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普宁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2023-03-28 08:16谢平霖方炳雄庄蓓丽余彩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6期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感染率

谢平霖,方炳雄△, 庄蓓丽,余彩瑶,刘 琪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人民医院:1.精准医学中心;2.检验科,广东揭阳 515300

在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支原体是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1]。该病原体常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此外,还可以引起前列腺炎、宫颈炎、阴道炎及不孕症等[2-3]。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和耐药性存在差异,且随着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给临床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挑战[4]。因此为了解本地区的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以下简称药敏)情况,以期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故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等患者共95 251例,其中男8 047例、女87 204例,年龄(34.9±10.6)岁。标本采样前1周内未全身及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1.2试剂 采用珠海市丽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标本要求采集标本。男性:用无菌棉拭子取尿道内口2~3 cm处分泌物或使用无菌容器取精液标本;女性:使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宫颈分泌物标本,即取宫颈内口1~2 cm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样时要避免触及阴道壁。标本采集后应在2 h内送检。

1.3.2检测方法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对支原体进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接种、培养、检测,培养的同时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12种抗菌药物包括四环素类药物中的四环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红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中的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

1.3.3结果判断标准

1.3.3.1支原体鉴定结果判读 先判读质控孔结果,若空白质控孔变为红色,则此次结果视为被污染,结果无效;若空白质控孔为黄色,再继续判读质控对照孔。质控对照孔变为红色且相应的Uu鉴定孔或Mh鉴定孔变为红色,视为Uu或Mh培养阳性,进而判读药敏结果;当质控对照孔为黄色时,则视为Uu或Mh培养阴性。

1.3.3.2药敏结果判读 若药物相应的低浓度药敏板孔和高浓度药敏板孔都为黄色,则该药敏试验结果视为敏感;若低浓度药敏板孔变为红色,而高浓度药敏板孔为黄色,则该药敏试验结果视为中度敏感;若药物相应的低浓度药敏板孔和高浓度药敏板孔都变为红色,则该药敏试验结果视为耐药。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感染率变化趋势则使用趋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情况 95 251例标本中共检测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37 926例,感染率为39.82%。不同支原体感染类型的感染率不同,其中单独Uu感染率最高,为29.50%(28 102/95 251),明显高于单独Mh感染率[1.58%(1 506/95 251)]及Uu+Mh混合感染率[8.73%(8 318/95 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道支原体的总感染率除在2019年有所降低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Z=6.52,P<0.05)。见图1。

图1 2017-2021年普宁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2.2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人群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不同,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41.41%(36 107/87 204),明显高于男性的22.60%(1 819/8 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在单独Uu感染、单独Mh感染、Uu+Mh混合感染中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7-2021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性别分布情况[n(%)]

2.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 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12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交沙霉素敏感率最高,达97.33%,四环素类药物中的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都≥92.32%,其次比较敏感的药物是四环素(敏感率为73.07%),但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普遍偏低,其敏感率≤13.44%。而耐药性较高的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中的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6.23%、77.93%。见表2。此外,不同感染类型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单独Mh感染和Uu+Mh混合感染时对药物的耐药率整体高于单独Uu感染,且在大环内酯类药物中(除交沙霉素外)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P<0.05),如图2。

表2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

图2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3种感染类型的耐药率分布情况

2.4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结果的变化情况 在2017-2021年,12种抗菌药物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耐药性大部分都有所波动。其中,四环素、红霉素、交沙霉素在2021年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17-2020年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四环素的耐药率变化幅度最大(9.24%),远高于红霉素(1.54%)和交沙霉素(0.34%)的变化幅度;而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在2021年都有所下降,明显低于2017-2020年的耐药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7-2020年与2021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12种药物耐药率的比较(%)

续表3 2017-2020年与2021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12种药物耐药率的比较(%)

3 讨 论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地方临床医生用药习惯的差异,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群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和其对药物的敏感性都会有所不同[5],因此了解本地区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和药物敏感性情况才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治疗。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在本院就诊的95 251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体检测结果,发现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为39.82%,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徐峰[6]的报道进行比较,感染率偏高,有所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研究的地区及研究人群的性别、年龄比例不同等原因有关。本次研究中,单独Uu的感染率为29.50%,明显高于单独Mh感染率(1.58%)和Uu+Mh的混合感染率(8.73%),说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主要以Uu感染为主,而Mh的感染大部分以Uu+Mh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与卢雅敏等[7]和杨书才等[8]的报道相似,这将给临床对Mh感染患者的治疗带来挑战。

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性别的感染情况发现,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男女的泌尿生殖道结构差异、激素水平差异有关[9]。

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结构,所有针对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对其并无明显作用,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治疗[10]。本研究通过对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交沙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中的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其敏感率≥92.32%,其次对四环素类药物中的四环素也具有较高敏感率(73.07%),但对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的敏感性偏低(敏感率≤13.44%),其耐药可能与较多支原体的parC或gyrA基因发生位点突变等有关[11-12]。

此外,不同感染类型的支原体感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单独Mh感染和Uu+Mh混合感染时对药物的耐药率整体高于单独Uu感染,这与申英姬等[13]的报道一致,且在大环内酯类药物中(除交沙霉素外)的耐药率差异最为明显,其差异可能是由于Uu与Mh的结构差异以及Mh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天然耐药等原因引起的[14-15]。

除此之外,通过对近几年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021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12种抗菌药物中的耐药率与2017-2020年相比大部分都有所波动。其中,四环素、红霉素、交沙霉素在2021年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17-2020年的耐药率,且四环素的变化幅度最大,提示这3种药物可能存在不规范使用的情况,其中以四环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最为严重;而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在2021年有所下降,明显低于2017-2020年的耐药率,这些药物在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中的敏感性普遍偏低,可能与临床经验用药时长时间、较少使用等有关。因此临床上在进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时,虽然四环素和交沙霉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是其存在耐药菌株增多的问题,建议临床首选其他高敏感性的药物,如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或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其他高敏感药物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仍然较高,且感染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此外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也给临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对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监测,临床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或选择多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进行治疗,以有效治疗支原体感染。

猜你喜欢
泌尿生殖道感染率
《现代泌尿外壳杂志》稿约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8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