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动排污陆基圆形池培育大规格加州鲈鱼种试验

2023-04-01 01:53汪建华吴敏韦富文
中国水产 2023年3期
关键词:养殖池陆基鱼种

◎ 文/汪建华 吴敏 韦富文

为解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18尾/kg~20尾/kg的大规格加州鲈鱼种需求量大,不能自产,购买难,长途运输鱼种成活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笔者利用带自动排污系统的陆基圆形池进行加州鲈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鱼种平均成活率达到92.3%,有效解决了大规格鱼种的供给难题,实现了降低鱼种成本并可按计划分批放养的目标,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可供相关地区参考借鉴。

陆基圆形池进排水系统分开,鱼病可控,不易发生交叉感染,可进行高密度养殖,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陆基圆形池养鱼模式发展较快,多养殖加州鲈鱼,鱼种放养量为60尾/m³~100尾/m³,需求量大。实践证明,要养成0.75kg/尾的商品鱼,放养 18尾/kg~20尾/kg的大规格鱼种比放养200尾/kg~220尾/kg的小规格鱼种养殖期可缩短60d左右,经济效益更高。

当前河池市没有加州鲈鱼种繁育场,养殖户一般从广西其他地方或广东购买加州鲈鱼种,因18尾/kg~20尾/kg的大规格鱼种需预定,且价格高达70元/kg,运输不当易死亡,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多,鱼种成本高。若购买200尾/kg~300尾/kg的小规格鱼种进行养殖,则育种周期长,造成养殖池闲置,不能按计划生产。

为降低养殖成本,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全年供应大规格鱼种并按计划生产,笔者于2022年利用自动排污陆基圆形池进行大规格加州鲈鱼种(18尾/kg~20尾/kg)培育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养殖池选择

当前陆基圆形池养殖普遍使用拔管方式排出鱼类粪便,拔管排污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费工,管理成本高,还会出现拔管后因水压太大而无法插回的现象。若是夜间长时间不拔管,则可能会出现水质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造成鱼类死亡。2021年,笔者研发了自动排污陆基圆形池,提高了陆基圆形池养殖水质的可控性,降低了养殖风险,实现了全天候可按计划自动排污。

带自动排污系统的锅底形陆基圆形池

本次试验采用8个直径8m,内部垂直高度1.45m的锅底形镀锌板自动排污陆基圆形池进行试验,每个养殖池的养殖水体为65.3m³。自动排污系统由自动底排和自动面排组成。自动底排运用虹吸原理将沉积于养殖池锅底处的鱼类粪便吸出养殖池外,自动底排的拦鱼栅一般按养殖成鱼设计,当养殖池培育鱼种时,须在鱼马桶自动面排管出水口处套上一个孔径合适的圆形塑料篮并固定在鱼马桶上,作为拦鱼栅,预防鱼种外逃。自动面排为当养殖池水位处于自动面排管开孔处时,水将自然流出养殖池同时把污物带走。沿圆池底部边缘设置圆形纳米增氧管,采用高速增氧机增氧。养殖水源为井水和外塘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二)品种选择及放养

选择大口黑鲈“优鲈3号”鱼种进行试验,试验共放养小规格鱼种86848尾。2022年5月15日在1号池放养266尾/kg的鱼种15880尾, 6月24日分入7号池养殖;在2号池放266尾/kg的鱼种11900尾;在3号池放养160尾/kg的鱼种11280尾。6月10日在4号池放养220尾/kg的鱼种21400尾,7月19日分入8号池养殖;在5号池投放220尾/kg的优鲈3号鱼种11088尾。7月27日在6号池放养200尾/kg的鱼种15300尾。鱼种放养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小规格鱼种放养情况

由于试验养殖池为新安装,鱼种投放前10d,将养殖池灌满水浸泡7d,以消除帆布池带有的有毒有害物质,7d后把养殖池里的水全部排出,将养殖池内壁洗刷干净,再次灌满水,开始曝气。第1d泼洒二氧化氯(泡腾片)消毒,第2d泼洒解毒剂进行解毒,放一些小鱼进入养殖池中进行试水,2h后没有死鱼,说明池水已无毒,第3d投放小规格鱼种。鱼种投放5h后,全池泼洒复合碘溶液(水产用)进行消毒。

(三)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饲料采用专用的加州鲈鱼配合饲料1号料、2号料、3号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8%。饲料投喂量占鱼体重3%左右,根据水温、气候及鱼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饲料颗粒大小以鱼适口而定。

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车间

2.水质管理

(1)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养殖管理

使用水温、溶氧监测仪进行全天候监测,安装断氧和断电报警器、抽水远程监控、养殖池远程监控等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水质管理。

(2)利用自动排污系统调节水质

自动底排通常设定为每小时自动排污一次,每次排水量为养殖池水位下降20cm。排水量也可根据养殖水质需要随时调整,还可通过调节进水流量大小来控制自动排污时间间隔。当养殖池表水层有污物时,提高养殖水位,让污物通过自动面排管的排水孔排出养殖池。

当鱼体较小或鱼的游泳能力较弱时,将自动底排的排水量控制管抬高露出水面并打开控制阀,使养殖池水位达到设定的最高水位时,虹吸现象无法形成,鱼的粪便随着水的溢流缓慢地排出养殖池。当鱼的游泳能力较强时,才能利用自动底排虹吸原理排污,因为当自动底排的虹吸现象发生时,会产生较强的吸力,这时会把游泳能力弱的鱼种吸到拦鱼栅上,造成损失。

3.鱼病防控

鱼病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投放鱼种7d后,使用复合碘溶液(水产用)或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全池遍洒,接着用经审批的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连续投药饵3d,加强鱼类保健。之后,每隔10d进行一次杀菌消毒和保健工作,每次用药的前一天晚餐停料。

