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困境和对策

2023-04-05 05:19吴善婧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品牌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民族人才文化

文/吴善婧(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质的飞跃,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逐渐提高。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以民族特色作为主要优势的文化企业是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多样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资源等要素融入经济活动中,增加了文化要素对经济的贡献比重,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跨越式发展倒逼文化产业出现新业态和新形势,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作为一种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发展要素较新的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增长迅速,前景可观。2021年,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较2020年增加20550亿元。2004至2021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15%提高到4.43%。此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快速提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引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因此,解决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品牌价值理论,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改革发展

品牌价值发展理论指出,品牌建设应围绕品牌价值展开,品牌主体从有形、质量、创新、服务、无形五大要素出发,通过适当的产品支持和品牌活动来投资、维护和增加品牌价值,进而在经济与政策以及财务等维度形成品牌价值外在表现。服务、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直接影响品牌价值,同时又分别是品牌价值的货币价值与非货币价值的直接体现。服务、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对品牌价值具有直接影响,分别代表品牌的货币价值和非货币价值。

通过查询各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官网,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品牌营运部门,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各文化创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还是仍拘泥于传统的管理经营方法,导致品牌建设战略不够精准与创新。甚至没有设置本企业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没有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宣传产生了一定阻碍。渠道建设过于单一,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良好的品牌推广,这将对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量来讲,与国内国际大型文化企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民族企业自身仍有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从当前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国内民族行业存在融资困难、吸收人才困难以及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等现象。 这些问题制约着民族文化创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品牌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特征,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经济软实力,必须予以重视。在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度、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如故宫文创、民族娃娃等。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亟待吸取创建强势企业品牌的经验,形成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族文创品牌,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少数民族和广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二、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围绕自己的馆藏品进行IP开发,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等综合性文化场馆都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风生水起,一年的营业额突破10个亿,带动了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

对文创产品而言,质量是基础,创意是灵魂。千篇一律像批发市场直接拿来的产品注定不会热销,也不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要倚重传统文化,也要重视当下潮流文化的发展,设计出奇特新奇有趣的大众产品,特别是日用品,剑走偏锋,满足人们“标新立异”的心理,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例如藏族、土家族、维吾尔族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大多为本乡本土企业,植根于民族文化进行品牌推介和传播,将为经济社会创造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但是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依然存在布局与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企业的文化含量偏低,各地跟风雷同,重复建设问题;偏重于数量增长,有些企业文化产品的品种、数量增长很快,但产品质量不高、市场接受度低,如一哄而起的动漫产业、流水线上的工艺品等,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产出效益偏低;缺乏优质的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导致民族地区龙头骨干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在全国打得响的知名品牌;产业能级弱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缺少自己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这些问题导致市场上类似文化产品的竞争激烈,会影响每个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制约民族企业规模的壮大。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的文化创意企业还驻足在传统行业,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缺少发展的前瞻性,造成企业缺少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差,不能及时跟进用户需求,难以实现制造升级和品牌升级。

(二)经济落后,人才素质亟需提升

人才资本是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一方面,居民受教育水平越高,教育可持续能力越强,其教育的文化选择、传播、创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观念变革和劳动素质技能提高,进而推动经济文化双向互动;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传承人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有助于促进多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带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生产经营离不开制度的支撑,要发展好文创产业,需要健全管理体系,从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去落实。如文创产业的规模、实行的市场策略、宣传途径、分销渠道、营销团队建设、销售激励政策、创新人才培养等,要有清晰的规划、强有力的执行力、精确的市场定位。文化企业输出的是文化产品,以智力劳动为主,属于轻资产类公司。但文化产品又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对创作人员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文化领域的专业人员还很难满足文化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而人才流失问题最严重的也正是相对偏远地区和经济效益较差的民族地区,偏远落后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第一、留住人才能力弱,民族地区作为扶贫的关键,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都相对落后,发展环境欠佳且人才机制陈旧,在这种情况下,留住人才十分困难。第二,吸引人才能力弱,甚至人才引进会出现“空转”的现象,导致人才资源严重匮乏,劳动人员素质技能较低等问题,这些已成为阻碍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形成品牌优势的重要原因。

