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3-04-05 18:27陈顺中
实用老年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血瘀黏度病人

陈顺中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ory insufficiency,CCC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长期的、广泛的血液供应减少,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表现为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晕(昏)、头痛、失眠、心烦、耳鸣、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如病情继续进展,可导致老年性痴呆和脑梗死,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1]。如何有效防治CCCI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西医学认为,CCCI主要是高血压、吸烟、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弥漫性小动脉硬化和微动脉的玻璃样变[2]。目前,CCCI的西医治疗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学强调整体辨证,个体治疗,通过个体化辨证选用中药汤剂治疗CCCI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现将近年来中医界对本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对CCCI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CCCI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疲倦过度、脏腑功能减退、年老虚损有关,以阴阳失调、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脑髓失养、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有学者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其中虚指气血虚、阴阳虚;实指风、痰、瘀等症状实,长久以往,久病致瘀,部分病人也因气血停滞,痰瘀阻络,使清阳不升而发昏[4]。也有学者根据本病的疾病发展过程,提出以“血瘀”为基础的“痰浊”“气虚”“气滞”的证候要素,分为痰阻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5]。李楠楠等[6]的研究表明,CCCI病人常见的证候要素为髓亏证、痰浊证、血虚证、气虚证和血瘀证,常见的病位证候要素为脑络、肾和肝。最后得出CCCI是一类虚实夹杂的疾病,以气虚、血虚、髓亏等证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其中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CCCI病人痰浊和髓亏证表现更为明显;CCCI病人病机复杂,多为虚实夹杂证。

2 CCCI的治疗原则

治则治法的确立是基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有的医家认为虽然CCCI诱因及病机多种多样,但是其核心病机为“痰瘀阻络、络损髓伤”,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痰通络、补肾填精益髓为法,在核心治法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加减[4]。黄海量等[7]探讨基于现代中医临床文献分析治疗CCCI的方剂组方规律,得出治疗CCCI应以补气养血、活血通脉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补肝肾、化痰瘀、息肝风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丁晨云[8]从益气活血法、补肾平肝法、健脾化疾法、祛风除湿法等对CCCI的中医治法研究概况作了综述,指出中医药治疗多以益气活血为主。

3 中医治疗方法

3.1 中药复方 魏格玲[9]自拟“养脑通络方”(药物组成:丹参、生地、天麻、肉苁蓉、女贞子、山萸肉、巴戟天、水蛭),通过观察90例CCCI病人血浆中特异性标志物: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治疗前后的变化,总结出“养脑通络方”对CCCI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于玉英[10]自拟定眩汤(药物组成:黄芪、天麻、半夏、白术、陈皮、牛膝、川芎、丹参、茯苓、白蒺藜、钩藤、菊花、珍珠母、牡蛎)治疗痰瘀阻络型CCCI,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晶[11]运用自拟眩清汤治疗痰瘀阻络型CCCI,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FIB、脂蛋白(a)、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李栋[12]使用双补汤治疗气血亏虚型CCCI,结果显示中药组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病人,且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西药组病人(P<0.05)。贾妮等[13]认为养脑通络汤治疗肾虚血瘀型CCCI临床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李楠楠等[14]通过中西医量表测定评价活络益脑方治疗CCCI的疗效,结果显示CCCI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认知水平下降及睡眠障碍,经中药活络益脑方治疗后,其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范志儒[15]将56例CCCI肾虚血瘀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分别采用养脑通络汤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养脑通络汤组临床效果显著。

3.2 针药联合 燕晴[16]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CCCI的临床疗效,以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为观察组,氟桂利嗪胶囊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血浆黏度差异不明显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小艳等[17]将90例CCCI病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结果研究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常规组,且治疗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说明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CCCI可以有效改善脑供血情况。

3.3 中成药治疗 吴宗倩[18]对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的疗效进行观察,将80例CCCI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并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试验组红细胞压积与FIB等血流变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认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葛酮通络胶囊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有效保护脑神经、增强脑细胞耐缺氧能力、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其主要成分葛根总黄酮可以降低脑组织中NO的含量,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使NO过量生成状态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功能,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脑神经起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作用[19-20]。薛燕文等[21]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CCCI的临床效果,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病人服用敏使朗,治疗组病人服药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12周后 2组病人头晕均有改善,但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CCCI疗效更显著,病人的头晕不适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更明显。杨建军等[22]将100例CCCI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CCCI,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3.4 中药注射液治疗 近年临床研究表明,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液治疗CCCI可有较好的疗效。针对伴有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的病人,选择中药注射剂较西药治疗效果更理想。

有研究表明,舒血宁注射液可有效缓解脑供血不足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局部脑血供恢复,改善病人智力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3]。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CCCI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浓度等指标水平,使各项指标趋近于正常标准[4]。灯盏细辛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灯盏花素,可使微动脉扩张,有效改善心脑供血,降低血黏度,增加脑血流速,进而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对FIB溶解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对前列腺素、环氧化酶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可发挥抗凝、降脂的作用,使脂质过氧化反应受抑制,减少自由基,减少脑组织损害,保护损伤的脑细胞。唐璐[24]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预防CCCI继续进展的临床疗效,将100例CCC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及营养神经药物,并针对病人存在的高危因素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结果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可防止CCCI的继续进展,各项观察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3.5 针灸治疗 现代研究认为,针刺能疏通经气、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改善循环血流的速度和供应,对调节脑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效果。临床常用穴位有百会、风池、太冲、印堂、神庭、四神聪、头维、太阳、悬钟、足三里等,气虚者可加气海;血瘀者加血海、膈俞;痰浊者加内关、中脘、丰隆。百会穴为诸阳之会,能醒脑开窍,升举阳气。研究发现,百会穴可改善颅内供血,加强枕后循环,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25]。风池穴为祛风要穴,也是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清肝胆、利头目、疏风解表、升发阳经之气血的功效,同时风池穴的解剖位置深层有椎动、静脉及枕神经,针刺可起到解痉、收缩及扩张血管的双重作用,也有一定的近治作用,可平肝熄风,又可使气血上注于脑,使眩晕渐消[26]。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足厥阴经上行至颠顶,具有平肝潜阳、调和气血的功效。有研究表明,针刺太冲具有双向调节椎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能使椎动脉有效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脑部供血[27]。进行穴位的揉按叩击,也可激发人的经络之气,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 小结

CCCI是老年性疾病中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意义重大。中医药由于其具有多靶点、个体化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CCCI的防治中发展前景远大。但是,由于中医自身的发展特点,其主观性较大,且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医家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存在分歧,因此,如何建立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医师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药治疗手段进行规范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瘀黏度病人
谁是病人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血瘀体质知多少
病人膏育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