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男篮七强球队进攻技术运用研究

2023-04-04 11:00信兆鑫吕玉霞冯善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分球篮板球篮球队

信兆鑫 吕玉霞 冯善芳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200)

1、前言

篮球运动一直就是我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篮球运动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当CBA、CUBA 等联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时,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同时SCBA 的良好发展也可以为CBA 等顶级联赛输送人才,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2016 年,第一届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又称为“SCBA”)在山东体育学院举办,它是国家体育总局教科司、中国篮球协会和全国体育院校竞赛协会联合主办的我国体育院校之间规模最大的篮球联赛,受到体育院校领导和教练员的高度重视。

了解体育院校篮球水平高低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对体育院校篮球队所参加的比赛进行研究。在比赛中,进攻和防守能力是球队取得胜利的关键,而进攻技术是球队取得比赛胜利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篮球比赛评定输赢的唯一标准是取得分数的高低,而球队在比赛中能否准确合理地运用进攻技术决定着球队得分的多少。因此,进攻技术的运用状况决定着其比赛的输赢。由此看来,对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男篮八强球队的进攻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联赛的男篮球队一共有24 支,以进入到济南总决赛的7 支球队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山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宁波大学、山西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球队。共15 场比赛(见表1),七强排名(见表2)参赛队员共计84 名。

表1 男篮球队每场比赛结果

表2 2018 年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男篮比赛七强球队排名

3、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男篮球队两分球投篮情况分析

得分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和评价一支球队进攻能力强弱的标准,也就是说在一场比赛中球队得分的高低最能直观的体现出该球队的进攻能力,而在比赛中投篮是运动员得分的唯一途径。通过表3 可以看出2 分球得分占总得分的比重最高,是男篮球队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通过表3 还能看出除了宁波大学的2 分球命中率较高之外,其他几支队伍的两分球命中率都没有超过50%,这说明男篮球队队员的投篮的命中率不稳定。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和录像的分析,发现造成男篮球队的队员两分球命中率不高的原因是:投篮基本功不够扎实,空位机会不进球;身体不够强壮,对抗后投篮动作容易变形;过于迷恋单打,出手时机的选择不合理,迎着对方的防守进行投篮,不善于通过传导球寻找空位的队友等。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队员们应该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规范投篮动作,提高投篮技术,增强团队配合等。

4.2、男篮球队3 分球投篮情况分析

3 分投篮因其1 球3 分的特性是比赛中最高效的得分方式,在球队追分和拉开比分时起重要的作用,关键时刻还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反败为胜;球队的3 分命中率高了也可以吸引防守,给内线球员创造机会。通过表4 可以看出男篮球队的3 分球命中率差别不大,但命中率不高,不能给防守方造成稳定的威胁。

表4 男篮球队场均3 分球投篮统计

从表4 中可以看出本次比赛中上海体育学院是场均出手3 分球最多的队伍,其场均有28.4 次3 分球出手,而西安体育学院以场均16.8 次的3 分球出手次数位于本次比赛的末尾,两队在3 分球场均出手次数上相差了11.6 次,主要是因为上海体育学院主要围绕着3 分球的投射进行战术安排,相反他们的两分球场均出手次数是所有球队中是最低的,但同时暴露出了他们在比赛中过于依赖3 分球的问题,一旦球员的3 分球命中率不高,他们的比赛往往很难取胜。从3 分球场均命中率来看,最高的是山西大学,为35.4%,3 分命中率高是山西大学能夺冠的一个重要原因;最低的是集美大学,为22.0%。本次比赛中3 分球场均得分占总得分的百分比最高的是上海体育学院,为33.4%,最低的是宁波大学20.2%。因此,队员在日常的训练中应多进行3 分球的练习,提高队员3 分球命中率,也可以设计一些关于3 分球的战术,通过团队配合来提高球队3 分球的进攻效率。

4.3、男篮球队投篮方式分析

投篮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不同方法将球投进篮筐的技术动作,是运动员得分的唯一途径,也是球队一切技战术行动的最终目的。在比赛中随着对方防守强度的加强,队员们体能的消耗,会给队员们的投篮技术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场上的情况也是不可预测的,这就要求队员在选择投篮方式时不仅要根据场上的情况,还要克服体能下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由表5 可以看出,男篮球队投篮方式最高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原地接球投篮、行进间投篮和运球急停投篮,而转身投篮一般是内线实力较强的球队比较喜欢运用,山东体育学院球队转身投篮场均占比达15.6%,可见其内线实力还是较强的,但反手上篮、抛投、勾手方式等在比赛中运用的极少。

表5 男篮球队场均投篮方式统计

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各个球队最喜欢用的投篮方式还是原地接球投篮,这也跟目前篮球运动的发展潮流有关,随着3 分球越来越被球队重视,3 分球的出手率也随之提高,当有我方球员突破吸引防守方包夹时便可将球转移到3 分线上的队友的手里,然后就可以安稳的将球投出。建议球员在日常训练中多加练习投篮,提高自己的投篮命中率,在比赛中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4.4、男篮球队运球突破技术状况分析

