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团队目标教学”的方法和应用研究

2023-03-30 04:24张亚峰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分组比赛目标

张亚峰

在打造“四有体育课堂”,落实体育核心素养过程中,运用“团队目标教学”思想设计体育教学游戏,整体构思教学设计环节,特别是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有创意的竞赛形式可以很好的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我们的一切努力将是徒劳。

低年级学生对很多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熟知的事物逐渐丧失兴趣。同样,低年级学生对运动和竞争充满兴趣,学生普遍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出现两极分化,高年级特别明显。一部分学生特别爱运动,尤其是比赛活动。而另一部分基本不愿意动。

我们究其原因,基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总结:首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运动能力产生了差异。运动习惯受环境、认知的影响比较大。其次,随着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的提升,加之身体发育、体形变化,影响其参与活动和比赛的结果。低年级学生对自身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拥有积极的心态。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由于能力方面的差异,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被失败的挫折不断打击,逐渐丧失了对运动的兴趣。而能力强者参与意识却在不断被强化。能力弱者在运动中或者在体育课上得不到肯定,逐渐失去对运动和体育的兴趣。

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育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来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就需要保护学生对事物和运动的原始的、积极的状态。

我国中小学教育实施班级授课制,课程内容设置的统一性决定了学习目标的统一性。然而学生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目标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可避免会成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我们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这也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有三条途径:(1)从教学资源入手。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2)从器材等硬件设施入手。优化场地器材,选择新颖的教学器材。(3)从教学组织形式入手。设计学生喜欢的组织形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

在此分享一些经历和感受。原来笔者对足球比赛并不感兴趣,更别说买票到现场看球赛了。偶尔在电视上看一下比赛,也没有特别的感觉。一次偶尔的机会,朋友给了几张票,和家人一块到现场看足球比赛,一下就被现场的氛围所吸引。几万人的呐喊声真的好震撼。笔者对比赛的关注度一下子提高了,甚至有下场踢球的欲望,球员的每次进攻都牵引着笔者的神经。

这段经历中有两点很重要:(1)环境对人的感染和影响很大。(2)比赛的形式和规模对人的影响和大。在教学中把这些有利的因素加以应用,效果就会很好。河南省体育教学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强调“有技能学习、有体能发展、有运动兴趣、有竞赛活动”。我们提炼一下核心要素:比赛以及比赛的形式是重点。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结构化的练习形式,而比赛无疑是结构化练习的最好形式。

1 打造“四有”体育课堂,重点在于打造结构化的比赛形式

体育比赛分为单项比赛和团体比赛。例如乒乓球的单打和乒乓球的团体赛。任何单项比赛参赛者独自承担比赛结果,胜者强化意识,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败者丧失信心,失去兴趣。长期强化,学生就会分化明显。团体项目胜负是集体行为,失败者承担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参与者心理刺激却很强烈。因此,在教学比赛中,多采用团体比赛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笔者将这种“团队比赛”梳理成一定的模式,称之为“团队目标教学”。在设计教学比赛和教学整体设计中加以实践应用,效果明显。

1.1 团队组建依据

团队组建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即体能或者技能接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各组便于制定统一的学习目标,各组之间的目标存在层次性,组员通过努力可以进入高一级团队,以此吸引学生积极进取。而异质分组组与组之间差异较小,组内成员存在个体差异,形成团队以后,便于组内互助,同时,也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竞争。

案例一:

在篮球原地单手投篮最后巩固环节,有多种比赛设计形式。(1)每人投五次,看谁投进的多。(2)分成四组,每人一次机会,看哪个组进球最多获胜。(3)选出代表比赛。第一种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喜欢,因为个体差距较大,所以部分学生兴趣不高。第三种形式参与的学生不多,不能做到全员参与。显然,第二种方法以团队参赛的形式学生更愿意接受,更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以异质分组方法,分为实力接近的4组。每人一次机会,看哪个组进球最多获胜。这样采用“团队”形式参赛,对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都有好的效果。

案例二:

以20个学生参加学习为例。采用同质分为4组。即ABCD。依次由强到弱。在原地单手投篮团队比赛时。A组要求完成4个进球;B组要求完成3个进球;C组要求完成2个进球;D组只要进1个球就完成任务。同质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每组有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如果是A队和B队进行教学比赛,A队进球可以算1分,B队进球可以算2分。这样能力存在差距的两个团队也可以进行比赛。

异质分组很明显,把学生分成能力相近的几个组。同样以20个学生为例。学习篮球原地单手投篮。分成4个小组。形成能力相当的4个团队。在设计比赛和活动时,不必考虑各组之间的差距,仅仅需要考虑团队整体的能力水平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同质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尽量在能力上均匀分组。这样便于比赛活动的公平进行。

案例三:

在跳高练习时,我们可以布置4个不同高度的练习场地,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场地,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敢于挑战的学生可以不断晋级到难度更大的场地练习。

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的确定主要参考的依据是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而“团队目标教学”下我们在制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时,确定学习目标更多的是考虑团队组建的方式,以及团队组建后各个团队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举例:

2 在本课例中,学习目标确定为三个

(1)掌握游戏“团队拉力赛”的方法。(运动知识)

(2)发展下肢力量,提高心肺功能。(运动能力)

(3)在游戏中发展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体育品格)

三条学习目标对应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如果没有“团队拉力赛”这个游戏环节,“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打造“四有”体育课堂时,按照“团队目标教学”思路,可以设计所有课程内容的比赛和教学设计。一般来说,如果同质分组,设置4个不同的目标任务,各小组竞争时完成自己小组任务的人多获胜。例如:跳高设置不同高度;急行跳远设置不同远度……。异质分组,可以设定共同的中位目标,哪个小组达到目标的人数多,获得竞赛的胜利。这类教材中“团队竞賽”活动的达成目标限定为某个区间,以人数计算成绩,就弱化了对成绩本身的关注度,对于成绩不够突出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如果以团队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这就要采用异质分组。例如:立定跳远可以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进行竞争。后一名学生在前一名学生落点起跳,哪个团队累计跳的最远获得比赛胜利。本例中虽然以成绩衡量胜负,但成绩的呈现形式是以团队呈现的,每个成员为团队成绩努力贡献力量,这个过程既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又保护学生避免受到失败的直接打击。

投掷类的教材也可以按照同质和异质分组的形式,采用设定目标区间的方法,以完成目标的人数衡量团队的胜负。在球类、技巧展示、耐力跑等项目中运用“团队目标教学”设计游戏比赛,效果明显。特别是耐力跑项目,常规设计学生兴趣不高,而采用“团队目标设计”效果明显。

以案例:二年级下第四章《基本身体活动》第二节《跑与游戏》《300-500米走跑交替》为例,运动参与目标完成情况统计如下: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明显,目标的达成自然高校。

总之,在推进“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在打造“四有”体育课堂,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团队目标教学”策略是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在实践中将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分组比赛目标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选美比赛
分组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