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生体育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2023-03-30 08:22赵娟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动作运动

赵娟

任何学科知识的教学,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都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所以,教师既要清晰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价值,又要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积极性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策略调整,以能够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之下,改变传统、枯燥、形式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重新认知体育课,重新“唤醒”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基于此,本文作者便从自身的体育教学经验出发,就提升小学生体育参与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与论述,以供各位教师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提升身体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只有在不断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才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进而无法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和运动的乐趣,因此体育教师就要对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运动的兴趣。

1 氛围营造,奠定参与基础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以更轻松的状态参与知识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所以,在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做好教学内容的筛选,还要主动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切实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有爱的体育教学氛围,从而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使学生可以喜欢自己的体育教师,喜欢上体育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体育课的一开始教师就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上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从教师的教学激情中深受感染,从而也能够带着激情参与接下来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善于放下自己的“家长姿态”,尤其是在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时,他们的身体素质有待加强,对于一些动作要领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可能需要教师的反复讲解与指导。对此,教师便要仔细为学生做好动作示范,并耐心倾听学生运动中遇到的问题,一步一步、认真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平等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的运动能力好与不好,都要一视同仁,给予他们进步与成长的机会。这样会让学生深切感知体育教师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尊重,使其越来越喜欢体育教师的同时,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知识的学习与运动当中。

2 激发兴趣,提升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参与活动的重要助推力,进而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也要深入学习体育知识,主动了解学生好动、爱玩、喜欢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并据此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可以在主动参与中,收获快乐的运动体验,激发体育参与热情,切实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2.1 加入游戏

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参与一切新鲜、有趣的活动,所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指导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将游戏引入其中。例如,在体育课的热身阶段,除了教授传统的热身动作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热身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征求他们的意见,依照学生的想法进行个性化的热身活动创设。教师有时候会和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有时候会和学生一起学习现在流行的趣味舞蹈……在实际的体育运动指导中,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跑动能力,可以组织学生玩“躲避炸弹”的游戏,即教师用沙包、纸球等道具当“炸弹”扔向学生,学生则要在规定的区域内以左右跑动、上下跳动的方式来躲避“炸弹”,看谁可以成功躲避炸弹,并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从而在转变运动形式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提升运动能力,促进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更加喜欢参与体育运动。

2.2 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新”不仅指新鲜,还有新颖,教师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来更新体育教学手段。例如,在室内体育课中,教师除了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理论性的体育知识之外,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以视频和动画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相关体育动作的要领,以慢放和分解播放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育动作,有效深化学生的认知,为后续的实践课程做好铺垫。而在组织学生进行“纵箱分腿腾越”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完成动作要点的指导之后,在纵箱的远端画一个颜色鲜艳的标记,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可以自觉地用双手去寻找这个标记,并明白双手必须撑到纵箱的远端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动作。借助小小的标记来加强学生对动作技巧的被动注意,使其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寻找和摸索动作要领,达成事半功倍的运动效果。

2.3 组织竞赛运动

小学生爱表现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好胜心,所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比谁的力量大”“比比谁跑得快”等竞赛运动之外,还可以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展开组内竞争。例如,在锻炼学生协作和跑动能力时,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两人三足”游戏的升级版竞赛活动,即每组学生肩并肩、双手搭在一起,然后将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把学生连成一排。在教师的开始哨声吹响之后,各小组学生要在相互配合、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长50米的赛道,冲向终点。这样在准备、练习、比赛的过程中,有效强化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在帮助学生建立良性合作关系的同时,切实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其可以从体育比赛中既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又收获身心健康的发展。

3 模式创新,强化参与意识

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所改革的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认知,还需要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进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个性化、层次化的调整,让体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不同身心素质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提升和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例如,对于传统的足球教学,教师是以从理论到实踐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足球,当学生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带领学生进行组间或者班级间的对抗,整个教学过程平淡、有序,但是学生的反应也一般,有时候会对传统的足球训练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足球训练又累、又枯燥。对此,我们就可以对足球教学指导模式进行创新,先让学生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历史,并带领学生观看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使其对足球有一定的认知,之后组织班上的学生开展一场足球对抗赛,引导他们在实际的参与当中感知足球运动的乐趣,同时也发现自己足球技能的不足,产生想要跟随教师学习足球技能的“冲动”。这样在改变体育教学顺序、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切实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 创意激发能动性,闯关游戏,展现自我能力

体育课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一时,但是也不用太过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方案一步步走,有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新鲜元素的刺激来带动学生的热情。同样是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换种方式,结果会大不相同,简言之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促进运动的契机,比如游戏闯关,既融合了趣味性和竞技性,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都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如果不够有趣则不具有吸引力,如果不具有竞争意义则不具备冲击动力。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动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也是鼓励他们展现自我的实力。

