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研究

2023-03-24 00:40吴安稳摆桂珍
宁夏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淋病性病梅毒

吴安稳,虎 琳,摆桂珍,马 莉

性病传统观念是指通过性交行为传染的疾病,好发于生殖器官部位,常见的性病包括:梅毒、淋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及软下疳等[1]。近年来,随着性观念的逐步开放,导致孕前性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同时,性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呈流行范围扩大、耐药菌株增多趋势,尤其是艾滋病的大幅度增加,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3]。王胜蓝等人[4]: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可保证优生优育,促进社会和谐。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是在遇到灾难时对当事人进行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当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对方式与当前情况不匹配,陷入心理失衡状态,引起心理危机。通过该干预模式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与自我管理水平,但是该方法在孕前性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较少[5]。本研究以孕前性病高危人群为对象,探讨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系统平台,开展有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共入组孕前性病异常病例1 23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2.16±4.39)岁;体质量指数(BMI)(18~29)kg/m2,平均年龄(23.15±2.41)kg/m2。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617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为孕前性病高危人群[6],能配合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②能进行沟通和交流,均无妊娠禁忌证者。

1.2.2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患有认知异常、血液系统疾病或严重肝肾异常者;③患有难以控制的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筛查:①检索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系统平台,开展有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共入组孕前性病高危人群1 234例,孕前查询病史、体格、病原体、咨询检查等,对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性病高危人群,建立档案,便于随访、宣传教育、预防、治疗及心理干预的实施;②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制订对比性治疗方案。依据前期筛查结果,主要针对梅毒、淋病2类疾病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且治疗过程中通过t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在本区域内进行推广[7]。

1.3.2 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多与孕前性病筛查异常人群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性病等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8]。观察组采用联合心理危机干预。①由于孕前性病高危人群具有敏感、回避等心理特点,干预过程中可咨询采用瑞迪(REDI)框架,制订可行的计划;②以患者心理为基础,与患者共同深入探讨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主动为患者提供宣泄情绪的途径,协助患者共同分析心理症结的来源;③社会支持维度干预。护士主动联系患者或家属,引导患者意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家庭和社会支持。2组均完成3个月干预。

1.4 观察指标:①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筛查。统计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包括梅毒、淋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及软下疳;②心理弹性。2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从坚韧性、乐观性及力量性方面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佳[9];③自我管理能力。2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问卷从行为、认知及环境3个维度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佳[10]。

2 结果

2.1 孕前性病异常分类:孕前性病异常患者1 234例,排在前2位的性病分别为淋病(46.68%)和梅毒(42.54%),见表1。

表1 孕前性病病原菌分类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弹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心理弹性明显提高,观察组坚韧性、乐观性及力量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分,

2.3 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明显,观察组行为、认知及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分,

3 讨论

性病类型较多,且临床上主要以梅毒和淋病为主,该疾病尽管通过性交进行传播,但是对于孕妇而言,该类疾病能通过胎盘等垂直传染给胎儿,影响妊娠结局。本研究表明,44 518例孕前性病高危人群,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性病患者1 234例,确诊率为2.78%,性病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淋病和梅毒,分别占46.68%和42.54%,与李志晴等人研究[11]结果相似。研究中,以37 241例孕前性病高危人群为对象,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性病患者1 121例,确诊率为3.01%,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孕前性病高危人群中梅毒和淋病检出率较高[12],分析原因:由于孕前患者性行为频繁,且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引起性病检出率较高。预防和控制孕前性病形势较为严峻,加强监测、加大力度宣传,普及孕前性病的防治知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12],孕前性病高危人群心理波动较大,一方面,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角色;另一方面,担心性疾病会对孕后胎儿产生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建立在干预患者的心理基础上的措施,通过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治疗效果[13]。张日冉研究表明[14]:风险意识是孕前性病高危人群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要求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尽可能减少治疗风险。本研究中,2组干预3个月后心理弹性明显提高;观察组坚韧性、乐观性及力量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提高孕前性病高危人群患者心理弹性,让患者以平常心对待,提高患者诊疗配合度。目前,我国危机管理机制中心,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明确的规定,需要对危机事件中的患者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由于性病的突然性、不确定性及危害性等,会对患者造成不稳定与不安全感,对部分患者心理上造成沉重打击,丧失妊娠的信心,并产生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14-18]。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有助于安抚患者的情绪,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指导患者调整好心态,直面疾病,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14-18]。本研究中,2组干预3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明显,观察组行为、认知及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心理危机干预能提高孕前性病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淋病性病梅毒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不同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单纯性淋病对比分析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25例梅毒分析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性病患者能否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