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意志力的具体对策

2023-03-30 02:40姜品进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意志力体育教师

姜品进

小学学生精力旺盛,富有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意志还未成熟,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远远不如成人,常出现有始无终、忽冷忽热、不守纪律的冲动行为,而女生在坚持性、自制力方面均优于同年龄的男生,面对小学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面对耐力项目、力量类、支撑跳跃类的项目明显有畏难情绪,分析其原因,一是身体上的原因:身体上有惰性,吃得好了,身体重了,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怕苦怕累;还有一种,平时体质偏弱,力量差,缺乏精气神,萎靡不振的;再一种就是胆小怕事类的,整天做什么事都是瞻前顾后、唯唯诺诺的,属于思想上的问题,神经类型偏弱。

1 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志力培养的意义

1.1 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逐渐信息化,社会发展对于人们的知识需求逐渐增加,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代人要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能力。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尽早让学生建立竞争意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提升,小学阶段许多学生由于受到家长较好的保护,在家庭生活中存在优越感,尚未形成竞争意识。竞争意识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在成长中缺乏自我目标的确立,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体育课堂的开放性为学生品格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加深对竞争意义的理解,在体育课堂中开展竞技性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竞争意识的提升。

1.2 帮助学生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

当前社会竞争异常残酷和激烈,学生应当为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部分生活在长辈溺爱当中的小学生,缺乏艰苦拼搏的精神,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和逃避。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去除学生懦弱悲观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勇敢和坚持不懈的面对困难的性格。比如,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耐力赛跑活动,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跑到终点,在篮球比赛和足球活动中,不到最后时刻不认输,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项目。

1.3 有助于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育的开展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等,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较为重视学生身体的锻炼,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视,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存在负面影响。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摒弃死板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2 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

2.1 什么是学习效能感

学习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和判断。如这节课教授的支撑跳跃内容,学生在跳越之前肯定会自我判断一下,自己能跳过去吗。如果平常这个学生身体素质较好,体育测试成绩都是优秀,他在跳越时肯定是充滿自信,跃跃欲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做动作就会显得很迟疑,畏畏缩缩的,乃至取消行动。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被教师强制要求行动,一旦没过去,就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我能力不够,没有办法跳过去,这种心理反应会延续到今后的课堂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障碍就丧失行动的信心,可以说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影响他做事情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反之学习效能感弱的学生通常会预测自己会失败,不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的动力就比较弱,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反应在体育课堂中,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都不太尽力,总是感觉怕怕的。

2.2 体验成功,提高效能感

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经由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成功能够成为一个“标杆”,切实地告诉学生只要你努力,就能获得进步,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如在教学一年级学生跳短绳时,刚开始确实有学生一个都跳不起来,尝试几次还是跳不起来,绳子老是在脚下绊着,就是过不去,这样一来二去学生自己也没信心了。于是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从双手把绳甩过头顶,然后跨过落在地上的短绳,就算一个,让他坚持练习,这样一分钟就能跳到十几个,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在经过技术上的调整后,把双手甩绳和下肢的跳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把单个的跳能连起来完成了,虽然不多,一次也就连跳三四个,但也是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就掌握了单飞跳短绳的技术动作,完成一分钟测试也没问题了。成功和失败,测试是否合格、是否比之前进步了,成为学生对自己能力进行判断的依据,一方面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鼓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契机;另一方面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清晰的认识,面对成功不骄傲,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气馁,把日常的测试当作考验自己的机会,自信冷静,克服困难。

3 培养学生责任心

3.1 个体责任心培养

家长送孩子到学校上学,不是来玩的,而是来学习的,每节课要学到有用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也是成效。从积极的方面说,责任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比如在各水平段开展的体质健康测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所以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每个人只代表自己,平时积极参与模拟测试练习,希望在正式测试的时候能测出好成绩,超越自我。在责任心的影响下,学生能够集中力量克服困难学习,但责任心如果有被动的意味,就不能长久,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专项能力的提升,变被动为主动。

3.2 团体责任心培养

除了上述的个体责任,我们在一个班级内还有着团体责任,有一个集体荣誉感的问题。作为一个个体,要以集体荣誉为第一要点。在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各项活动中,多为班集体出力,多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其他的小伙伴;在体育分组学习中,首先自己要积极向前,随着小组前进的步伐而前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照顾小组内相对弱小的伙伴,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

