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提质:赋能高质量育人

2023-04-05 17:01李刚刚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研高质量

本刊记者 _ 李刚刚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为贯彻落实文件要求,2022年1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委员会强师计划实施方案》。“强师计划”旨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大国强师”。

2022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主题为“强师·提质:赋能高质量育人”。本次会议通过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局长论坛、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等形式,围绕“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与“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与会专家的讨论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凸显三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国家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等都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提出:“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部署,要以‘强师计划’为牵引,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二是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素养要求。新时代对中国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会专家对此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认为:“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教师至少需要具备六项新基本功,分别是立德树人、研究、融合、协同、评价、数字化。”此外,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和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分别从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立德树人”和“数字化”素养的角度进行了分享。

三是为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赋能的路径。会议凸显专业视角,深度讨论了如何通过精准、高质量的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在学校常态化教研方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王俭在听完几位校长的报告后提出高质量常态化教研的四个特征:注重价值引领;注重共生生态;注重“真、微、实”;注重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需求导向)。在区域教研方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分享了他们的探索。

此次会议汇聚了143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教研员和培训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献计献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便于深入探讨,我们从中选取了几位专家代表的文章,呈现他们的思考和主张。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教研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