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年轻人为何站上“全球奢侈品之巅”

2023-04-03 15:26
读报参考 2023年9期
关键词:名牌奢侈品财富

  在韩国有一种说法——“吃饭像穷人,穿戴像富人”。

  在对奢侈品的狂热迷恋下,仅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已成为大多数顶级奢侈品牌的前五大市场。哪怕是在经济衰退的新冠疫情期间,韩国香奈儿专卖店门前也大排长队,甚至几小时就卖空整个柜台。

  摩根士丹利年初发布的报告指出,2022年,韩国人在个人奢侈品上的总支出增长24%,平均每人消费325美元(约2190元人民币),居世界首位。相比之下,中国人均奢侈品消费为55美元,是韩国人的六分之一。

  这股狂热还有低龄化的趋势。职场新人成为奢侈品购买主力,越来越多的韩国中学生开始打工买名牌。就连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也要求父母为其购买高仿名牌包、名牌包的手工折纸,甚至仿名牌车的儿童电动车。

  似乎很少有国家像韩国一样,奢侈品如此深入地渗透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韩国斯达康公司常务董事曹玄珠评价道:“这又是韩国的一个综合征——像饮食综合征、整形手术综合征一样,现在是名牌综合征。”

年轻人及时行乐

  在韩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不是事业有成的富豪,而是二三十岁的MZ世代——即1980-1995年出生的千禧一代(M世代)和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

与老一辈人相比,MZ世代的财富和收入水平较低,但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幸福,注重商品带来的体验而非商品本身。

“拿到第一份薪水時,20多岁的我买了第一个奢侈品包包,因为我相信开启职业生涯需要一个好包。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定期购买高档和中等价位的奢侈品包包。”32岁的首尔上班族Jang对《韩国时报》说道。

  韩国乐天百货商店的数据显示,二三十岁群体在百货商店奢侈品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持续升高,从2018年的38.2%上升至2020年的44.9%。现代百货商店数据也显示,20多岁群体奢侈品销售额的增幅从2018年的27.5%上升至2021年的37.7%。

  喜欢用奢侈品来奖励自己的Jang表示:“我知道这对于我的工资来说很贵,但它们给了我信心,这是我日夜努力工作的礼物。”在这些年轻人中,最流行的价值观是“YOLO”,意思是“You Only Live Once”(人只活一次),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他们选择尽情消费,及时行乐。

首尔国立大学心理学教授Kwak Geum-joo将其解释为代际之间的文化差异——虽然老一辈人有存钱过苦日子的习惯,但出生在富裕时代的年轻人更愿意花钱犒劳自己。为了更好地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许多奢侈品牌也会选择签约韩国明星作为品牌大使,用韩流文化拉动大众购买力。

买不起房就买包

  购买奢侈品需要金钱作为现实基础,近年来,韩国家庭迅速增长的财富促进了奢侈品市场的繁荣。疫情期间,尽管GDP增长放缓,股市低迷,但韩国家庭财富增长尤其强劲。根据韩国银行的数据,2021年韩国家庭净资产同比增长11%。

  家庭财富的增长主要归功于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因为韩国家庭财富的76%左右是房地产。在疫情期间,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住房政策,韩国房价领涨全球。虽然随着去年政府加息,韩国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暂歇,但因早早买房走上财富快车道的“有房一族”,无疑拥有了更大财力购买奢侈品。另一方面,没买房的年轻人则感到更加绝望,也决定将收入花在奢侈品享受上。

  34岁的李先生在名校聚集的首尔江南学区长大,2017年结婚时,他相信了政府要控制房价的说法,于是选择不买公寓而是全租。然而3年后,这套公寓的售价飙升,李先生最终放弃买房。

他说:“这种现实让我产生了一种被剥夺感,我必须多付10亿韩元(约535万元人民币),去买原本贷款2亿韩元(约107万元人民币)就能入手的公寓。现在,我想用双职工家庭的工资去尽情地买想买的东西,吃好吃的,快乐地生活。”

  在现实压力下,及时行乐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

  买不起房的年轻人还把奢侈品作为“高性价比”的投资。通过二手交易,一些奢侈品不仅不会降价,反而还会增值,这就相当于自己白白地享受了奢侈品,最后还赚了钱。

阶层跨越的敲门砖

  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拉大了韩国的贫富差距,许多年轻人意识到,即使自己努力工作也负担不起高昂的房价,跨越不了悬殊的阶层。韩国统计厅调查显示,2022年韩国家庭贫富差距创新高,前20%家庭的平均资产相当于后20%家庭的64倍。

  20多岁的韩国年轻人流行按照家庭资产的多少,把人们分为“金勺”“银勺”“铜勺”和“土勺”四类等级。倘若用人民币来计算,金勺子的标准是家庭资产千万,年收入过百万;银勺子的标准是家庭财产不低于600万,年收入四五十万左右;铜勺子的标准是家庭财产不低于300万,年收入30万左右;土勺子的标准是家庭财产低于30万,年收入低于10万。

  在阶级越来越割裂的背景下,奢侈品成为了年轻人将自己装扮为“富人”的工具,毕竟,没有什么比奢侈品更能给人划分界限的错觉,就像灰姑娘的公主裙与水晶鞋一样。

  Louis Vuitton手袋、Gucci鞋子、Prada衣服、Tiffany首饰、Cartier手表……这些名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标识体系,韩国人通过穿戴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重新划分社会阶层。

  当韩国年轻人渴望通过奢侈品跨越阶层时,真正的富豪却在尽量隐藏自己的高消费,巧妙地让自己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韩国有钱人》一书采访了100名有代表性的有钱人,其中大约70人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书中一位身家数百亿韩元的富豪坐着奔驰,但却穿着“一件旧套头衫和棕色鞋子,看起来已经有10多年了,鞋子有些地方已经磨破了,像斑驳的图案一样聚集在一起”。

习以为常的炫耀文化

  通过高消费来宣示身份、提升自我认同感的行为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为什么韩国人尤其偏爱奢侈品呢?这里不得不提到韩国的文化特征。

  在强调集体主义的韩国社会,韩国人高度重视社会关系,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看法,而外貌和财富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根据2022年7月发表在《经济事务》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如今,超过60%的韩国人认为,被视为富有“相当重要”或“非常重要”,相比之下,美国人这样认为的比例是30%,英国人为19%。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炫耀是可以接受的,据统计,仅有22%的韩国人对炫耀奢侈品感到不舒服,而中国人的比例为38%,日本人为45%。不仅如此,炫耀奢侈品在韩国还会受到鼓励,甚至形成了独特的Flex文化(炫富文化)。

  Flex文化在韩国年轻人中掀起了购买奢侈品的热潮,如果没有奢侈品,会让自己看起来格格不入,也不容易得到同龄人的认可。2019年12月一项针对358名初高中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6.4%的学生回答购买过奢侈品。当问到“购买奢侈品的原因”时,“因为朋友有,所以不想被冷落”(13.1%)高居第二。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Flex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韩国年轻人乐于在网上展现优越的物质生活,如发布奢侈品的开箱视频或照片等。据《朝鲜日报》报道,一些学生会反复购买名牌然后转卖,使自己看起来好像拥有很多奢侈品。

首尔国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Kwak Geum-joo评论道:“在像韩国这样的群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他们。现在通过社交媒体,我们有更多机会看到别人在做什么,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在做什么。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奢侈品的满足感,比在正常生活中这样做要大得多。”

(摘自《看天下》禹琳)

猜你喜欢
名牌奢侈品财富
撕名牌
企业名牌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名牌表
新商标法禁止“傍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