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兴趣与能力提升策略

2023-03-30 04:16章登防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游戏体育课堂

章登防

随着初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及教师格外关注学生是否能综合成长。初中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这一阶段强化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极具重要价值。初中时期的孩子年纪较小,身心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师则应针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加以革新,从而为学生高效率学习体育知识奠定优良基础。本文结合新课标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兴趣,借此引导广大体育初中教师采用正确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综合能力,以支持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能力不断提升。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改革步伐也有所提速。如今,在初中时期,最显著的问题在于学生身体素质日渐低下,这一现象在教改后逐步引起学校和教育人员的重视。初中时期体育学习目标在于强化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体能。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身体素质,则需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课堂活动,以促进学生身心综合成长。

1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体育课未得到应有重视。体育教学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统教学方式、应试教育等方面。这主要由于教师把体育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使学校、教师、家长形成了共识,认为体育教学不重要,体育成绩远不如专业课学习重要。长期受到这一观念影响,使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不断减弱,体质日益退化。

其次,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太过单一。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如教师会选择相对简单的体育项目,或者做一些比较安全的运动游戏,学生被单一教学方式所“左右”,从而导致其对体育课的期望值下降,在体育课堂上常常采取消极学习态度。

最后,学生思想方式受到限制。在家长和教师未把体育课放在首位的情况下,在父母教育思想灌输过程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初中这一阶段,学生面临较大学习压力及就业压力,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写作业过程中,一些学生甚至会为了满足教师和父母要求而放弃了体育运动。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体育学习思想被局限,在体育课堂上明显缺乏参与性和创造性。

2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兴趣与能力提升策略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潜能

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把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境和问题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高效率地参加到体育学习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体育技能应用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比如,在练习立定跳远时,教师设置一个水池,指导学生正确跳远技能,避免掉进水里,防止弄脏衣服及弄湿鞋子。在进行跨步跑学习过程中,可以预先设定河流中石块进行奔腾的情景,设置障碍让学生通过“过河”。生活情景教學是指在预习阶段,教师注意观察生活中种种现象,并运用联想、构思等方法,选取体育活动,构成课堂教学情景。生活情景教学中所反映的生活现象和问题,均是学生所亲身体验或者能够迅速领会的情景,在运动后能够迅速地掌握并进行练习。通过生活情境的锻炼,使学生意识到身体素质提高的意义,掌握运动技巧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

2.2 趣味指导训练,迁移学习知识

在学生步入初中校园后,各专业课程学习压力逐步增加,课外活动时间有所减少。然而,一些教师缺乏变通能力,常将体育课视为户外传统课堂,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教师能灵活应用教学器具构建多元课堂。例如,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竹竿,用斜插方法插下竹竿,在竹竿上方挂上一个足球,需要学生结合立定跳远要求,使用相关动作完成起跳练习,才能击打到足球。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要求大家参与“击球”比赛。这样一来,便促使学生领会到各种动作对起跳高度的具体影响。此外,在立定跳远中,收腹提腿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动作要领。所以,教师可以使用三角垫跳跃方法,准备三角垫,放在地面上,要求学生接连跳过障碍物。女生在进行连续跳跃练习时,只要将数量维持在三个左右即可,而男生则要适当增多,保持五个左右。如果学生训练表现优异,教师则应适当对其做出一些奖励,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在一旁细细观察,以便为日后其他动作的训练,制定有效方案。如果发现一些学生极具跳远潜力,教师应适当增加训练难度,通过“5级蛙跳”设置延展训练任务,但对于一些身体机能偏弱的学生,只要掌握基础动作要领即可。

2.3 设置趣味游戏,提高学习能力

游戏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难以抵抗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够在体育教学准备阶段、基础授课阶段以及应用教学阶段融入体育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帮助学生缓解身心压力,令其做好体育运动。

一方面,体育准备阶段设计小游戏十分关键。教师应重视调节学生情绪,拉回学生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消退懒惰情绪,更利于后期组织体育游戏。在准备阶段,所设计的体育游戏均为热身游戏,可以设计姿势方面、听觉方面及视觉方面的游戏,由教师简单说明热身游戏内容,为后期深入游戏活动铺平道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热身游戏,为后期进行体育学习状态做好准备。在准备阶段的体育游戏,主要以简单的疏散活动为主,带领学生活动手腕、脚腕,令学生对整节课的体育学习充满兴趣。