闯关类游戏的人员分配很重要,游戏要想赢,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技巧和团队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可以设置综合类关卡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大家都参与其中。教师可以根据三~四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排来策划闯关游戏的内容,例如按照规则设定内容,设置体育健康知识问答环节来照顾体能不是特别强的学生,而之后的运动技能中体操类、跑跳类、球类等运动则按照常规设置,让学生们自由进行组内合理分配。保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游戏之中,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方面为小组争光,大大地鼓励了学生的信心,这不仅是身体运动,同时也要结合知识观念,通过游戏的形式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巧妙地融合进体育运动并传输给学生。

5 层面拓宽可能性,形式丰富,引发尝试意愿

体育教学也不是没有局限性的,学生在长期的跑跳和体操之类耳熟能详的项目中重复练习,总会产生一些乏味的感觉,也就是说学生也需要新鲜感,哪怕是最能够放松身心的体育项目,也需要注入一些新鲜元素來保持热情的。日复一日的跑圈和跳远,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体育课堂不可能放任学生完全按照自我意愿行事,所以教师要在形式和项目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让课程体验丰富起来。体育动作和能动环节以新的方式切入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更多的运动元素和运动技能以拓宽学生的运动面。

比如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这一课的内容就充满了新鲜感,其实运动形式还是离不开那些基础的运动动作,但是结合了民族特色以及转变了主体就会让人耳目一新。所以这是值得教师思考并借鉴的形式,学生对跳操失去了兴趣,那就为他们介绍民族舞或是民俗活动,例如花鼓、孔雀舞、采珍珠等,让学生尝试去学习模仿,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去进行演变,在过程中会发现其实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当然带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总是受人喜欢的,教师还可以从形式上入手,为学生准备少数民族的小物件来代替常规的器械,这样可以增加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让学生更加愿意尝试运动。

6 课程融合兴趣点,有感而动,理论实践结合

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与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理解常常不在一个层面上,教师是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引导打好基础,而学生则是更加注重课程的趣味性以及追求轻松快乐的感觉,两者并不冲突,两者巧妙结合就会产生良好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兴趣点来切入教学引导。由学生提出一节课的目标与要求,老师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编排把课程实现出来,这是一种理论与实际巧妙的互相融合,把学生的兴趣能够充分展现,也显示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有意义的教学尝试,是属于师生共同创作的新型体育课堂。

其实方法很简单,例如大多数学生都会喜欢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种武功招式,很想达到那种衣袂翻飞、肆意徜徉的感觉,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个兴趣点,把体育运动的知识点融合进去,将虚拟的理论与现实的改编结合起来。武术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创意教学,倒不必真的要求学生掌握精髓以及高难度动作,只要把一些基础动作做标准,达到能够调节气息和调动身体机能的目的就好。教师甚至还可以根据学生所期望的潇洒动作进行改编创作,适当加入一些观赏性较强的动作,把体育运动当成传授武功一样去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非常对学生的胃口,达到锻炼目的,也调整了心态,可谓一举两得。

7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

体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还可以利用竞技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通过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来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教师应选择学生都比较喜欢的项目来进行比赛,比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检验,以及对学生体育训练的一种强化。比如,篮球对多数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是学生比较喜欢运动项目。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多次向学生讲解过篮球的标准动作及注意事项,在进行比赛前还需要再次向学生讲解一下,让学生做到标准,正确操作不违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能差异,把学生分为两队,然后每队各派出五名队员参加比赛,其他队员作为替补队员,开始篮球比赛。而体育教师就是本次比赛的裁判,在比赛的时候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记录队员的身体弹跳力、队员之间的默契度等,方便赛后进行指导工作,也方便为学校篮球队挑选优秀的队员。体育教师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比赛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竞技精神,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8 正确评价,激发参与动力

教学评价是各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在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知自己的情况,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指导中,教师既要注重观察学生的体育参与过程,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在肯定和鼓励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在适度批评和引导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有效激发他们的运动参与动力。

例如,小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鼓励,尤其是在他们参与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运动内容时,教师既要从旁做好指导和安全保护,还要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如“很好,再加把劲儿!”“加油,你一定可以的!”“对,就是这样”……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帮助他们突破自我、建立信心。而对于课堂总结与评价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放在最后的放松阶段,一边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一边以聊天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今天的运动感受,如“你们觉得今天的体育课累不累呀?”“你们觉得这次的运动最难的地方是哪儿呀?”“那最有趣的地方呢?”“下节课咱们要学习×××项目,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使学生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说出自己对本节课最真实的感受,不断认清和修正自己,也能帮助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的运动状况和运动能力,做好对下节课活动内容的科学规划。

9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其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且,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体育学科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在积极革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注意尊重小学生的参与主体地位,摸索、建立更加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特征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动作运动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