3.3 学会承担责任,懂得认错

有没有责任心的另外一种表现是我们是否懂得认错。如果是自己做错了,我们就要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然后主动做一些弥补措施,或者今后尽量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体育课中,时常会有一些学生调皮捣蛋或者做练习时偷懒,教师面对这些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惩罚”,而是要从侧面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对学习的教材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因为自己控制不住抑或其他的原因等,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

4 培养学生学习自控力

自控是一种非常棒的能力,也是管理好自己最需要的能力,“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两种表现,但它们不是意志力的全部,也就是该说“不”时说“不”,在需要说“好”时就说“好”,还需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想做到自控,要铭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4.1 认识自己,增强自我意识

人类拥有自我意识,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增强自我意识,可以采取记录的方式,回想自己的行为。如在上完一节体育课之后,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是否遵守课堂纪律?队列队形练习时是否按要求完成?慢跑练习时是否偷懒少跑了?老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自己是否听讲了?老师教的技术动作自己是否掌握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日积月累,每次上课后坚持及时回忆并记录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有助于增强自己的自控力。

4.2 自控力锻炼,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一是增强安全与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自控力。在上体育课时,始终把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安全观念,引导学生增强自控力,管理好自己。二是采用行为锻炼的方法,培养自控力。如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军姿站立的方式锻炼自控力。

5 培养学生学习坚持力

5.1 什么是坚持力

坚持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坚持最初决定,顽强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意志品质。心理学研究证明,当确立目标付诸行动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的学生能及时作出决定,坚持到底;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逃避,畏缩不前。

5.2 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体育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坚持力最常用的方式是耐久跑及力量练习,但这两个项目在练习时相对枯燥一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就不能坚持到底,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对教材进行处理,运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刚开始时,目标要求可以低一些,循序渐进,逐步延長跑的距离和练习的次数,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觉到努力一下还是能实现的,学生坚持练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练习的成绩也会稳步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坚持力。

5.3 通过比赛,磨炼意志

此外,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1-2项体育技能,众所周知,掌握一项技能,需要长期坚持,并实现学、练、赛的综合,学了、练习了技术动作,并不代表你会了,学会的标志是运用,就是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赛中进行实战,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技术才是有用的技术,才能真正说“学会了”。如在篮球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投篮,单纯训练运球、传球,时间久了,就不太投入了,但运球、传球也是必须学的内容,不可能只练习投篮。教师运球到规定地点然后进行投篮组合起来练习,逐步深入,直至组织比赛,把学生所学的运球、传球、投篮技能综合运用,通过比赛来检验自己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在比赛中获得不一样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坚持到底、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5.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输赢

当然体育比赛有输有赢,赢的自然高兴,输的可能会选择放弃。这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能正确面对输赢。胜不骄败不馁,胜利了不要骄傲,今天赢了,不代表明天还能赢;同样今天输了比赛,不代表明天就不能赢回来,就是要通过日常的比赛,磨砺学生的心性,拿得起放得下,不争一朝一夕,把眼光放长远。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成败,输掉了比赛,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面对弱项,设法改进,日常加强锻炼,强化弱项,才能进步。

6 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培养意志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评估,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体育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为体育教学的模式优化提供参考。教师在体育活动开展中注重学生安全保护的同时,要减少学生的对自己的依赖,实现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帮助学生自我思考和训练。教师在进行体育动作的演示和讲解后,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体育动作的要领和技巧,通过观察和分析实现规定动作的完成。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该目标要严格且标准较高。学生在面对自己很难完成的体育动作和目标时,难免会出现沮丧情绪,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顽强的克服困难,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意志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训练和努力,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最后,要注重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评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暗示,没有教师的帮助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自觉的培养意志力,提高教学效果。

7 创新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意志力

小学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学项目,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小学生较为关注新生事物,活泼好动,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首先,开展儿童化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童心,采用形象的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和影像,避免过多理论知识的灌输,可以指导学生向低年级同学进行示范,通过合作学习,加强记忆,在体育活动中播放合适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其次,开展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取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投入游戏内容中去,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精神。最后,注重体育活动的竞技性。竞技性是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设置竞技性项目,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由于小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教师竞技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相竞争,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8 精选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意志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开展的教学项目多种多样,教师要精选可以对学生意志力进行培养的项目,实现学生意志力培养的目标。比如在小学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进行接力长跑赛跑比赛,对于身体条件好的同学,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同组的同学建立优势,树立团队合作意识,而身体条件较差的同学,为了团队的成绩,需要在活动中坚持跑完,加深对意志力的理解。

9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过程中,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意识,创新教学手段,精选体育项目,强化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帮助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意志力体育教师
Willpower 意志力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