另一方面,实施基础体育教学环节设计游戏项目必不可少。在基础教学环节设置的体育游戏,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知识技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令学生形成优良素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结合现实情况,合理应用体育游戏,科学选择游戏内容,丰富游戏形式,改进课堂氛围,进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游戏的能动性,令学生迅速养成体育技能,不断改进体育学习效率与质量。比如,在短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你赶上我”的接力比赛,比赛内容与短跑及接力有关,而在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小组投掷物体的游戏。在设置游戏过程中,联系课程所学知识,有效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又能令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可谓是一举双得。又如,在初中体育教师为学生讲解足球知识和技巧时,面向学生传授不同形式的足球控球练习技巧,教师便可以引进“抢凳子”游戏,由于学生在既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足球知识。在具体实践时,教师则不可直接向学生讲授控球要领和方法,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与学习,将班级内部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行进间带球方法,需要一个小组从自己的阵营把球带到他方阵营之中,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行进间的路线中放置障碍物,使得学生在带球运动时,善于观察周边情况,绕开障碍物,以便能稳定带球及稳定停球。当学生掌握前面所传授的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踏停技术,搭配拉拨控球技术,训练转身、控球、返回等动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探索具体动作以及建构新的动作体系,轻松掌握足球控球的技术要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得学生的行进间控球动作水平有所提升,持续加强了学生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兴趣性。由此可见,通过在原有的单一练习设计基础上融入趣味性游戏内容,则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改变枯燥氛围,让学生更有信心完成足球运动项目。

2.4 实施合作教学,促进主动学习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作用突出,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成效,还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采取合作探究方法,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令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得到提升。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又能从他人身上吸取优势,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使整体体育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在体育教学中,合作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一些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通常都是两人一组,如果只靠一个人的理念,可谓纸上谈兵,很难将学生能力完全发挥出来。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则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使其具备较高的学习质量和专业素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协作,并结合其自身具体条件和学习特征,组合应用不同教学方法。此外,合作学习也可以促进学员之间的团结,在长期体育学习中,学生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极大提升,为日后体育运动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2.5 坚持因材施教,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初中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要从学生学习习惯、整体素质等各方面,来制定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班上学习氛围上的差别,如果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较好,即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若整个班的学习氛围比较平庸,则应注重优化教师组织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学生素质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一般,则应该制定更加完整的教学目标,并对相应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体能水平较高的班级,可以适当提高体育需求,促进学生挑战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班级学生学习能力、态度、身体素质都有极大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采用有針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达到有效的课堂效果。

最后,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初中体育因材施教时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和训练方式,如在田径运动中,这一项目基本上都以个人竞赛为主,而教学的重心既要放在讲授的课本上,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又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合作项目教学中,在传授基本技术动作之前,着重于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在完成技术动作教学后,进行技术训练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特定需求也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差异,将因材施教理念贯彻到底,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6 营造挫折教学氛围,增强体育学习动力

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挫折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挫败感。为此,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歧视,在教学及组织体育竞赛中,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合理安排各个小组成员,以保证其发挥不同学习水平。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相同的比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对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对体育成绩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此来调动体育体质较弱的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其体育水平。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将挫折变成激励,切实强化学生的体育动力。初中生的生理发育要比心理发育得更早,学生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很难从客观角度看待问题。在体育教学中,个别学生成绩也许会很差,但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化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在学生产生逆向情绪和心理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为学生后期发展体育能力做好铺垫。在学生出现挫折心理过后,教师则应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并且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学习技巧,令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保持能动性。同时,教师应注重稳定学生学习心情,确保学生掌握好动作要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挫折教育固然有其特殊作用与价值,但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并做好相应工作,使学生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挫折,确保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更好地应对学习问题,尽快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自信心,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作用,确保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体育教学改革十分关键,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为了保障体育课堂的教学实效性,要全面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动性,这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体育知识以及有效应用体育技能的必要前提。因而,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改革方针,针对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全面展现个性化科学方法的作用,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注重因人而异以及因时制宜,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效果,保障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养成终身体育学习意识。

猜你喜欢
游戏体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6体育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