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04-05 18:58晁江锋张靖
科技风 2023年6期
关键词:财会课程体系智能化

晁江锋 张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大智移云”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宏观经济的融合发展,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连续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提及;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计划要求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适性、迁移性以及渗透性等特征,并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多种方式培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宏观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与时俱进,结合财务智能化发展的最新趋势,对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打造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特征的复合型财务会计人才。

在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因素的推动下,财务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与传统信息化相比,财务智能化表现出终端自动化、系统集成化、业财加深融合以及财务共享等特征。具体来讲,一方面随着超级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逐渐展开,进而促进了大数据技术在财会领域的深入运用;另一方面,由于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深入应用,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充足动力,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复杂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在企业财务领域逐渐开始得到运用。

近些年来,各种财务智能化的相关软件和系统相继出现,并得到诸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在2017年全国财务智能产品的展示会上,诸多财税机器人在现场展览,其中发票查验机器人可以在短短一秒钟内快速识别发票信息,同时反馈相关结果,并与报销系统与费用控制系统快速对接,原来人工一天的工作量,可以压缩至短短十几分钟;出口退税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下载报关单,实现发票信息与出口报关单的智能匹配,自动实现出口退税的申报工作;报税机器人也可以通过自动完成纳税申报表填写,实现向税务局端进行批量申报纳税;等等[1]。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财务应用持续融合的背景下,更需要顺应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转变学习型人才培养观念为突破口,结合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相关特点,融入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等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构建复合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这将对促进高校财会专业学科建设,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智能化运用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目前地方性高等院校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年来,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多数地方高校忽略了对财务专业与人工智能领域相结合方面的培养要求,进而造成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前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不相符的情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财会专业的学科建设对财务智能化的认知存在不足,进而使得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财务专业主流课程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存在缺位,最终导致财务智能化的相关理念难以反映在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将难以跟上时代潮流。

随着财务机器人逐渐成为诸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等基础性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这势必会产生对基础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替代效应”,这就要求原有会计从业人员以及未来财会专业毕业生将学习重心转移至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以及财务评价等扩展职能方面,进而实现业财融合,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社会与经济价值。财会人员的工作重心从重复而烦琐的会计核算工作向创造价值的管理与战略工作转移,将意味着未来对财会专业的人才需求将表现为善于沟通交流、专于财务分析、精于战略管理等特征,这将倒逼高校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修订并完善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2]。

(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目前在地方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财务智能化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部分原因在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也较为滞后,这两个方面均与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关于财会专业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的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财务工作发展的视角进行前瞻性思考,这才能够有效提升地方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中要求教师应将数字技术纳入专业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在智能化技术与企业财务工作日益融合的背景下,财会专业教学应从校内与校外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与学习资源,比如,可以通过打造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实践基地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资源共享平台等,进而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如何采用智能化工具进行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其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通过“以竞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模式方法,让学生感受智能化应用对财务工作带来的改变。最后,应鼓励专业教师走进企业,了解财务智能化的运作流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人工智能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三)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不足,智能化相关内容亟待补充

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关于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一定滞后,并未完全顺应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故该方面的完善发展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

(1)财务会计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相关课程在总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偏低,从现有多数高校的财会专业课程内容可以发现,“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仍居于财会专业教学的主流,而涉及“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大数据编程”等方面的课程相对较少,且多数为选修课性质,这容易造成学生对该类课程的不重视,故迫切需要改变原有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突破财会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建设所产生的教学困境,进而适应当代社会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需求。

(2)专业教材内容更多地偏重于理论化知识,缺乏对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3]。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案例,体现现代财务智能化的实际应用。同时通过适度添加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去熟悉智能化财务的工作流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财会专业综合人才培养的匮乏,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不足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财会专业人才需求带来较大冲击,同时也使得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提上日程。具体来讲:

(1)对于高校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多数高校仍局限于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等初级会计工作,而忽略了财务分析、战略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当财务智能化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初级会计岗位将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故应该加强财会专业综合人才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财务智能化相关课程的开设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而现有多数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师团队理念更新缓慢,对当今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同时对财务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较为欠缺,这将导致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财务智能化的思想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且在教学实践方面也难以给予财会专业学生有效的指导。因此,应尽快打破现有财会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瓶颈,加强财会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势在必行。

三、智能化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信息化教学改革为基础,通过探索总结智能化发展趋势对财会专业建设的影响,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修订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表现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重构课程体系以及完善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一)顺应时代潮流,确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财会专业和人工智能学科之间的融合也在加速进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财务智能化的素质要求,并以财会专业的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导向,重新确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符合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多学科、多层次财会专业人才。具体来讲:

(1)财务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应当以财务共享平台为建设基础,以管理会计平台为建设核心,同时融入智能化财务平台,通过教学平台的更新换代促进学生财务思想的转变,进而适应现代财务发展的趋势。

(2)应积极举行实践调研和企业走访活动,加强“校企合作”,从各方面了解智能化发展对财会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更好地确立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依托学科整体发展,优化财会专业教学模式

积极改进财会专业的教学模式,对财务智能化背景下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尤为关键。在教学方法方面,应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拓宽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渠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目前财务智能化的发展状况,进而加深对财务智能化的认知程度。具体来讲:

(1)线上教学方面,可以积极利用线上的精品课程,并采用微课等方式给予学生指导,对财务智能化的相关知识进行解读剖析,如以财务智能化为主题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视频、专业讲座、实训操作的相关视频以及仿真软件等方面,进而加强学生在“财会专业能力”与“信息技术实操能力”方面的综合培养。

(2)线下教学方面,财会专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多渠道了解财会智能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线下课堂教学进行讲解与分组讨论,最终形成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3)积极实施案例式教学方式,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过程。通过“问题导向—目标牵引—案例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财务智能化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依托高校资源平台,整合优化财会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各地方高校资源平台的建设现状,进一步整合优化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改善目前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内容弱化的现状,从而加强财务智能化相关内容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合渗透。具体做法包括:

(1)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框架。构建以通识课程为基础,信息系统为支持,战略管理为引领,财会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专通结合”课程体系[4]。通过引入战略管理课程体系,大幅增加智能化相关课程的教学,同时在财会专业理论课程、案例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中,注重智能化应用相关内容的融合。

(2)跨课程整合与业界经验整合。将财务共享、智能报税、大数据应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相关内容的讲授与财会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并注重智能化应用方面的内容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财务智能化的理论内涵。同时,实地调研相关企业的财务智能化应用场景,整合业界智能化应用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财务智能化的理解和认识。

(3)多元化的教学平台。积极开发各种数字教学模拟平台,以多种方式模拟智能化商业应用场景,推进启发式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运用财会专业知识进行战略决策以及公司价值创造的理解。

(四)加强师资引进力度,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等院校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财会专业教师水平也直接影响着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5],能够在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提升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来讲:

(1)加强对跨学科专业教师的引进。主要包括计算机类、管理类等与智能化运用相关的专业教师的引进,同时与学院原有财会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合作,使得教学内容能够顺应财务智能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这有助于财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交叉专业的建设。

(2)加强现有财会专业教师的定期或不定期培训。通过鼓励现有财会专业教师在校内外的进修学习,深入理解财务智能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在财务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而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为财务智能化背景下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与校外职业导师的沟通交流,能够促进校内专业教师获得更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进而增强自身的实务能力,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业务素材;另一方面,校外职业导师能够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与职场判断力,最终实现校内外协同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财会课程体系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