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3-03-28 11:19党东昉
教育界·A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德育工作小学

【摘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又被叫作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知识,他们的人格、道德也正在逐渐形成。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就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而言,存在方法单一、传统等问题,未将德育工作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來。因此,文章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现存问题和创新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作者简介:党东昉(1972—),男,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正阳路小学。

当前的部分小学德育工作在开展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未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急需进行创新。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探索德育的创新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1]。具体而言,当前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成长为全方面发展人才,使学生成为‘四有’人才”。教师通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也就是说,班主任应当将把德育工作当做载体,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如此,便可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面临很多文化冲击,这些文化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小学生没有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倘若班主任没有将德育重视起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小学生很有可能会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产生不好的影响。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使小学生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抵御不良文化,让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发展[2]。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班主任通过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符,所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进而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现存问题

(一)部分班主任未充分重视德育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班主任不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在教育部门或是学校的要求下开展德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主动、充分地去了解德育工作,未深入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与意义,自然也就没办法将德育工作应有的教育效果发挥出来。比如,当前的部分班主任还是会把理论知识的教学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当作根本任务,不够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3]。

(二)德育教育存在形式化问题

德育教育形式化是当前德育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班主任没有将德育的工作系统化地进行,所以学生并没有在德育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责任感,形成独立的品格,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三)未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形式单一等问题,德育工作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层次性也不足。因此,学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四)家校共育结构存在问题

德育工作并不能只依靠学校,还要依靠家园共育,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而在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并未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导致家长难以落实正确的家庭教育,德育工作的总体质量并不高。

三、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

班主任需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4]。具体而言,班主任需要明确,采用传统的德育工作开展方法并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不能把小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班主任需要转变错误的教学观念,基于教学目标、学生的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主动、积极地开展高效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应当摒弃形式化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并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比如,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学生的情况建立正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将德育工作与教育工作共同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也就是说,班主任需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把学生思想教育当作根本,并且从多个方面、角度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行创新。此外,班主任还需要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使任课教师在各科目的教学中也能巧妙渗透德育教育。如此,方可帮助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相应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班主任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德育的渗透,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为学生接下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德育工作教学方法

德育工作包括行为思想素养,也包括心理健康,所以,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德育工作形式的创新,重视学生的心理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地成长与发展。据数据统计,我国有近20%的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探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德育教育,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5]。

例如,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可以利用“单元+主题”的方式对德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开展心理训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得到提高。班主任可以选择的心理训练方式有游戏、户外训练、角色扮演等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排解、疏导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负面情绪,心理也会越来越健康。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德育教育模式,但班主任需要明确,直接引入德育教育模式很有可能出现教育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所以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效率、质量,班主任需要基于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多参与一些交流活动,比如教师培训会、座谈会等,学习优秀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并将这些理念渗透到德育教育实践中去。如此,方能制订并不断完善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案,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德育实践活动

学生应该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国家。所以,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文化认同感,使学生将人生目标与国家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并为之不断努力和奋斗。

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主题班会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渗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因此主题班会这种形式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颖、有趣的,学生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讲解一些有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或是带领学生演唱国歌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祖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自愿地争当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将爱国主义与学科知识进行结合,要求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使学生的思想无时无刻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班主任还需明确,环境、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是很重要的,可以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质量,所以班主任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出良好的班级环境。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引导,进而让学生的素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四)构建可行的家校共育平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作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的桥梁,班主任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平台。而且,班主任需要挖掘家庭教育的优势、价值,并与家长共同协商,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成长和发展。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建立班级群等方式实现与家长的实时沟通。在班级群里,班主任可以适当地评价、反馈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表现,并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一并借助交流平台发送给家长,与家长进行深入地沟通、交流,进而完善教育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到这些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可以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化解学生的矛盾与心结,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五)抓住时机进行德育工作

小学生的性格还不稳定,心理发展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进而走向歧途。当出现此类情况时,班主任不能直接呵斥学生,因为小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如果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呵斥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没面子,进而对班主任产生厌恶感,不愿意听班主任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是没办法顺利开展的,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呢?具体而言,班主任要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有些女学生比较爱美,所以在校园里看到漂亮的花朵时,会情不自禁地把花朵摘下来。这显然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但是,班主任如果直接进行训斥,极易使她们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对今后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班主任可以先蹲下来这么说:“这朵花真好看,你可以告诉我这朵花是从哪里来的吗?”在学生回答完后,班主任可以接着提问:“你觉得花朵是不是一个生命呢?如果你的手不小心被割伤了,你会不会很痛?那么花被摘下来是不是也会痛呢?”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因此在班主任的问题引导之下,她们会直接在脑海中形成自己摘花的时候,花儿一直喊痛的画面,进而主动地表示自己不会再随便摘花了。由此可见,班主任抓住德育教育的时机,既可以使学生更富有爱心,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爱护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等。如此,便可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要想开展高效的德育工作需要一定的方法,上文简单阐述了几种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创新德育工作教学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德育实践活动、构建可行的家校共育平台、抓住时机进行德育工作。班主任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如此,便可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家庭环境,为学生成长为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社会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法还有很多,班主任仍需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德育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继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漫谈[J].未来英才,2016(04):177.

[2]武海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析[J].语文课内外, 2020(03):264.

[3]张有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01):62.

[4]黄小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 2019(09):164.

[5]同格拉格.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漫谈[J].中外交流,2019(02):200-201.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德育工作小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