,由下穿通道连接,司机、乘客可通过它自由穿行。项目合理运用蓝天、白云、彩林、雪山以及植被等沿线自然风光,从建筑手法、材料、颜色选取等方面展现康巴藏族文化;借鉴藏式碉楼的建筑意向,运用现代建筑手法,打造出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服务综合楼;将环保创新理念运用于现代化建筑,凭借巧妙的设计为建筑引入自然光线,辅助日间照明需求。

(2)设计理念。在设计理念上,康巴服务区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借鉴特色的藏式民居,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法,秉持低碳环保的理念,打造集休闲、娱乐、住宿、饮食等功能的康巴文化聚集地。

(3)规划布局。服务区的主题——康定印象,主要来源于颇具特色的藏式民居。常见的藏式民居一般以石块为主,木料为辅,大多位于山顶;墙体多为木头和石块,并利用黄土填充缝隙;门窗、天棚以及独木梯均保留自然本色,不刷油漆。服务综合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藏式碉楼,亦是藏式建筑风格与技艺的代表。服务综合楼提取碉楼的建筑意向,运用现代建筑手法,在中心区域修筑了三处天井空间并在底部形成自然院落,分别命名为春中庭、夏中庭与秋中庭。天井空间与自然院落内外穿插,改变了传统服务区建筑单一的空间感受;为建筑本身提供了自然采光,辅助日间照明;为司机、乘客提供多变的休闲娱乐空间。

在空间布局上,左侧进出口距离较近,场地内部纵坡长、高差大,因此在出入口预留一块区域并将其一分为二设置绿化岛,用于分流车辆以及应对突发情况;考虑到超长车和大车出入服务区较为麻烦,右侧压缩建筑占地并预留出空闲场地,以保障交通顺畅。

3.理县服务区

(1)项目概况。理县服务区是汶马高速最大的服务区,处于理县旅游核心地带,分布于高速公路两侧。理县浓郁的古羌文化、嘉绒藏族文化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孕育了毕棚沟、桃坪等优质服务区,理县服务区以“云端上的藏寨”为文化主题,其独特的藏羌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为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理县服务区规划了主广场、树阵广场、休闲广场、水景等场景,并积极引进优质商家,打造了业态丰富的商业外摆区。

(2)设计理念。理县服务区在设计理念上,注重将丰富的业态、美丽的人造景观、实用的功能融进简洁流畅、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中,为游客休整娱乐提供多种选项。

(3)规划布局。风格突出,功能丰富是理县服务区在规划布局上的特点。理县服务区建筑以杂谷脑河为背景,取意鹅暖石,并结合独具美感的流水形态,打造了线条简单、衔接流畅的现代化服务设施。此外,服务区还设置了各类停车位、加油站、商业外摆、各式广场、大面积绿化、水景,凭借繁多的功能和丰富的业态,不断丰富着游客们休闲、娱乐、出行体验。

4.启示

伞岗坪、康定和理县等3 个服务区均能为来往的司机、乘客提供住宿、停车、餐饮等基础服务,但基于不同的地形地貌、旅游资源、设计理念等因素,各服务区的建设具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对此,在四川藏区人文自然景观丰富、旅游资源多样化程度高的区域谋划服务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在明确服务区主题定位、核心资源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思路、功能承载和呈现方式。

伞岗坪服务区拟依托超级工程,融入红色文化的基因,建设围绕大国工匠体验馆这一独特元素打造配套设施;康定服务区将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康巴文化相结合,以藏式碉楼为载体,通过自然光线辅助照明的天井庭院等设计突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同样拥有优质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和浓郁当地文化的理县服务区创造性地以现代风格的建筑,融入极具历史感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在对比中凸显独特的美感。在功能规划上,伞岗坪服务区着眼区域串联,凭借简洁的交通流线串联各功能区,实现一体化管理;康定服务区强调未雨绸缪,为交通紧急状况预留空地;理县服务区则因处在米亚罗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古尔沟,故重点关注场景驱动,追求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融合,打造丰富的交旅融合商业与观光业态,呈现出一个“流动的藏寨”。

四、未来趋势展望

1.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强化“快进慢游”的功能

目前,全国6 600 余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自然景观脱颖而出,具有特殊性、不可替代性,发展空间很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未来,藏区高速服务区还应该更加充分发掘资源潜力,积极发展文化体验、藏式民宿、特色美食、特色服装等业态,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使游客停得下、留得住、有意愿消费,进一步强化“快进慢游”的功能。

2.注重策规划先行,凸显旅游价值

未来的服务区建设,将越来越重视主题差异化与特色发展,策划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为此,必须处理好策划与规划的关系,注重策划先行。通过策划,确定服务区的核心资源、市场定位与个性特色,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规划的过程,将其充分呈现,最终形成建设方案。

在交旅融合背景下,服务区建设的全过程应面向旅游开发,体现旅游价值。规划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开发的需求,不仅要为旅游服务、商贸服务、物流集散、休闲游乐等功能划定区域,还应未雨绸缪,充分考虑旅游业态二次开发的可能性。如果不提前预留空间,旅游设施二次开发极有可能因融资、多方协调等原因迟迟不能落地,最终导致留有遗憾。在建设阶段,要同步进行旅游产品打造。在选址时应尽量靠近周边自然人文优质资源,缩短服务区与已建成著名景区的距离,有效降低游客往返景区的各项成本,并提供衣、食、住、行一条龙服务,无缝衔接游客出行需求。

3.关注绿色环保,建设生态景区

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从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项目、公路边坡植被防护、生态功能与景观品质、生态廊道与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强调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促进交旅融合。四川藏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色秀丽,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也是合理开发与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当在服务区规划、建设、运营阶段紧扣可持续发展观,将服务区与自然景观结合,致力打造一个集观景、住宿、饮食、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生态景区,最终推动服务区从传统模式向生态旅游模式转型。

五、结语

交旅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利保障。未来,应进一步深度调研整理四川藏区文旅资源优势,注重策规划先行,沿着高速公路建设更多功能完善、独具文化特色及主题的服务区,并形成服务区自身品牌,促进交通线路附属设施旅游化,不断发展路衍经济,逐步实现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理县服务区藏区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羌族歌舞探究——以四川理县蒲溪乡为例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羌走廊 吉祥理县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