(三)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难

关于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融资问题,政府出台了有关的优惠条例,目的是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和特需商品企业的发展,减轻企业负担,增大企业营收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与政策相配套的具体措施还不够完善,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贴息支出落实难、企业覆盖面窄、部门协同效应较差等问题使得政策效果遭到弱化。加上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长期性特征,加上多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还处于粗加工的从初级阶段,缺少向银行间接融资的抵押品,难以获得银行的正常贷款。与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或具有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担保产品从而融资压力较小的传统行业企业不同,文化创意企业作为新兴产业,自200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文化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走上了全面推开的新里程。我国文化产业经历改革后发展时间并不长,产业不够成熟,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既缺少针对性的金融投资产品,又没有吸引投资者的强有力担保财产,故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对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较高的融资难度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不健全,资金渠道十分有限,难以及时筹集到各种资金,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主要原因来自市场上缺乏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文化创意企业的资产多属于“轻资产”,即非固定资产的无形资产,包括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创意、商誉等。对于以固定资产为主要资产的企业而言,其融资渠道较为丰富,既可通过资产抵(质)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又可通过发布私募基金、上市等方式吸引投资者达到融资的目的。然而因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及未来收益预测体系并不完善,投资者无法准确预测对于以无形资产为主要资产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投资后的风险大小、收益回报比例,索性丧失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兴趣。因此,若融资方无法提供有效全面的担保措施,将很难吸引到投资者的目光。

三、品牌经济学视角下探究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融资困境的具体出路

首先,针对文化企业自身的客观局限性,文化企业大部分资产内容为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及应收账款、股权等的资产特性,针对上述资产,选择合理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估,确认现存价值及未来收益后,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向投资方提供担保,并获得融资。其次,还可通过收费权、电影电视制作权质押等方式的适用和创新,与金融机构或投资方协商进行融资。在影视制作公司通过版权处置采用的融资方式中,还包括预售发行权或放映权并收取定金或其他资金来支持影片制作的形式,这种形式一般适用预期收益较好、未来价值评估较高的项目。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利用这种方式吸引投资方的前提是拥有好的项目或作品。

最后,对于文化企业而言,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在法律规制的范围内尽可能创新融资方式,增强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也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导致文化企业进一步陷入融资困境,而文化企业本身的资产特点,包括固定资产比例小、盈利周期长等,也导致融资难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故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在产业政策进一步倾斜的情况下,自身亦应多尝试、多开发,以丰富的融资途径融资目的。

(二)将高端人才培养作为文化创意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组织模式来自西方。从对人性假设的角度,迄今为止,西方企业组织理论,可以划分为 “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三种形态。总的来看,人才依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认为,民族地区应基于经济管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等,立足“引进来、留得下”,狠下功夫,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首先,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可采取股权激励的形式。正如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所言,股权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高技能人才通过获得企业股权,成为企业股东所带来的红利收益,可以大大提升其工作动力;其次,实现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的联合培养机制,发挥中小型企业作为实践技能教育主体的责任,通过校企订单化培养,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技能市场需要,有利于提高培养针对性。厚植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基础;最后,要完善薪资、培训、晋升等福利保障措施,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关机制,将红利惠及企业人才,实现以情、物留才。可借鉴德国、日本相关人才管理模式,实行长期雇佣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员工更有意愿投入精力和资金提升劳动素质技能,降低培训的风险,促进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干中学”的有效实施。

民族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努力,还需要各级政府为民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期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品牌持续性发展,助力企业向品牌引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三)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企业特色品牌

民族文化创意商品是文化创意者为了促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将创意理念和创新智慧融入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之中,并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新型商品。民族地区应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元素,利用文化创意、现代科技、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新媒体、创意市集等方法与推广平台,研发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民族文化创意商品。通过艺术手段,既要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特点,又要满足市场创意的需求,要在文化和市场需求上突破,以文化带动市场,用市场传播文化。

同时,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点,提升品牌价值。第一,研究顾客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等。通过各种活动与顾客进行情感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第二,坚持产品原创设计,以企业研发和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开发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创意产品,用产品打响企业品牌。第三,塑造生动有趣的民族文化形象,借用当地的旅游、影视等品牌力量,结合现代的传播技巧,对企业品牌进行宣传,吸引游客消费,将企业品牌文化传播出去。

四、结语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民族文化资源的拓展和延伸,是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基础元素,通过智力、科技、创意和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民族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潜力的新型产业。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中的创意符号与创意元素,建构科学的发展模式。在企业融资、人才发展、品牌建设中不断发力,打造特色品牌IP,在巨大的商业竞争中保持特色,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猜你喜欢
民族人才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