在鱼种培育过程中,零星发生鱼病,病鱼的症状主要有鱼漫游于水面、反应迟钝、尾鳍基充血、眼球脱落,病鱼在水里明显发白、肛门红肿、鱼体表鳞片脱落肿胀充血腐烂、尾柄脱鳞肿胀、尾鳍腐烂、鳃盖充血、上下颚充血、烂嘴等。

治疗方法:第1d用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水产用)或硫酸新霉素粉(水产用)拌料投喂。第2d用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黄芪多糖粉或氟苯尼考粉(水产用)+黄芪多糖粉全池泼洒,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水产用)或硫酸新霉素粉(水产用)拌料投喂。第3d用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水产用)或硫酸新霉素粉(水产用)拌料投喂。第4d,新死亡的病鱼很少了,疾病得到控制。第4d~6d重复第1d~3d的用药方法,进行巩固治疗。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规格加州鲈鱼种产出情况及鱼种生长情况

1.大规格加州鲈鱼种产出情况

试验共产出加州鲈大规格鱼种80161尾(4064.9kg),平均成活率为92.30%。

8月5日,1号池和7号池共产出大规格鱼种14537尾,成活率91.54%;2号池经过80d的培育,产出大规格鱼种11036尾,成活率92.74%。7月12日,3号池鱼种经过57d的培育,产出大规格鱼种10590尾,成活率93.88%。8月17日,4号池和8号池共产出大规格鱼种19655尾,成活率91.85%;5号池鱼种经过67d的培育,产出大规格鱼种10400尾,成活率93.8%。9月20日,6号池鱼种经过53d的培育,产出大规格鱼种13943尾,成活率91.13%。各试验池的鱼种产出情况见表2。

表2 大规格鱼种产出情况

2.鱼种生长情况

试验期间团队对各试验池鱼种长势进行多次抽检,鱼种长势良好。分别于7月8日、8月5日对1号池和7号池进行鱼种生长情况抽检,抽检结果分别为40尾/kg、18尾/kg,两个养殖池的鱼种长势相同;分别于8月5日、8月17日对4号池和8号池进行鱼种生长情况抽检,抽检结果分别为30尾/kg、19尾/kg,两个养殖池的鱼种长势相同。

(二)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共产出大规格鱼种4064.9kg,18尾/kg~24尾/kg的鱼种按70元/kg价格计算,总产值284542.0元;使用饲料共1723.9kg,饲料价格按11.5元/kg计算,饲料费为19824.3元;投放鱼种费用共111252.4元;总投资131076.7元,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共获毛利润153465.4元(不计人工、电费和渔药费用),经济效益分析具体数据见表3。扣除人工、电费和渔药费用15000元,整个试验共获得纯利润138465.4元。

表3 经济效益分析

(三)水质检测

各试验池5月~9月的养殖平均水温分别为21.5℃、23.8℃、25.2℃、26℃、26℃。试验期间定期对各试验池进行水质检测,各养殖池的pH值为6.7、总氨氮为0.5mg/L~2.5mg/L、亚硝酸盐为0.005mg/L~0.10mg/L。水质检测指标数据平均值见表4。

表4 8个圆池水质检测指标数据平均值

三、结论

利用自动排污陆基圆形池培育大规格加州鲈鱼种试验获得成功。试验共产出18尾/kg~20尾/kg大规格鱼种80161尾(4064.9kg),平均成活率为92.30%,总产值284542.0元,获得纯利润138465.4元。试验解决了鱼种贵、购买难的问题,实现降低鱼种成本并可按计划分批放养等目标,提高了养殖效益。

利用自动排污陆基圆形池培育鱼种,养殖池水质优良,鱼体健壮,鱼类抗病力强,养殖风险低。养殖池的水质可根据养殖需要随时调节,水质稳定,改善了鱼类的生活环境,稳定了水体各项指标,减少鱼类产生应激;当自动排污系统启动时,水流加速,刺激鱼类运动,增强鱼的运动量,使鱼体质健壮,增强了鱼的抗病能力,病害发生率低,鱼种的成活率高,降低了养殖风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利用陆基圆形池养鱼,水源充足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在试验期间,本团队对养殖尾水沉淀池进行了两次清淤,在清淤过程中为避免池水无法排干,必须停止养殖池排污,使养殖池8h暂停换水。在我们向养殖池恢复注水前进行了水质检测,结果为pH值为6.7、水温25℃和26℃,总氨氮为1.5mg/L~2.5mg/L、亚硝酸盐为≥0.3mg/L,总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迅速提高,这说明了如果长时间不能进行换水,将影响鱼类生长,甚至造成鱼类死亡。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养殖管理,养殖情况实现实时监控,降低了养殖风险,解放了劳动力,养殖省时省力省心,减少管理人员的同时降低了用工成本。

每个养殖池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在可承载的范围内增加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影响小。在养殖池可承载的范围内,鱼种培育前期可进行高密度养殖,节省面积,便于管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若养殖池不足,可提前进行高密度大规格鱼种培育,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保障后续按计划生产,提高产量,实现成鱼按计划上市。如果养殖池不足,后期养成的鱼种还可以销售一部分。本试验中,条件相同的养殖池在养殖管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鱼种达到一定规格前进行了高密度养殖,鱼种长势不受影响,成活率相差不大,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鱼种规格和数量进行培育,实现按计划分批放养,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养殖池陆基鱼种
西瓜皮喂鱼种一举三得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优势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日本正式决定引入陆基“宙斯盾”
鱼种引进投放须把好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