通过表6 可以看出,男篮球队在比赛中最常用的同侧步突破场均占比在33.4%以上,这种突破方法简单且非常实用,所以在比赛中运动员会经常用到这种突破方法,其余的两种方法交叉步突破和变向突破在比赛中出现的次数略低于原地同侧步突破,而转身突破因为其动作本身的难度,使其在比赛中较少出现。

表6 男篮球队场均突破技术统计

4.5、男篮球队突破结束方式运用情况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最多的进攻技术是突破技术和投篮技术,二者相辅相成,犀利的突破能创造大量的投篮机会,而精准的投篮又可以给突破创造空间。在比赛中,球员可以突破后直接冲击篮筐进行得分,也可以利用自己娴熟的突破技术吸引对方包夹,然后将球传给空位的队友,助攻其得分。通过观看男篮球队的比赛录像,根据球员在比赛中所运用的进攻技术,把突破后进攻技术运用指标分为突破后上篮、突破后投篮、突破后分球、突破后被犯规和失误五种,其中失误包括犯规和违例。通过对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和统计,发现使用最多的突破结束方法是突破后分球,但不稳定,容易产生失误,球员应提高突破后投篮的命中率跟突破上篮的坚决性。

通过表7 可以看出男篮球员在比赛中突破后分球运用得最多,场均占比都在33.7%以上;次之是突破后上篮的运用,场均占比都在18.6%以上;第三是突破后投篮,当进攻方突破摆脱防守后就可以安稳地进行投篮了,突破后造成犯规和失误场均占比较低。

表7 男篮球队场均突破结束方式统计

4.6、男篮球队抢进攻篮板球情况分析

通过反复观看男篮球队的比赛录像,对比赛中球员所使用的争抢进攻篮板球的方式进行统计,最终把争抢进攻篮板球方式的统计指标确定为:抢位、冲抢、同伴点拨三种。通过对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和统计,发现男篮球队争抢篮板球时过度依赖内线球员,团队配合抢篮板的能力不足,冲抢和同伴点拨的意识差,队员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在以后的训练中运动员要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加强冲抢篮板球的能力,在平时教练员还可以弘扬积极拼搏的精神,提高运动员在场上的比赛态度。

由表8 统计数据可知,在男篮球队的比赛中,运用抢位的方式所占比例最高,场均抢位占比最高的山东体育学院队为61.2%,其次是同伴点拨和冲抢。说明队员在比赛中抢位抢篮板的意识比较强,但是队友之间配合抢篮板球的意识和冲抢的意识不足。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和山东体育学院依靠抢位拼抢进攻篮板球的方式运用最多,场均所用次数分别为:7.1 次和6.3 次。因为这两个队伍的内线球员能力出色,身体素质优秀,在抢位拼抢进攻篮板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西安体育学院和集美大学依靠冲抢获得进攻篮板球的方式使用最多,分别为5.8 次和5.4 次,虽然这两支球队的队员的身体条件跟其他球队的队员相比不占优势,但其场上队员的比赛态度非常积极,球风很顽强,敢打敢拼,因此获得了不少冲抢篮板球的机会。重庆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学在依靠同伴点拨获取进攻篮球的方式使用最多,分别为6.3 次和4.5次,重庆师范大学是因为他们队的内线球员身高比其他球队的球员稍矮一点,为了抢到篮板球就只能多的运用同伴点拨的方式,而山西大学的团队配合更加的默契,配合能力强,赛场上的态度积极,因此山西大学的球员在比赛中的许多进攻篮板球都是依靠同伴点拨的方式获得的。

表8 男篮球队场均争抢进攻篮板方式统计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男篮球队在投篮技术上,2 分球是其主要得分手段,但各队2 分球命中率差别不大,3 分球出手次数少;投篮方式上以原地接球投篮为主;

(2)男篮球队在突破方式上,同侧步突破是其主要突破手段,但突破手段单一。

5.2、建议

体育学院男篮队员应加强投篮训练,使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投篮姿势,形成肌肉记忆;在投篮方式上,要敢打敢拼,丰富自己的得分手段;增强团队配合意识,提高传导球的意识;加强基本技术训练,提高突破技术跟突破上篮的稳定性;培养积极的比赛态度和顽强的作风,提高拼抢进攻篮板的意识。

猜你喜欢
分球篮板球篮球队
初中学生篮板球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20届CUBA男篮四强攻防能力分析*
NBA比赛3分球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篮板球意识及方法研究
该你了
健康饮食
浅析篮球运动中拼抢进攻篮板球技术及其训练
对新疆大学男子篮球队攻防技术的统计分析
中学生抢篮板球训练应培养几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