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控制网分段建网方案对比分析

2023-03-25 01:39卢勇LUYong
价值工程 2023年7期
关键词:斜井井口控制点

卢勇LU Yong

(中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成都 610097)

0 引言

为保证隧道可在预期的时间内贯通,需要在隧道正洞内进行隧道施工测量。由于洞内施工需要平面控制网CPIII,而隧道洞内控制网CPII 是CPIII 控制网的基准,在CPIII 控制网测量时需要联测CPII 控制点,故CPII 控制点的精度直接影响CPIII 的精度。但隧道未贯通,隧道进出口的CPI 无法为洞内的CPII 提供约束条件,因此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对隧道内的CPII 控制点进行分段布设。因此,对长大隧道内控制网分段建网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很有必要,并为之后研究长大隧道分段架设控制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传统的隧道控制网CPII 测量时,一般采用导线测量,其中附合单导线、导线环网和交叉导线是常用的控制网架设方法[1]。附合单导线的控制网网型简单,外业操作简单,但其横向摆动较大,同时多余观测量较少,网型强度较弱,不适合于长大隧道的控制网架设;导线环网的控制网网型相比于附合单导线的网型更复杂,强度也比附合单导线更高;交叉导线网相较于导线环网网型更复杂,且网型强度更高,其对于横向摆动的控制能力也越强。所以交叉导线网常用于长大隧道的控制网架设。因此构网时选择采用交叉导线法[2]。

1 隧道洞内CPII 平面控制网布设

将该隧道分为两段进行测设,第一段是由3#斜井至出口段,第二段由进口至3#斜井段。交叉导线网多余观测条件多、图形强度好,因此在完成隧道洞内CPII 过程中,采用交叉导线网构网方法[3],按边角联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多个四边形或多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隧道出口、进口和3#斜井口均有2 个已知CPI 控制点,图1 中三角形所示,分别为BCPI15-1、BCPI15-2 和WH301A、WH303A=CPI13-1B。隧道出口端导线附合于CPI 控制点BCPI15-1、BCPI15-2,3#斜井出口端导线附合于CPI 控制点CPI13-1B、WH301A。隧道洞内以及斜井处采用的构网方法均为交叉导线法。

图1 隧道出口段控制网示意图

每隔250 米至500 米在隧道内两侧布设一对CPII 控制点,其中一个为主导点,另一个为副导点。在观测过程中,仪器分别安置在主导点和副导点,对相邻的主导点和副导点进行观测,形成多个闭合环,在隧道进出口处联测至CPI 或CPII 控制点上。

隧道进口端导线附合于CPI 控制点BCPI11B、BCPI12B,3# 斜井端导线附合于洞内CPII 控制点WHCPII27、WHCPII27-1、WHCPII28、WHCPII28-1。在分段测量时,只能从斜井的进口处的CPI 控制点开始,通过导线网联测到斜井与正洞的入口处,再与洞内的CPII 控制网进行联测[1]。

然后利用自由测站边角交汇网[4]与施工控制点进行联测,保证隧道设计中线和施工中线尽量重合。

由于传统的交叉导线网需要对全站仪和棱镜对中及整平,该过程中会产生对中误差,从而对控制网的横向精度产生一定影响。而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全站仪和棱镜不需要对中,不会产生对中误差,且多余观测数多,网形可靠性强,测站位置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灵活性高[5]。(图2)

图2 自由设站边角交汇控制网示意图

2 洞内建网方案对比分析

数据分析前,首先整理所有方案的观测文件。其中整网的观测文件由进口到出口处结束,中间不联测斜井口的已知点;整网含斜井的观测文件由进口到3#斜井口处,再由3#斜井口处到出口处,中间处联测3#斜井口处的CPI已知点。各个方案的平差均采用同一平差软件进行。

整网数据由洞外CPI 控制点BCPI11B、BCPI12B 开始,经转点ZD01 和ZD01-1 传递到洞内控制点WHCPII01、WHCPII01-1,最后到出口处控制点WHCPII42、WHCPII42-1,由转点Z05、Z05-1 与出口处的BCPI15、BCPI15、BCPI15-1、BCPI15-2 进行联测,构成整网的CPII 控制网。

整网含斜井的数据在隧道正洞内一样,在三号斜井进口处联测洞外CPI 控制点CPI13-1B、WH301A,由四对转点Z01、Z02、Z03、Z04、Z01 -1、Z02 -1、Z03-1、Z04-1 连接到隧道洞内的WHCPII27、WHCPII28、WHCPII27-1、WHPII28-1 两对CPII 控制点。(图3)

