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员定额测算分解系统实现与应用

2023-03-22 00:44关利海马��张剑鹏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定额微服务

关利海 马�� 张剑鹏

关键词:劳动定员;劳动定额;微应用;微服务;计算引擎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生产中,劳动定员是生产组织中科学用人的数量标准: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工时消耗的数量标准[1]。定员定额管理是指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等条件,制定和实施定员定额标准,并推进企业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定员定额标准管理、台账管理、定员测算核定、定员分解应用、定员评价等主要环节,是企业提高用工水平和劳动效率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开发基于微服务微应用技术架构的劳动定员定额测算分解系统,并通过与各专业管理系统或数据中台集成,实现定员测算所需设备台账数据自动获取,提高了定员测算过程中设备台账数据的可靠性和规范性。劳动定员定额测算分解系统主要实现定员标准管理、定员测算与核定、定员分解、定员分析功能,满足“数据直采、线上测算、辅助分解”的管理需求。

2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

微应用平台框架用1组应用的方式来构建1个业务系统,每个微应用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不同的微应用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进行通信,微应用可独立扩展伸缩,不同的微应用可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满足了业务系统快速开发及部署的需求,增强了开发平台的支撑性[2]。

劳动定员额测算分解管理系统采用微应用平台框架实现,技术架构分为4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展现层,层间隔离,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实现组件。劳动定员额系统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设计

劳动定员定额测算分解业务主要包括:定员定额标准修订、定员定额测算台账收集审核、定员定额测算、定员定额核定与下达、定员定额分解应用。

定员定额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需要配备具有相应素质能力要求的人员数量和需要投入的工作量的规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标准,应在开展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适度先进、科学合理的原则制(修)订。根据供电所、供电服务站的客户密度、设备密度、坡度、高程、设备状况、作业距离等方面的差异选定员定额标准影响因子,确定定员项目。系统按照核心业务及常规业务划分维度设计,可分别确定定员定额标准。核心业务定员作为公司基础定员,用来指导直接用工配置:常规业务定员及定额,针对外包人工成本进行控制。

定员定额台账是根据定员定额方法选取的,能够反映特定业务工作量大小,用于定员测算典型设备、服务对象等统计数据,是开展定员定额测算的基础。通过专业信息系统与定员定额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自动抽取,减少人为因素,可不断提高定员定额台账数据质量。明确台账填报及审核流程,对上报的定员定额台账数据负责。

定员测算是根据企业截止日期的定员台账,依据定员标准计算企业劳动定员的过程,是开展定员核定的基础。定额测算是依据劳动定额标准,对开展相应业务所需的工作量大小进行计算的过程,是企业确定外包业务人工成本、分析整体用工效率的重要参考。依据核准后的定员定额台账,组织定员测算工作,测算结果用于核定年度定员,作为超缺员分析、用工需求预测、业务外包管控、内部人力资源配置等工作的依据。

定员核定是依据定员测算结果,统筹考虑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业务外包范围、劳动组织方式、实际用工规模、人员素质能力等因素,确定和下达定员的过程。核定定员应按照“精干高效、压降人耗、逐步达标、持续提升”原则合理确定总量,对于技术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单位,应按照比标准更高的水平核定定员,同时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其持续提升劳动效率。

定员分解是结合劳动组织方式、机构岗位设置、人员规模等情况将定员分配至部门、班组和岗位。

根据劳动定员定额测算分解业务,系统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标准管理、定员测算与核定、定员分解、定员分析4大模块。劳动定员定额系统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

定员标准管理:实现标准规则定义、定员定额项配置、台账项目配置、定员上下限配置、计算公式配置功能。

定员测算与核定:实现任务管理、设备台账管理、实际用工管理、定员测算、定员核定管理功能。设备台账管理实现与数据中台集成获取设备台账数据,各单位专业部门可查询、审核设备台账数据,设备台账数据是各单位测算定员的基础数据源。实际用工管理实现填报或集成,获取各单位职工、农电用工、劳务派遣用工数据,包括实际用工填报、申报、审批等相关功能。

定员测算:通过引擎分布式运算实现根据定员标准、设备台账结果进行测算,包含定员试测、测算、核定定员、核定定员审批、地市单位定员核定、地市单位定员核定审批等功能。

定员分解:实现典型班组维护、定员项目典型班组分组、单位机构分组、分解定员调整等功能。依据典型班组关联至单位机构,对单位典型班组关联的定员小项或多个小项的测算定员进行分解,将结果分解至部门或班组。

定员分析:实现整体用工分析、专业用工分析、单位用工分析、监测主题分析等功能。

3关键技术

3.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采用分布式结构,分为资源控制中心(RCC),业务逻辑控制中心(LCC),数据控制中心(DCC),接口控制中心(API)等。通过串行总线进行通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业务逻辑和展示分享的剥离,极大地方便了系统新业务的纳入及与其他系统的对接。遵照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按业务独立性将系统划分为1个基础平台,多个业务应用的模式。基础平台提供统一的微服务发布、前端交互整合、基础开发框架及开发组件。业务模块开发则依据需求的相对独立性分别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内部再依据前后端分离的原则,划分为若干微应用与微服务,通过统一的接口规则实现前后台功能的对接。

模块化、配置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云平台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通过云平台实现服务的负载均衡、弹性伸缩、故障自愈,实现系统的高可用与高可靠。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3个层次,即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解决系统中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各自需求独立难以统一,无法配置和维护的问题,最终实现各层级公司之间既统一又独立。

动态数据修正技术:系统数据从一个独立的层面传递到另一个独立的层面,相同的数据可能有多套计算的方式,随着取舍的不同,数据内容出现衰减或增强,这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又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采用数据资源画像跟踪,全方位呈现各场景的使用情况,并对所有场景不同时段、不同分类进行分析比較,给出最优数据修正建议,该技术在定员测算、定员核定、定员分解(机构分组、定员分解查看)、定员分析(整体分析、专业分析、单位机构分析)等多个业务场景中使用,并有效解决了这些场景中存在的数据问题。

4应用成效及应用实例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系统已经完成国网陕西电力有限公司的推广应用和部署,在地市公司完成了定员测算及应用。劳动定员定额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

通过构建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系统,支撑企业科学决策,实现精益化管理。通过与数据中台对接,实现了定员测算设备台账自动获取,实现了企业用工规模、用工需求精准测算,彻底改变了过去线下收集、审核,手工填报等低效、落后的工作方式,极大地为人资管理人员、各专业管理人员减少工作量,可为机构岗位设置、用工配置、工资总额分配、外包业务人工成本确定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达到严控用工规模、降本增效的工作目标。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系统基于微服务微应用架构,解决了单体应用难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持续优化迭代困难等问题。

5结束语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产品实现了定员标准、定员测算、定员分解、用工配置穿透分析等业务流程系统化处理,支撑了定员标准有效落地,深化了定员核定和应用机制,通过数据中台与各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实现了人资与生产、营销等专业的数据共享,有效提高了定员工作时效性及适用性。同时,确定了班组层级补员优先级和冗员消纳优先级,为招聘计划及内部人员流动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公司人力资源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定额微服务
有关劳动定额在林业企业工资分配中应用的研究
提升劳动定额管理,促进企业人才培养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图书馆社交网络微服务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校园移动服务
微服务视角下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分析
从单一模式系统架构往微服务架构迁移转化技术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现状及对策
工会推动劳动定额法治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