图3 整网含斜井控制网示意图

由规范知,方位角闭合差限差为±5.2″,边长相对闭合差限差为1/100000。由表1 可知,三种方案的最大角度闭合差、最大边长相对闭合差和验后单位权中误差均在限差范围内。说明分段方案在长大隧道中符合隧道二等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1 限差统计表

为验证分段、整网、整网含斜井三种方案的精度,通过实测的某隧道进行测试。利用点位精度、偏垂距之差和坐标之差进行评价。实验采用某隧道三部分数据进行测试,第一部分为进口段和出口段的CPII 控制网的分段平差,第二部分将进口段和出口段的控制网合并起来但是不包含3#斜井到正洞处的控制网平差,第三部分是将进口段和出口段合并起来并且包含3#斜井平差。

表2 为点位精度的统计结果,由mx(纵坐标中误差)、my(横坐标中误差)、mp(点位中误差)描述。结果表明分段的mx、my、mp最大值和均值几乎都比整网和整网含斜井的结果好,整网的mx、my、mp值最大。说明分段方案效果最好。

表2 点位精度统计表(mm)

坐标之差对比是指,以其中一个方案为参照,分别用另两个方案平差后的坐标减去参照方案平差后的坐标。因此将分三种情况,即以整网、整网含斜井和分段分别为参照进行横向偏差的对比。

控制点序号是由进口到出口。主导线和副导线拟合较好。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隧道出口及进口处的横向偏差较小,越靠近隧道中间,横向偏差越来越大。这是因为隧道出口进口都存在控制点,因此能限制横向偏差。

以整网含斜井为参照对比整网和分段方案的精度。可见分段的坐标差比整网的小。因为分段时联测了斜井口的控制点,所以在斜井与正洞连接处的控制点横向偏差较低。分段相较于整网有着更好的横向精度。对比整网和整网含斜井方案的精度。整网含斜井的坐标差小于整网。这是因为整网含斜井联测了3#斜井口的CPI 控制点,而整网没有联测斜井口的控制点,所以在隧道内的横向偏差较大。因此在进行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时,尽量在中间段去联测已知控制点来控制横向偏差。比较分段与整网含斜井的精度。两种方案坐标差结果相似度高,因为两者都联测了3#斜井口的CPI 控制点,但分段效果略次于整网含斜井。

以上分析知,长大隧道分段测量控制网是可行的。联测斜井口的分段和整网含斜井的横向偏差都较小,整网相对较差。故应尽量联测已知控制点控制隧道的横向偏差。

通过控制点与隧道中线的距离来分析控制网的横向偏差,称为偏垂距之差。同样按照坐标之差的分析方案对偏垂距之差进行实验分析。分别以分段、整网、整网含斜井为参照,再减去另外两种方案的偏垂距。在偏垂距分析时,采用的折线图,为了防止出现锯齿,将控制网的导线按照主导线和副导线分别进行分析。

同样图4 整个趋势中,越靠近隧道中段,整网的横向精度就越差,而两端的横向精度高。图4(a)以整网含斜井为参照,对比分段和整网的精度,分段的偏垂距之差在3#斜井口与正洞交接处控制点的横向偏差小。整网在隧道进出口处的横向偏差精度较高。可看出分段的横向偏差比整网明显较小。图4(b)以分段为参考,对比整网和整网含斜井的精度。可看出整网含斜井比整网的横向精度相对较高。图4(c)以整网为参照对比整网含斜井和分段的精度。分段与整网含斜井的横向偏差比较接近,两者都联测了3#斜井口处的CPI 控制点,且分段的横向偏差较小,分段的横向精度相较于整网含斜井更高。

图4 偏垂距分析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分段架设平面控制网、整网和整网含斜井的方案,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主要得出以下的两个结论:通过对比分段、整网、整网含斜井三种建网方案,从方向闭合差、边长闭合差的计算分析中,分段的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隧道二等测量的规范要求,成果可应用于施工测量中;从坐标之差及偏垂距之差可知,分段和整网含斜井比整网的横向偏差低。因为分段和整网含斜井都联测了斜井处的CPI 控制点,因此效果均比整网的好。综上所述分段方案的效果最优。在架设长大隧道平面控制网时,不管是分段架设还是整网架设,最好是联测到斜井口的已知CPI 控制点去约束隧道的横向偏差,这样可以高效地控制隧道的横向精度。

猜你喜欢
斜井井口控制点
140MPa井口压裂四通管道冲蚀分析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CO2驱油系统的井口预警系统设计
相似材料模型中控制点像点坐标定位研究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复杂地段副斜井井筒施工方法的选择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